-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道德的中國與規則的日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1073843
- 條形碼:9787101073843 ; 978-7-101-07384-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道德的中國與規則的日本 本書特色
《道德的中國與規則的日本》:**章道德與規則、第二章家族與同族、第三章宗教與哲學、第四章語言與文字、第五章價值觀念、第六章教育、第七章生活方式和第八章文學藝術與文化生活。
道德的中國與規則的日本 內容簡介
《道德的中國與規則的日本》內容簡介:中國以和諧為目標,以理服人是重要手段,“統一認識”成為必然;日本從不需要思想革命,只要統治者建立起新的規則,百姓就會義無反顧地前行。中國的集體主義源于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日本的集團主義本質上則是一種服從。在中國,公與私是一對矛盾,只有“大公”才能“無私”;在日本公與私并行不悖,大路朝天,各走一邊。中國鼓勵職工努力的辦法是在前面放上幾個成功者,號召大家向他們學習;日本則是在眾人之后放開幾條狼,讓它們吃掉落在后面的人。中國人認為愛情與婚姻的統一才是理想的婚姻;日本人認為只要夫妻遵守規則就是理想的婚姻。
道德的中國與規則的日本 目錄
道德的中國與規則的日本 節選
《道德的中國與規則的日本》內容簡介:中國以和諧為目標,以理服人是重要手段,“統一認識”成為必然;日本從不需要思想革命,只要統治者建立起新的規則,百姓就會義無反顧地前行。中國的集體主義源于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日本的集團主義本質上則是一種服從。在中國,公與私是一對矛盾,只有“大公”才能“無私”;在日本公與私并行不悖,大路朝天,各走一邊。中國鼓勵職工努力的辦法是在前面放上幾個成功者,號召大家向他們學習;日本則是在眾人之后放開幾條狼,讓它們吃掉落在后面的人。中國人認為愛情與婚姻的統一才是理想的婚姻;日本人認為只要夫妻遵守規則就是理想的婚姻。
道德的中國與規則的日本 相關資料
插圖:古代中國是宗法制的國家。在西周被最終確立起來的宗法制度是把氏族時代的血緣制度與父系家長制度政治化的結果,也就是依據周氏族貴族的血緣親疏來確定周王朝內部的等級,并以此來分配政治、經濟、軍事權力,實行的是血緣集團式的貴族統治。雖有少數非姬姓功臣也被封為諸侯,但并不能改變宗法制的本質,而且此類諸侯在諸侯國內實行的仍然是宗法制度。孔子說:“必也,正名乎!”(《論語·子路》)名即是等級。等級是宗法制社會組織的第一原則,家族是社會組織的第一基礎,血緣關系則是人的第一身份。血緣清晰則等級不亂,等級嚴格則家族不亂,家族穩定則天下太平。等級制度必須被嚴格遵循,天下之所以亂,就是因為大家都不再安于本位的結果。“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論語·顏淵》),天經地義,不可違逆。君臣與父子并列是因為“家國一理”,家族的模式就是國家的模式。《周易·序卦》:“有天地然后有萬物,有萬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婦,有夫婦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禮義有所措。”家庭、家族早于國家,家庭、家族正是國家、社會、宗法制度的基礎。利用血緣親情,也就是倫理關系來緩和政治等級制度的剛性正是一種最為有效的手段,這就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但父兄與子弟并不對等,這既是血緣等級,也是政治等級,是根本,所以即使父不慈、兄不友,子也必須孝,弟也必須恭,也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
道德的中國與規則的日本 作者簡介
孫綠江,甘肅聯合大學文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文化與古代文學、中日文化比較。曾兩次訪學日本,研究課題有“《史記》在日本的傳播與影響”、“中國文化因子在日本的變異”。著有《中國古代文學結構論》等。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二體千字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經典常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