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歸義軍史事考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3108961
- 條形碼:9787303108961 ; 978-7-303-10896-1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歸義軍史事考論 內容簡介
長期以來,歸義軍史一直是敦煌學研究的熱點。國內外學者圍繞張氏和曹氏的政局、職官、外交、族屬、民族關系、寺院經濟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發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藤枝晃①、土肥義和②、榮新江③、鄭炳林④、馮培紅⑤、劉進寶⑥等學者,在歸義軍史研究中都取得了重要成果,由此解決了一系列重大問題。近年來,楊寶玉、吳麗娛、李軍等,又對張氏歸義軍經略河西、曹氏歸義軍遣使及與甘州回鶻的關系等問題予以探討①,進一步推動了歸義軍史的研究。
本書對歸義軍史的關注,可以簡化為押衙、鳥形押、城坊、賽神和靈州道五個論題,實際上是對歸義軍史的專題研究。這些論題都是從某一側面對歸義軍時期的職官、遣使、對外交通及社會生活進行探討,相信對了解唐宋時期的敦煌社會有所幫助。
歸義軍時期,節度押衙是歸義軍政權的中堅支柱和核心力量。押衙由于兼知他官而廣泛充斥于歸義軍職官的各個階層,武職軍將如兵馬使、都虞候、都指揮使、排陣使、游奕使、將頭等,文職僚佐如節度參謀、州學博士、孔目官、進奏官、營田使、節院使等,衙內諸司如客司、宴設司、軍資庫司、柴場司、水司、羊司、酒司、內宅司等,基層行政官員如縣令、軍使、鎮使、鄉官、耆壽等,作坊藝匠如畫匠、畫行都料、雕版押衙等,均可由押衙(都押衙)兼任。這說明節度押衙是構建歸義軍政權整個職官系統的核心和基礎。節度使主通過押衙之手,將各個階層的官員都納入歸義軍府衙直屬的職官系統中,從而擴大了歸義軍政權的統治基礎。同時,節度押衙由于出自使府衙內,“出入旄旌之側”,深得節度使的信任,因而使主又通過押衙之手將管內的軍政大權集中到自己手中,從而有利于鞏固和加強其統治秩序。正是由于押衙的這種特殊地位,溝通歸義軍對外聯系與交往的使節,也多由節度押衙來充任②。
曹氏歸義軍時期,沙州的內政外交呈現出靈活務實的特征。
歸義軍史事考論 目錄
一、歸義與歸義軍
二、回鶻歸義軍始末
第二章 歸義軍時期的押衙與鳥形押
一、歸義軍押衙兼知他官略考
二、歸義軍對外交往中的押衙
三、歸義軍曹氏時期的鳥形押研究
附:唐代對外交往中的譯官
第三章 歸義軍時期的城坊與賽神
一、歸義軍時期的沙州城形制與城坊
二、歸義軍時期的“賽神”略考
第四章 歸義軍時期的靈州道研究(上)
一、靈州道的淵源
二、靈州道的開通
三、靈州道的大致走向
第五章 歸義軍時期的靈州道研究(中)
一、涼州咀末和西涼六谷蕃
二、甘州回鶻
三、靈慶黨項
四、附說青海道與回鶻路
附:吐蕃攻陷涼州及對靈州、庭州的爭奪
第六章 歸義軍時期的靈州道研究(下)
一、晚唐五代朔方節度使對靈州道的經營
二、靈州道上的佛教文化交流
三、歸義軍與中原王朝之間的使節來往
附錄一:敦煌遺書中的唐代星占著作——《西秦五州占》
附錄二:敦煌文書中的“七星人命屬法”釋證——以p.2675bis為中心
附錄三:“九曜行年”略說——以p.3779為中心
附錄四:唐宋之際敦煌民眾葬地略說
參考文獻
后記
歸義軍史事考論 節選
《歸義軍史事考論》對歸義軍史的關注,可以簡化為押衙、鳥形押、城坊、賽神和靈州道五個論題,實際上是對歸義軍史的專題研究。這些論題都是從某一側面對歸義軍時期的職官、遣使、對外交通及社會生活進行探討,相信對了解唐宋時期的敦煌社會有所幫助。
歸義軍史事考論 相關資料
插圖:臣考前世,無食神首尾之文。近自司天卜祝小術,不能舉其大體,遂為等接之法。蓋從假用,以求徑捷,于是乎交有逆行之數。后學者不能詳知,因言歷有九曜,以為注歷之例程。今并削而去之。①這是后周端明殿大學士王樸向世宗進呈《欽天歷》時所說的一番話。“蝕神首尾”描述的是假想中的羅喉和計都二宿。《七曜禳災訣》云:“羅喉遏羅師者,一名黃幡,一名蝕神頭,一名復,一名太陽首。常隱行不見,逢日月則蝕。朔望逢之必蝕,與日月相對亦蝕。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煙與鏡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經典常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