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傳播文化-全球化與本土化 版權信息
- ISBN:9787811278026
- 條形碼:9787811278026 ; 978-7-81127-802-6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傳播文化-全球化與本土化 本書特色
《傳播文化:全球化與本土化》:全球化語境中的震蕩變革,本土化路徑下的激情實踐,意識形態、商業倫理和技術發展的多重博弈。
本土化:走符合中國傳媒學術與傳媒實踐要求的本土化道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
國際化:在廣闊的國際視野中,確立自己的歷史與時代方位,關注國際潮流,關注世界大事。
人文化:將文、史、哲、經、法、教等多學科的理論成果進行充分的吸納,以此豐富和深化傳媒學術的內蘊。
專業化:在研究內容、研究方法、表達方式上,不斷在專業領域達到新的高度和水平。
傳播文化-全球化與本土化 內容簡介
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中國傳媒大學校慶55周年之際,《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也迎來了30周年刊慶。《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創刊于1979年,迄今走過了整整30年的歷程。作為國內創刊*早的廣播電視學術期刊之一,30年來我們向廣大讀者奉獻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論文,發行總量50萬余冊,為中國廣播電視學術與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傳播文化-全球化與本土化 目錄
全球化語境下的中華民族影視藝術
意義、生產與消費——當代中國電視劇的政治經濟學分析
中國電視文化理念嬗變和趨向
電視傳播的人文精神
當代社會階層變遷與電視傳播價值取向
藝術事業、文化產業與大眾文化的混沌和迷失——略論中國電視劇的社會角色和文化策略并與尹鴻先生商榷
試論“電視知識分子
文化命名權的搬演——央視大賽策略解讀
大眾傳媒與公眾身份的建構
葡萄牙、歐洲與中國——在中國傳媒大學的演講
先進文化觀照下的傳統文化與電視文化
數碼媒體與賽伯時間藝術
輿論監督——政治文明的重要維度
收視率再批判
藝術美學與構建和諧社會斷想
影視文化三論
論全球化時代的文化傳播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影像化生存
首都未成年人電視收視行為分析報告
后現代語境下中國電視的傳播特征及其文化悖論
論中國電視批評理論體系的建立
好萊塢影響力探究
后記
傳播文化-全球化與本土化 節選
《傳播文化:全球化與本土化》內容簡介: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中國傳媒大學校慶55周年之際,《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也迎來了30周年刊慶。《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創刊于1979年,迄今走過了整整30年的歷程。作為國內創刊*早的廣播電視學術期刊之一,30年來我們向廣大讀者奉獻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論文,發行總量50萬余冊,為中國廣播電視學術與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傳播文化-全球化與本土化 作者簡介
張國濤,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碩士生導師、《現代傳播》責任編輯,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副秘書長,中央電視臺音像資料館總審專家。 主要研究領域有電視劇美學、電視藝術理論、電視節目策劃。主講課程:《藝術學概論》、《電視節目策劃學》、《媒介文化研究》等。 參與編著《電視節目策劃學》、《內容為王——中國電視類型節目研究》等,博士論文《論電視劇的連續性》獲北京市“首屆優秀博士學位論文”(2008)。在《現代傳播》、《當代電影》、《電影藝術》等刊物上發表學術文章50余篇。 叢書主編簡介: 胡智鋒,中國傳媒大學文科科研處處長兼《現代傳播》主編,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高校影視學會會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全國宣傳思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入選者,入選“新中國60年影響廣播電視進程的60位人物”,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著有《電視美學大綱》、《影視文化論稿》、《電視傳播藝術學》等學術著作近20部;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主持完成國家級、省部級項目多項。擔任百余個電視頻道、欄目及大型節目的策劃和主刨工作,其中大型電視紀錄片《香港滄桑》和《再說長江》先后榮獲“五個一工程獎”等多個獎項。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姑媽的寶刀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莉莉和章魚
- >
唐代進士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煙與鏡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