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第十九屆全國橋梁學術會議論文集-(上.下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4084607
- 條形碼:9787114084607 ; 978-7-114-08460-7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第十九屆全國橋梁學術會議論文集-(上.下冊) 本書特色
《第十九屆全國橋梁學術會議論文集(套裝共2冊)》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
第十九屆全國橋梁學術會議論文集-(上.下冊) 內容簡介
本書為第十九屆全國橋梁學術會議論文集,是由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橋梁及結構工程分會精選的185篇優秀論文匯編而成。本論文集包括大會報告,設計與施工,抗震、抗風與結構分析,耐久性、試驗、檢測、加固與船撞四個部分,全面、系統地展示了近一時期我國橋梁工程建設的新動態、新理念、新成果和新經驗。
本書可供從事橋梁工程設計、施工、檢測、管理等相關工作的技術人員參考使用,也可供大中專院校相關專業師生閱讀學習。
第十九屆全國橋梁學術會議論文集-(上.下冊) 目錄
一、大會報告
1 創新與安全
2 上海橋梁建設的發展與展望
3 橋梁工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與使命
4 組合結構橋梁——國際經驗及國內需要關注的問題
5 閔浦二橋主橋設計及技術創新
6 金融危機背景下湖南橋梁建造技術的創新與發展
7 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總體設計
8 我國近期建設的高速鐵路大跨度鋼橋
9 我國高速鐵路預應力混凝土箱梁研究與應用
二、設計與施工
(1)設計
10 港珠澳大橋規模及規劃概況
11 廣東省虎門二橋概念設計
12 虎門二橋坭洲水道斜拉一懸吊組合體系橋梁方案設計構思
13 寧波大榭第二大橋總體設計及研究
14 中國高速鐵路橋梁建設新進展
15 韓國仁川大橋的設計
16 天津的斜拉橋
……
下冊
第十九屆全國橋梁學術會議論文集-(上.下冊) 節選
《第十九屆全國橋梁學術會議論文集(套裝共2冊)》為第十九屆全國橋梁學術會議論文集,是由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橋梁及結構工程分會精選的185篇優秀論文匯編而成。本論文集包括大會報告,設計與施工,抗震、抗風與結構分析,耐久性、試驗、檢測、加固與船撞四個部分,全面、系統地展示了近一時期我國橋梁工程建設的新動態、新理念、新成果和新經驗。《第十九屆全國橋梁學術會議論文集(套裝共2冊)》可供從事橋梁工程設計、施工、檢測、管理等相關工作的技術人員參考使用,也可供大中專院校相關專業師生閱讀學習。
第十九屆全國橋梁學術會議論文集-(上.下冊) 相關資料
插圖:4.1城市的興起帶動了橋梁的發展上海的歷史,是一段水上沉淀的歷史,是一篇水和橋的發展史。橋梁建設是與城市的發展同步的。橋是城市發展的見證者,城市也因橋的出現而愈加繁榮。上海古橋與鄉鎮的關系相當密切,不少地方因橋而名,如現在的虹橋、江橋、斜橋等地名,都提示當年曾經存在過各式各樣的橋。有橋的地方往往是當年的繁華之地,有的至今還是經濟繁榮的熱土。上海正式開埠后,各國列強在上海分割租界,并在蘇州河上陸續架設起一些木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和鋼結構的橋梁。由此,上海的城市中心由原來局促于老城廂擴大到蘇州河兩岸。一百多年來,蘇州河上橋梁的每一次更新,都成為上海這座城市進發的起點,就像一個個腳步已深深印入了百年新上海的歷史。4.2橋梁建設促進了上海的發展1949年以來,上海的橋梁建設取得長足進展。特別是改革開放后,上海的城市建設步入快車道,橋梁建設也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輝煌發展期。從小橋流水起步的上海,終于在20世紀末建成了城市高架橋網,建成了眾多的立交橋,也建成了9座跨越黃浦江的大橋等。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上海城市經濟的迅速增長,交通運輸發展很快,解決市區“交通難”的問題成為擺在政府面前的一個課題。為了讓市民出行方便,上海著手建設立體交通網。30多年來,上海先后建設了70多公里的高架橋,以及羅山路立交橋、延安路立交橋等幾十座大型立交橋。如今,上海市區立體交通環流系統產生巨大的“乘數效應”,交通條件大為改觀,促進了城市經濟的發展。浦東開發開放后,從浦西到浦東“過江難”成為浦東發展的瓶頸。于是,跨越黃浦江的南浦大橋、楊浦大橋、徐浦大橋及盧浦大橋等橋梁的陸續建成,不但標志著我國橋梁建設水平的突破,更帶動了浦東的大發展。4.3上海的發展推動著橋梁建設作為一座臨江瀕海的港口城市,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上海必須承擔中國與世界聯系的橋頭堡的重任。2001年初,中央明確將上海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其中“航運中心”是對其他“三個中心”的支撐,而位于上海東南30km的洋山深水港又是“航運中心”的主體。新的世紀,隨著集裝箱吞吐量的飛速發展,上海港已不能適應集裝箱運輸的需求,必須跳出黃浦江、躍出長江口、邁向茫茫東海。于是,作為洋山深水港唯一的陸路集疏運通道,全長約32.5km的東海大橋,也是中國第一座外海跨海大橋應時而生,于2002年6月與洋山深水港同時開始建設,并于2005年底與洋山港一期工程同時建成使用。東海大橋的建成形成便捷快速的陸路通道,使外海孤島的洋山港區與大陸連為一體,確保了洋山深水港區的大量集裝箱通過大橋進人長三角和長江中、上流域等我國經濟最發達地區的集裝箱生成腹地。而上海長江隧橋將與建設中的崇啟大橋連接,形成中國沿海大通道的一部分。大橋飛架、隧道穿越也揭開了崇明島未來定位于生態島開發的序幕。2009年,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上海發展的方向,對上海加快建設“四個中心”,努力實現“四個率先”具有深遠的意義。2010年世博會的舉辦,在推進上海基礎設施建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煥發了城市的活力。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二體千字文
- >
經典常談
- >
推拿
- >
隨園食單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