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生命——顯微鏡下的神奇變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5000928
- 條形碼:9787565000928 ; 978-7-5650-0092-8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生命——顯微鏡下的神奇變化 目錄
生命——顯微鏡下的神奇變化 節選
這是一本妙趣橫生的青少年讀物,它全面展示了一個絢麗多姿的知識世界,讓孩子們輕松愉快地在求知之路上前行。
生命——顯微鏡下的神奇變化 相關資料
20世紀30年代以前,人們用光學顯微鏡觀察細胞時,只能把細胞放大幾百倍到一千倍,它所看到的細胞稱為細胞的顯微結構。如果觀察人的口腔黏膜細胞,可以看到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三個部分。正當生物學家們為不能看到細胞更小的結構而苦惱時,物理學家們想到了電子。電子波比光波要短得多,用電子束代替光波,就能制造出放大倍數更高的顯微鏡了。1935年,德國科學家魯斯卡第一個設計制造了電子顯微鏡,電子束透過超薄切片打到熒光屏上,形成肉眼可觀察的影像。經過許多科學家的努力,近代電子顯微鏡分辨率已達到1.4埃(1埃=10~cm),這已同原子的直徑相當了。有了電子顯微鏡,可把細胞放大幾萬倍,甚至幾十萬倍,看到更加復雜精巧的結構,稱為細胞的亞顯微結構。從動物細胞亞顯微結構圖中發現,細胞質中還有形態各異的結構叫做細胞器,如線粒體、內質網、核糖體、高爾基體和中心體等,它們都有自己的分工。還發現細胞核由核膜、核仁、染色質和核液幾部分組成。電子顯微鏡下的細胞簡直是一個奇異的王國:細胞膜是王國的國境線;細胞質是王國的國土;細胞器是林立的工廠,生產井井有條;細胞核是王國的都城,是權力機構。植物細胞亞顯微結構與動物細胞略有不同,細胞膜外面多了細胞壁;細胞壁中有能進行光合作用的葉綠體,沒有中心體;特別是植物細胞有大型的中央液泡。什么是細胞膜細胞這個微小的國度,既奇妙又奧秘,許許多多未知數正等待科學家去開發,去研究。就拿細胞膜來說,光學顯微鏡下只是一層極薄的膜,但到電子顯微鏡下一看,原來所謂的細胞膜只是膜外附屬裝置——多糖被。真正的細胞膜是兩暗一明共三層,經過生物化學分析,明帶是磷脂分子,暗帶是蛋白質分子。1935年英國科學家丹尼爾提出“單位膜”理論,認為細胞膜是蛋白質——磷脂——蛋白質三夾板式的片層結構。20世紀70年代美國科學家辛格又有新發現,他認為膜的骨架是磷脂雙分子層,兩層磷脂分子都是親水的頭在外,疏水的尾在里。外層和內層的蛋白質分子大部分伸人磷脂分子在環流的磷脂分子層中轉動或移動。這些蛋白質不是靜止的,而是不斷運動,從細胞外到細胞內,或從細胞內到細胞外,成為細胞重要的載體。這就是辛格的“生物膜流動鑲嵌理論”。載體蛋白是名副其實的衛士,它們把守著國境線上的一個個哨口,把對細胞有害的分子拒之于國境線外;把對細胞有用的分子扣押在國境線內,不許出境;對細胞急需的營養物質,則負責安全接送,及時送進細胞里面。例如海帶含碘量很高,有時高于海水幾萬倍,蛋白質衛士照舊只準碘進不準碘出。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經典常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