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當代中國與它的發展道路-第二屆當代中國史國際高級論壇論文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1709103
- 條形碼:9787801709103 ; 978-7-80170-910-3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當代中國與它的發展道路-第二屆當代中國史國際高級論壇論文集 本書特色
《當代中國與它的發展道路:第二屆當代中國史國際高級論壇論文集》是由當代中國出版社出版的。
當代中國與它的發展道路-第二屆當代中國史國際高級論壇論文集 內容簡介
“中國道路”、“中國模式”、“中國發展方式”、“北京共識”等概念,日益成為世界范圍的熱門話題。什么是“中國道路”?它的內涵、性質和意義是什么?它與西方的道路有哪些不同?它是否具有普適性,能否為發展中國家所模仿或借鑒?它在政治上、經濟上、社會上、思想文化上、對外關系上有哪些獨特的表現,這些表現之間有著何種內在的聯系?所有這些,都很值得人們研究。任何一種發展道路都是歷史形成的。離開了對歷史的考察,僅僅作理論上的探討,往往難以將問題看明白、說清楚。把當代中國的歷史與“中國道路”的問題結合在一起加以討論,將有助于使“中國道路”的概念更加清晰,使這一問題的研究不斷深入下去。
當代中國與它的發展道路-第二屆當代中國史國際高級論壇論文集 目錄
“第二屆當代中國史國際高級論壇”開幕詞
新中國誕生的劃時代意義
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的歷史性選擇
近代中國歷史發展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國際意義和中國改革的經驗
新中國兩個30年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如何評價“改革開放30年”?
毛澤東關于建設社會主義的一些思路和構想
毛澤東對新中國建立與發展的歷史貢獻
毛澤東與中國社會主義事業
毛澤東特色的新中國建設
鄧小平與中國的對外開放:1977-1979年的中美關系
從中國式現代化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略論鄧小平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命題的經過
鄧小平、陳云與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起步時代的偉人
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是中共始終不渝的治國方略
中國的政治發展是國家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
當代中國與它的發展道路-第二屆當代中國史國際高級論壇論文集 節選
《當代中國與它的發展道路:第二屆當代中國史國際高級論壇論文集》內容簡介:“中國道路”、“中國模式”、“中國發展方式”、“北京共識”等概念,日益成為世界范圍的熱門話題。什么是“中國道路”?它的內涵、性質和意義是什么?它與西方的道路有哪些不同?它是否具有普適性,能否為發展中國家所模仿或借鑒?它在政治上、經濟上、社會上、思想文化上、對外關系上有哪些獨特的表現,這些表現之間有著何種內在的聯系?所有這些,都很值得人們研究。任何一種發展道路都是歷史形成的。離開了對歷史的考察,僅僅作理論上的探討,往往難以將問題看明白、說清楚。把當代中國的歷史與“中國道路”的問題結合在一起加以討論,將有助于使“中國道路”的概念更加清晰,使這一問題的研究不斷深入下去。
當代中國與它的發展道路-第二屆當代中國史國際高級論壇論文集 相關資料
《當代中國與它的發展道路:第2屆當代中國史國際高級論壇文集》:金沖及:新中國誕生的劃時代意義季塔連科(俄羅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國際意義和中國改革的經驗逄先知:毛澤東關于建設社會主義的一些思路和構想毛里和子(日本):如何評價“改革開放30年”?李捷:毛澤東對新中國建立與發展的歷史貢獻傅高義(美國):鄧小平與中國的對外開放:1977-1979年的中美關系劉國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運行機制的探索與創建:紀念共和國60周年波爾奇科夫(俄羅斯):時代的偉人陳云卓新平:“全球化”與當代中國宗教韓博天(德國):通過試驗制定政策:中國獨具特色的政策行龍:“自下而上”:集體化時代中國農村社會研究的社會史視角沈邁克(瑞典):中國共產黨中央調查部簡史鄭啟榮:新中國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發展沈大偉(美國):中國外交60年齊德學:新中國成立60年來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基本特點和幾點啟示莫漢蒂(印度):印度與中國:相互競爭的霸權國還是民主化力量?朱佳木:新中國兩個30年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當代中國與它的發展道路-第二屆當代中國史國際高級論壇論文集 作者簡介
朱佳木,中共黨員,研究員,江蘇南通人。1946年出生。1970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系。1975年在國務院政治研究室理論組工作。1977年任胡喬木秘書。1980年在中共中央書記處研究室簡報組工作。1981年任陳云秘書(1982年2月起擔任陳云辦公室負責人)。1985年任天津港務局副局長。1987年起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黨委書記、副院長。1990年調入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先后任綜合組組長、室務委員兼秘書長、室委員兼第四編研部主任,1999年任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2000年12月起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成員、副院長,當代中國研究所黨組書記、所長。現兼任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常務副組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地方志協會會長、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史學會史學理論分會會長。被聘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同行評議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和中國人民大學的博士生導師。是中共十四大、十五大代表,全國政協第十屆、十一屆委員會委員。
- >
隨園食單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回憶愛瑪儂
- >
巴金-再思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我與地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