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第三條道路-“新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崛起之真諦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089218
- 條形碼:9787010089218 ; 978-7-01-008921-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第三條道路-“新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崛起之真諦 本書特色
《第三條道路:"新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崛起之真諦》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第三條道路-“新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崛起之真諦 內容簡介
縱觀今日之世界,一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正肆虐全球。資本主義正處于自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糟糕的境地中,而中國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已經發展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國家外匯儲備世界**,與西方資本主義各國的窘狀形成鮮明的對比,堪稱一枝獨秀。“自由資本主義日落西山,中國社會主義蒸蒸日上。”人們不禁自問:“難道馬克思當年所描寫的時代真的到來了嗎?“于是,人們試圖從馬克思主義理論中找到解決金融危機的靈丹妙藥,“新馬克思主義”思潮便再度時髦。它旨在建構一種新的理論和學說,走“第三條道路”。
第三條道路-“新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崛起之真諦 目錄
第三條道路-“新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崛起之真諦 節選
《第三條道路:"新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崛起之真諦》內容簡介:縱觀今日之世界,一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正肆虐全球。資本主義正處于自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糟糕的境地中,而中國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已經發展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國家外匯儲備世界**,與西方資本主義各國的窘狀形成鮮明的對比,堪稱一枝獨秀。“自由資本主義日落西山,中國社會主義蒸蒸日上。”人們不禁自問:“難道馬克思當年所描寫的時代真的到來了嗎?”于是,人們試圖從馬克思主義理論中找到解決金融危機的靈丹妙藥,“新馬克思主義”思潮便再度時髦。它旨在建構一種新的理論和學說,走“第三條道路”。那么,“第三條道路”到底是什么?它的理論基礎又在哪里?它將把世界帶向何方?從一般特征來說,市場經濟對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并無根本區別。中國給市場經濟加上社會主義,這就是創造。中國30年高速發展的道路,既不同于蘇聯社會主義.也不同于西方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而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就是走了第三條道路。中國的第三條道路同“新馬克思主義”者所主張的第三條道路是怎樣的關系?中國將在世界發揮怎樣的作用?中國模式有普遍適用的價值嗎?《第三條道路:"新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崛起之真諦》正是從研究“新馬克思主義”。尤其是馬爾庫塞和哈貝馬斯入手,結合中國及世界新的實際,回答這些宏大的、迫切的,又極具現實意義的命題。
第三條道路-“新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崛起之真諦 相關資料
可以看出,馬爾庫塞這段時期研究馬克思主義的主線是:結合黑格爾研究,從海德格爾出發,試圖對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進行最初的解釋和修正。他對馬克思關于人創造自己的歷史的觀點加以曲解,即承認人可以自由地創造歷史,但不承認一定的客觀條件,不承認人必須按照客觀規律辦事。他把馬克思關于人創造自己的歷史的觀點同海德格爾的人類學加以融合,認為既然人能創造自己的歷史、建構現實,那么也就能創造客觀規律。從這個意義上說,人就是還俗了的上帝。相反,誰承認客觀規律,就是把自己活動的產物看作不是自己的、物化的了。總之,在馬爾庫塞那里,辯證法成為一種主觀的實踐,人與自然界的關系就高高掛起、懸而不決了。其結果是完全抹殺了自然和社會的客觀規律。馬爾庫塞從上述他所理解的“歷史是人的產物”的命題出發,認為人處于歷史之中因而也就能認識自己的產物——歷史。自然界則是外在的東西。人們從自然界只能通過自己的實踐獲取某些東西,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以及人們的實踐也只能是相對的。因此,只存在作為人們實踐結果的社會、歷史的辯證法,而沒有自然辯證法。人們對自然的認識的辯證性的原因在于人們的認識方式是辯證的。確切些說,“自然辯證法是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的補充”,而列寧則是以恩格斯為出發點的。①在這里,馬爾庫塞割裂了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和自然觀的辯證統一關系,否定了恩格斯關于自然辯證法的思想。馬爾庫塞的上述看法,即認為自然界由于存在于人類社會之外而無辯證法,使辯證法成了無源之水。眾所周知,社會的形成離不開對自然的改造,即生產勞動。人們只有首先在對自然的改造中才能逐步認識到自然乃至社會的辯證運動規律。因此,對自然觀的考察,是馬克思主義歷史觀的必要前提。
第三條道路-“新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崛起之真諦 作者簡介
李忠尚,1953年9月生于陜西西安,1979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攻讀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專業碩士研究生;1980年至1984年留學于德國波恩大學哲學院,1984年獲得德國波恩大學哲學博士。回國后歷任中國人民大學當代馬克思主義研究室主任、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軟科學研究所所長、教授;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中國廣播電影電視集團副秘書長、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副總編等職。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曾應邀多次赴法蘭克福大學與哈貝馬斯從事項目合作研究,客座教研。兼任歐美多所大學客座教授,中國德國非政府間對話論壇正式成員、2009年德國聯邦大選國際觀察員、中歐論壇副主席等。其主要著作有:《早期馬爾庫塞的馬克思論研究》(德國版)、《異化概念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歷史發展》(德國版)、《“新馬克思主義”析要》、《第三條道路?》、《現代軟科學》、《新智囊論》、《軟科學大辭典》、《現代決策論》、《文官制與公務員制之歷史變遷》(德文版)以及論文、譯著等300余萬字。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虎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