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中國近代散文史教程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278760
- 條形碼:9787030278760 ; 978-7-03-027876-0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近代散文史教程 本書特色
《中國近代散文史教程》:采用以散文體式發展演變為主線的架構方式,較全面系統地探索近代散文發展的走向。深入揭示近代散文的種種變異,全面展現此間新舊流派的不同風貌及其各自的文學意義。
中國近代散文史教程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闡述中國近代散文發展歷史的專題著作。全書突破以歷史發展階段為分期與“概說”加“作家作品”的格局,采用以散文體式發展演變為主線的架構方式,以散文發展流程為經,以作家作品為緯,從主題、類型、文體、語言諸方面入手,注意雙向流程的梳理和新舊流派彼此消長的描述,深入揭示近代散文的種種變異,全面展現此間新舊流派的不同風貌及其各自的文學史意義,較全面系統地探索近代散文發展的走向,并尋求其發展規律。本書努力做到以史帶論,而又論從史出,凸現了中國近代散文歷史發展歷程和特點,是一部頗具特色的斷代文體史著作。
本書適用于高等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材,亦可供近代文學愛好者、研究者學習參考使用。
中國近代散文史教程 目錄
序二
導言
**章 緒論
**節 近代散文的時代意蘊
第二節 近代散文創作的演變與走向
第三節 近代散文發展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 開一代文風的散文家:龔自珍
**節 龔自珍的生平與散文創作
第二節 龔自珍散文的時代特征
第三節 龔自珍散文的藝術成就及其影響
第三章 經世致用大潮涌動下的散文新變
**節 姚瑩 梅曾亮:“洞達世務”、“通時合變”的散文
第二節 林則徐:關注民族命運、民生疾苦的散文
第三節 魏源:散文的新視角
第四章 桐城古文的“中興”與變異
**節 曾國藩:湘鄉派散文的代表
第二節 薛福成:“經涉殊域”、趨向解放的散文
第三節 黎庶昌:力陳時弊、情縈異國的散文
第四節 郭嵩燾:新時代探險者的散文
第五章 近代散文改革的先聲
**節 馮桂芬:“不信義法之說”、除舊開新的散文
第二節 馬建忠:探究西學、欲挽世運的散文
第三節 鄭觀應:實業家的散文
第六章 具有開拓性貢獻的報章政論體散文改革者:王韜
**節 王韜的生平與散文創作
第二節 王韜報章體政論散文的時代品格與藝術風格
第三節 王韜的游記散文
第七章 新文體的濫觴
**節 康有為:改革家的散文
第二節 譚嗣同:“沖決網羅”的散文
第八章 新文體散文的杰出代表:梁啟超
**節 梁啟超的生平及其散文創作
第二節 梁啟超新文體散文的時代特征
第三節 梁啟超新文體散文的藝術特色及其貢獻與影響
第九章 “譯才并世”的兩位散文家
**節 嚴復:啟蒙思想家的散文
第二節 林紓:小說翻譯家的散文
第十章 近代白話散文的形成與拓展
**節 秋瑾 柳亞子:主張武裝斗爭與宣傳民主革命并重的散文
第二節 鄒容 陳天華:雷霆千鈞、雄獅怒吼般的散文
第三節 孫中山 朱執信 李大釗:“適乎世界之潮流”、為創造新紀元而奮斗的散文
第十一章 以古奧文風為主導的散文家:章太炎
**節 章太炎的生平及其散文創作
第二節 章太炎散文創作的時代主題
第三節 章太炎散文的藝術風格
第十二章 近代散文體式的新創造:報告文學與通訊報導
**節 黃小配:報告文學的奠基人
第二節 黃遠生:通訊報導體式的開創者
結語 多重變奏:走向近代化的中國散文
參考文獻
后記
中國近代散文史教程 節選
