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069144
- 條形碼:9787100069144 ; 978-7-100-06914-4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是系統探討法院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制與法制中的作用的國內首部專著。著重解決三大問題:一是香港法院發揮作用的政制與法制基礎問題;二是香港法院的基本組織與晚近發展問題;三是從法院運行的角度來理解和分析法院的具體作用領域、作用途徑及作用力問題等。
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研究 目錄
前言
**章 香港的政制變遷
**節 香港政制的歷史源流
一、港英政制的源頭
二、港英政制的流變
三、港英政制的結構和特點
第二節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政制結構
一、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制的基本結構
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制的特點
第三節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政制改革
一、高官問責制改革
二、香港的民主化進程
第二章 香港的法制變遷
**節 香港法制的形成與特點
一、香港二元化法制的形成與流變
二、判例法主導下的港英法制體系
三、港英時期的香港法制特點
第二節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制體系
一、基本法:香港特別行政區法制的基礎
二、香港特別行政區法制的基本結構
三、香港特別行政區判例法的發展
第三章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院組織
第四章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官與陪審
第五章 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的民事司法改革
第六章 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的司法獨立
第七章 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的角色定位
第八章 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的司法審判
第九章 香港法院的法律解釋與憲法性解釋傳統
第十章 香港法院對基本法的解釋
第十一章 香港法院作用帶來的思考
參考文獻
附錄
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研究 節選
《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研究》是系統探討法院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制與法制中的作用的國內首部專著。著重解決三大問題:一是香港法院發揮作用的政制與法制基礎問題;二是香港法院的基本組織與晚近發展問題,它包括了對法院組織結構和法官制度等問題的研究;三是從法院運行的角度來理解和分析法院的具體作用領域、作用途徑及作用力問題,包括法院的運行特征、運行機制,以及新體制之下法院和法官在釋法、造法,以及實現普通法與大陸法的銜接中的技術整合問題的研究。在綜合運用歷史考察與實證分析的基礎上,吸取學術界已有研究成果,運用翔實的資料、嚴密的論證,深刻揭示了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的政治定位與權力運作。在此基礎上,建設性地提出了“法院作用受制于觀念傳統及政治法律傳統”,“法院作用與法治及憲政的成熟程度成正比”,“法院作用與人權事業有同步的成長性”等學術觀點。對于研究香港法院及中國的司法改革,有重要參考價值。
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研究 相關資料
其他財務附屬救濟程序往往因為雙方感情破裂而難以實現,更因為纏訴而耗費家庭財產。所以對婚姻訴訟規則的改革主要集中在降低傳統普通法訴訟中的對抗性和改變法官的被動作用。2003年《婚姻訴訟(修訂)規則》將婚姻訴訟附屬救濟程序分為三個階段。在開始階段,除被告要提出答辯外,新規則要求雙方以簡化表格形式相互提交各自的經濟狀況咨詢,并向法院提交雙方爭議要點和爭議事實。在第二階段審前聆訊中,雙方必須出席首次約見,并由法院制定出有約束力的時間表。雙方在法官主持下交換意見,法官也會視情況對雙方提供協助。如果雙方不能達成協議,則進入第三階段的正式審理。新規則要求在每一階段中,雙方必須披露到聆訊當天為止本方所承擔的訴訟費用,這樣法官和雙方當事人就可以清楚地知道對方支付訴訟費用的總體數目,以促使雙方在理智的基礎上選擇下一步的解決方案。新規則在提高法官主動性的同時,通過信息披露促使當事人達成和解,從而降低訴訟成本和提高訴訟效率。香港大律師公會對這項改革的實踐也表示了總體上的認同。(二)簡化并改善民事司法程序民事司法制度改革致力減少不必要及缺乏理據的非正審申請。濫用該等申請是導致額外費用及拖延訴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改革后,如情況許可,法庭可以根據呈交的文件處理非正審申請,而無須進行聆訊。為了進一步提高司法效率,民事司法制度改革將采取措施,提倡在非正審申請的訟費評定方面,以簡易程序評估訟費方式進行,從而減少使用訟費評定的程序。訟費評定官有權根據提交的文件,以書面方式做出臨時訟費評定,而無須進行聆訊。此外,民事司法制度改革還就非正審上訴引入一項重要的過濾程序,即針對原訟法庭法官的非正審判決向上訴法庭提出上訴,必須先取得上訴許可。
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研究 作者簡介
董茂云,浙江人,1963年生,復旦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84年獲吉林大學法學學士學位,1997年獲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學位。兼任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憲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法學會法律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2000年至2006年,曾任復旦大學法學院副院長。 主要研究方向為憲法與行政法學、比較法與外國法。代表性論著有《比較法律文化:法典法與判例法》、饃美兩國判僦比較》、《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制特色》、《比較法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作用》、《從廢止齊案“批復”看司法改革的方向》;合著有《憲政視野下的司法公正》、《行政法學》等。
- >
唐代進士錄
- >
山海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莉莉和章魚
- >
巴金-再思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推拿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