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污泥管理與控制政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2452650
- 條形碼:9787502452650 ; 978-7-5024-5265-0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污泥管理與控制政策 本書特色
《污泥管理與控制政策》是由污泥處理與資源化叢書之一。
污泥管理與控制政策 內容簡介
本書著重從管理和控制政策角度出發,對污染管理和污染防治技術政策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具體的分析,主要內容包括污泥的綜合管理、污泥處理處置的規劃、污泥的環境影響、污泥處理處置與利用全過程安全及運行監管、污泥管理的法規和經濟方法及技術體系、受污染河湖底泥表征與控制政策。
本書是《污泥處理與資源化叢書》中的一冊,可供各級政府部門、科研單位、污泥處理處置設施設計單位、運營單位有關技術人員以及大中專院校的師生參考使用。
污泥管理與控制政策 目錄
1.1 污泥處理處置和利用問題及其產業進展
1.1.1 污泥處理處置和利用問題
1.1.2 污泥處理處置和利用產業進展
1.2 污泥管理概述
1.2.1 污泥管理概念
1.2.2 污泥管理的特點
1.2.3 污泥管理的原則
1.3 污泥管理體系、法規和制度
1.3.1 污泥管理體系
1.3.2 污泥管理法規政策
1.3.3 污泥管理制度
1.4 污泥污染控制標準體系
1.4.1 污泥處理處置和利用相關標準
1.4.2 污泥二次污染控制標準
1.5 國外污泥處理處置與利用相關標準法規政策
1.5.1 歐盟及其成員國污泥處理處置與利用的相關標準法規政策
1.5.2 美國污泥處理處置與利用的相關標準法規
1.5.3 其他國家污泥處理處置與利用的相關標準法規
1.6 污泥管理體系的建立健全
1.6.1 國外污泥管理現狀
1.6.2 國內污泥管理的現狀與發展
2 污泥處理處置的規劃
2.1 概述
2.1.1 指導思想
2.1.2 污泥處理處置規劃原則
2.1.3 規劃的技術路線
2.2 污泥現狀調查與評價方法
2.2.1 污泥現狀調查
2.2.2 污泥現狀分析與評價
2.3 污泥產生量變化趨勢預測
2.3.1 污泥產生量的影響因素
2.3.2 污泥產生量的預測步驟
2.3.3 污泥產生量的預測方法
2.4 規劃目標與指標體系的設置
2.4.1 規劃目標的設置
2.4.2 規劃指標體系的設置
2.5 規劃方案的確定
2.5.1 規劃方案的確定步驟
2.5.2 方案的篩選及評定方法
2.5.3 常見的污泥管理決策方案
2.6 污泥管理與規劃實施的組織管理
2.6.1 地方政府的作用
2.6.2 部門機構的建設
2.6.3 非政府組織機構的建設
3 污泥的環境影響
3.1 污泥污染概述
3.1.1 污染途徑
3.1.2 污染事件
3.2 污泥對各種生態環境的影響
3.2.1 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3.2.2 對土壤環境的影響
3.2.3 對水環境的影響
3.2.4 對大氣環境的影響
3.2.5 對環境衛生的影響
3.3 污泥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3.3.1 通過水體
3.3.2 通過大氣
3.3.3 通過土壤
4污 泥處理處置與利用全過程安全及運行監管
4.1 污泥產生的惡臭控制
4.1.1 惡臭的來源和氣體種類
4.1.2 惡臭控制技術
4.1.3 惡臭控制運行實踐
4.2 污泥的處理處置工藝目標和比選
4.2.1 污泥處理處置工藝的目標
4.2.2 污泥處理處置技術選擇原則
4.2.3 污泥處理處置工藝類型及適應范圍
4.2.4 污泥處理工藝比較選擇
4.3 污泥環境管理實踐
4.3.1 工藝流程的環境管理
4.3.2 污泥處理單元的運行管理
4.4 污泥的輸送與儲存
4.4.1 污泥的輸送方式
4.4.2 污泥的儲存
4.4.3 污泥輸送和儲存運行管理
4.5 污泥資源化利用應注意的問題
4.5.1 資源化利用的前提條件與規定
4.5.2 重金屬及有毒有害有機物的控制
4.5.3 衛生學控制與要求
4.5.4 注意氮、磷營養物與鹽分的影響
5 污泥管理的法規和經濟方法及技術體系
5.1 污泥管理的法規方法
5.1.1 概述
5.1.2 污泥管理法規政策的要點
5.1.3 建立與完善相關法規制度與政策體系
5.1.4 執法隊伍建設和管理工作職責
5.2 污泥管理的經濟方法
5.2.1 概述
5.2.2 經濟學原理的管理作用
5.2.3 污泥收費與補貼
5.2.4 污泥設施特許運營與投融資
5.3 污泥處理處置與利用的技術體系框架
5.3.1 污泥處理處置與利用的技術體系框架
5.3.2 污泥處理的技術路線
5.3.3 污泥處置的技術路線