《中國近代散文史教程》是一部闡述中國近代散文發展歷史的專題著作。全書突破以歷史發展階段為分期與“概說”加“作家作品”的格局,采用以散文體式發展演變為主線的架構方式,以散文發展流程為經,以作家作品為緯,從主題、類型、文體、語言諸方面入手,注意雙向流程的梳理和新舊流派彼此消長的描述,深入揭示近代散文的種種變異,全面展現此間新舊流派的不同風貌及其各自的文學史意義,較全面系統地探索近代散文發展的走向,并尋求其發展規律。《中國近代散文史教程》努力做到以史帶論,而又論從史出,凸現了中國近代散文歷史發展歷程和特點,是一部頗具特色的斷代文體史著作。《中國近代散文史教程》適用于高等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材,亦可供近代文學愛好者、研究者學習參考使用。
中國近代散文史教程 相關資料
他們以縱深的歷史感,憂患人才遭扼與匱乏,把人才問題看作是最大的問題。他們雖然還沒有能夠找到社會危機的根本所在,但就其所指出的,卻不失為一個重要的問題,體現了強烈的歷史感和使命感。這種執著動人的使命感,強化了作者“憂患”意識報國精神的感染力。同時,對鴉片的泛濫也極為憂患。面對鴉片對中華民族的巨大禍害,一些有識之士焦慮不安,提出禁煙與杜弊的主張,象征著炎黃后代維護民族利益的思想意識開始覺醒。姚瑩、林則徐、龔自珍等對鴉片貿易給中國帶來的危害,認識更加明確,也更深刻。在鴉片戰爭之前的一段日子里,英國殖民主義者在鴉片貿易中進行的罪惡勾當已為那些思想覺醒的作家所注意,他們的思想主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人民群眾的要求和愿望,同時也表明他們捍衛祖國獨立的憂患意識和民族意識的不斷提高。鴉片戰爭之后,中國面臨著一個全新的國際文化環境,在這種情勢下,近代作家們的憂患意識,則主要表現在反抗侵略的呼喊和復興民族的召喚,以及啟迪蒙昧、喚起國人覺醒、尋找民族新生途徑和重繪民族理想的新藍圖等方面。可以說,憂患意識的確是散文作家們情感世界的主旋律。其次,近代散文表現出強烈的救亡圖存的愛國熱情。近代散文產生于烽火連天、多災多難的戰爭年代,反對殖民主義侵略的時代精神,哺育著一代散文家,他們在反侵略的偉大斗爭中,經受了戰火的考驗,激發出高昂的愛國熱情。因此,救亡圖存的民族精神貫穿于近代散文創作中,而在近代歷史的進程中又展現出不同的內容。救亡圖存的愛國熱情在鴉片戰爭時期的散文中,則表現在反對殖民主義的侵略上。這一時期的散文,既真實生動地反映了人民群眾英勇抗敵的斗爭,又強烈地譴責投降派的賣國求榮,并為抗戰志士受冤鳴不平。抗爭雪恥,自強自立成了這一時期散文中最突出的基調。英國殖民主義從鴉片貿易到挑起戰爭,對我國進行經濟掠奪與政治侵略,激起人民的反抗,也激勵作家以藝術的筆觸,描寫人民的反抗斗爭。如無名氏的《三元里平夷錄》,以樸實的文筆繪聲繪色地描寫三元里人民先后兩次鳴鑼聚眾,擊敗英軍的戰斗場面,頗為真實動人。又如《馮婉貞勝英人于謝莊》,描寫人民群眾勇敢而機智地打敗英國侵略軍的故事,通過它表現中國人民自發地進行反侵略斗爭的愛國精神,同時也反映了人民群眾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高度智慧。還有如《陳將軍畫像記》、《陳忠愍小傳》、《江南提督陳忠愍公殉節記》等謳歌抗敵救國將領的散文,刻畫出他們為民族利益寧死不屈的英雄性格,揭露了殖民主義者卑鄙無恥的侵略行徑,并對放棄祖國領土主權的行為給予無情的鞭撻。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隨園食單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我與地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姑媽的寶刀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