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中國哲學與文化(第七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3397990
- 條形碼:9787563397990 ; 978-7-5633-9799-0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哲學與文化(第七輯) 本書特色
《中國哲學與文化(第7輯)明清儒學研究》是由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
中國哲學與文化(第七輯)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包括儒家思想與比較倫理學的研究:方法論的反思,明清之際的關學與張載思想的復興:地域與跨地域因素的省思,龔自珍論“六經”與“六藝”:學術源流與知識分化的**步,唐君毅論王船山哲學,唐君毅的“明清思想研究”述評,唐君毅先生對朱子哲學的詮釋,“生”、“眚”、“性”之辨與先秦人性論研究之方法論的檢討:以阮元、傅斯年、徐復觀相關論述及郭店竹簡為中心(下),追求倫理的現代性:梁啟超的“道德革命”及其追隨者(下),余英時教授談宗教、哲學、國學與東西方知識系統,蕺山學派對“繼善成性”的詮釋,探索真實的思想世界——讀吳震《明末清初勸善運動思想研究》,回應劉笑敢教授《人文自然與人類和諧芻議》,明清儒學研究等。
中國哲學與文化(第七輯) 目錄
儒家思想與比較倫理學的研究:方法論的反思
專論
明清之際的關學與張載思想的復興:地域與跨地域因素的省思
龔自珍論“六經”與“六藝”:學術源流與知識分化的**步
唐君毅論王船山哲學
唐君毅的“明清思想研究”述評
唐君毅先生對朱子哲學的詮釋
“生”、“眚”、“性”之辨與先秦人性論研究之方法論的檢討:以阮元、傅斯年、徐復觀相關論述及郭店 竹簡為中心(下)
追求倫理的現代性:梁啟超的“道德革命”及其追隨者(下)
學思錄
余英時教授談宗教、哲學、國學與東西方知識系統
新葉林
蕺山學派對“繼善成性”的詮釋
評書臺
探索真實的思想世界——讀吳震《明末清初勸善運動思想研究》
回音谷
回應劉笑敢教授《人文自然與人類和諧芻議》
編后語
明清儒學研究
友刊目錄
dao: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
《中國哲學史》
稿約
《中國哲學與文化》稿約
中國哲學與文化(第七輯) 節選
《中國哲學與文化(第7輯):明清儒學研究》內容包括儒家思想與比較倫理學的研究:方法論的反思,明清之際的關學與張載思想的復興:地域與跨地域因素的省思,龔自珍論“六經”與“六藝”:學術源流與知識分化的**步,唐君毅論王船山哲學,唐君毅的“明清思想研究”述評,唐君毅先生對朱子哲學的詮釋,“生”、“眚”、“性”之辨與先秦人性論研究之方法論的檢討:以阮元、傅斯年、徐復觀相關論述及郭店竹簡為中心(下),追求倫理的現代性:梁啟超的“道德革命”及其追隨者(下),余英時教授談宗教、哲學、國學與東西方知識系統,蕺山學派對“繼善成性”的詮釋,探索真實的思想世界——讀吳震《明末清初勸善運動思想研究》,回應劉笑敢教授《人文自然與人類和諧芻議》,明清儒學研究等。
中國哲學與文化(第七輯) 相關資料
插圖:下文將討論的是,我在秉持前文所提到的方法論觀察的同時,通過持續的反思所得到的進一步啟發和對前文觀點的改進。關于第一個觀點所需要的改進,我是通過區分兩種目的和兩種互相關聯的活動而意識到的。一方面,在試圖理解文獻中的思想時,我們應該致力于對文獻的分析和歷史性的分析,至于說此思想對哲學和當代社會的啟發,是不納入在理解文獻的思考過程當中的;另一方面,在將文獻里的思想理解和發展成在哲學上對我們有所啟發的觀點或理論時,我們不應繼續被文獻和歷史研究等因素所制約,而應該遵循哲學思考應有的準則。這兩種目的的區分在研究工作中往往是十分重要的。在秉持這樣的理念的同時,我發現有第三種研究活動,這種研究活動處于上述兩種研究之間并聯系兩者。也就是說,在進行文獻和歷史分析時,我們仍然需要保持在文本背后找出能為我們提供哲學思想建構基礎的洞察力。不同于第一種主要致力于文本分析的研究活動,也不同于第二種主要致力于哲學思想和當代關系的研究活動,第三種研究活動對文本和對哲學的關心并駕齊驅,同時使從第一種研究到第二種研究的過渡成為可能。第二個觀點是和儒家思想者們的現實關懷有關的。當我們將儒家思想者們形容為倫理道德的思想者、教育者的時候,我們往往忽略了他們所認為的道德倫理的教育與我們在當今的教育體系里所進行的倫理道德教育是大相徑庭的。正如我們在孔子的言行記錄里所見,他主要關注的是具體的個人:從統治者和官員,到他的學生和身邊親近的人。儒家思想后來的發展的確將這個問題引到更為寬泛的方向上,從而引向更普遍的如“性”和“人性”等一些問題。盡管如此,即使是從總體上來解釋人們生活的境況,主要的儒家思想家們仍繼續將注意力集中在具體個人的特定情況中,借此來反映他們總體的論道思想。例如,朱熹的講學和著作中經常提及他自己、他的學生和他身邊人入朝為官或個人生活的一些經歷。而王陽明的學說中也常涉及他從政和從軍的一些經歷。
- 主題:中國哲學研究的前沿期刊
香港中文大學建立了中國哲學與中國文化的研究中心,出版《中國哲學與文化》期刊,不僅是中大哲學系有長期推進中國哲學研究的計劃。同時對一般人了解中國哲學研究的新動態,學習論者的為學為文大有幫助。
- >
姑媽的寶刀
- >
煙與鏡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回憶愛瑪儂
- >
經典常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