5.3.4 污泥處理處置與利用的科技保障
6 受污染河湖底泥表征與控制政策
6.1 河湖底泥產生的惡臭控制
6.1.1 引水沖污
6.1.2 河湖曝氣復氧
6.1.3 化學氧化或沉淀
6.1.4 植物修復
6.1.5 疏浚底泥的惡臭防治措施
6.2 河湖底泥污染過程
6.2.1 污染底泥的來源
6.2.2 底泥中污染物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特性
6.2.3 底泥與上覆水體、水生生物之間的相互關系
6.2.4 河湖底泥污染的變化過程
6.3 河湖底泥污染狀況
6.3.1 河湖底泥污染現狀
6.3.2 污染底泥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的影響
6.3.3 河湖底泥污染特性測試
6.4 河湖底泥處理處置
6.4.1 污染底泥綜合整治技術框架
6.4.2 原位覆蓋技術
6.4.3 底泥生物修復技術
6.4.4 底泥隔離處置場
6.4.5 底泥固化法
6.4.6 化學淋濾法
6.4.7 微生物淋濾技術
6.5 河湖底泥疏浚技術
6.5.1 河湖底泥疏浚工藝
6.5.2 環保疏浚效果分析
6.5.3 疏浚底泥二次污染防治
6.6 河湖底泥污染控制與資源化技術政策
6.6.1 疏浚底泥輸送和預處理
6.6.2 底泥處理處置技術發展方向和技術原則
6.6.3 底泥綜合利用途徑與發展
參考文獻
污泥管理與控制政策 節選
《污泥管理與控制政策》著重從管理和控制政策角度出發,對污染管理和污染防治技術政策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具體的分析,主要內容包括污泥的綜合管理、污泥處理處置的規劃、污泥的環境影響、污泥處理處置與利用全過程安全及運行監管、污泥管理的法規和經濟方法及技術體系、受污染河湖底泥表征與控制政策。《污泥管理與控制政策》是《污泥處理與資源化叢書》中的一冊,可供各級政府部門、科研單位、污泥處理處置設施設計單位、運營單位有關技術人員以及大中專院校的師生參考使用。
污泥管理與控制政策 相關資料
插圖:《憲法》是整個環境法體系的基礎和核心。《憲法》第二十六條規定:“國家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這一規定是國家關于環境保護的總政策。它說明國家把環境保護作為一項基本職責,它為國家環境保護活動和環境立法奠定了基礎,提供了指導原則和立法依據。環境保護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是中國環境保護的基本法,此法不僅明確了環境保護的任務和對象,而且對環境保護的基本原則和制度、環境監督管理體制、保護環境和防治污染的基本要求以及法律責任做了相應規定,是環境保護工作及制定其他單行環境法律法規的基本依據。C環境保護單行法規環境保護單行法規是針對特定的環境要素、污染防治對象或環境管理的具體事項制定的單項法律法規。由于環境單行法可操作性強、有針對性、數量眾多,它往往是環境管理和解決環境糾紛的最直接的依據,是處理環境事務的行為準則。D其他相關法律規定其他相關法律規定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環境保護的行政法規。這些法規通常是對環境管理機構的設置、職權、行政管理程序、行政管理制度以及行政處罰程序等作出規定。(2)其他部門法中關于環境保護的法律規定。由于環境保護的廣泛性,專門環境立法雖然數量眾多,但仍不能全面調整涉及環境的社會關系。在其他部門法如民法、刑法、經濟法、勞動法、行政法中,也包含了不少關于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3)環境保護地方法規。地方法是各省、各自治區、直轄市根據中國環境法律法規,結合當地實際情況而制定并經地方人大審議通過的法規。地方法規中既有綜合性的立法,也有針對特定環境要素、污染物或環境管理事項的專門立法,此外還有各種地方性的環境質量標準和污染物排放標準。地方法規是中國環境保護法規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突出了環境管理的地域性,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加強環境管理。(4)環境標準。環境標準是為了保護人體健康、社會財富和維持生態平衡,對大氣、水、土壤等環境質量、對污染源的檢測方法以及對其他需要所指定的標準。環境標準是確定合法與違法的界限,是環境法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5)簽署并批準的國際環境公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姑媽的寶刀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