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廣播電視名家訪談 版權信息
- ISBN:9787811278002
- 條形碼:9787811278002 ; 978-7-81127-800-2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廣播電視名家訪談 本書特色
高端、前沿、權威——年度對話,精英會診傳媒圖景,學科、學理、學術——名家訪談,學者縱論傳媒經緯。
本土化:走符合中國傳媒學術與傳媒實踐要求的本土化道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
國際化:在廣闊的國際視野中,確立自己的歷史與時代方位,關注國際潮流,關注世界大事。
人文化:將文、史、哲、經、法、教等多學科的理論成果進行充分的吸納,以此豐富和深化傳媒學術的內蘊。
專業化:在研究內容、研究方法、表達方式上,不斷在專業領域達到新的高度和水平。
廣播電視名家訪談 內容簡介
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中國傳媒大學校慶55周年之際,《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也迎來了30周年刊慶。《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創刊于1979年,迄今走過了整整30年的歷程。作為國內創刊*早的廣播電視學術期刊之一,30年來我們向廣大讀者奉獻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論文,發行總量50萬余冊,為中國廣播電視學術與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廣播電視名家訪談 目錄
2004:中國電視關鍵詞
2005:中國電視備忘錄——關于中國電視現狀及問題的對話
2006:中國電視憂思錄
十字路口的中國電視
重塑中國電視的尊嚴
電視藝術生態環境的憂思與凈化——訪中國文聯副主席仲呈祥
民族化:影視藝術的現實路徑與未來目標——訪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黃會林教授
電視藝術美學:自由言說自己的美學時代——訪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生導師高鑫教授
高科技語境中電視藝術的文化生存——訪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生導師張鳳鑄教授
守望電視劇的精神家園:作為一種學術品格和文化立場——訪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生導師曾慶瑞教授
大戲劇:作為視聽藝術的電視劇發展觀——訪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生導師周華斌教授
中國電視劇三題:市場化·審美化·影像化——訪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生導師王偉國教授
全球化語境下中國電視藝術生產戰略與創新之路——訪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主席楊偉光教授
中國電視頻道化生存的理論構想及其營銷策略——訪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彭吉象教授
本體變化·目標確認·思維創新:透視中國影視藝術教育——訪中央戲劇學院博士生導師路海波教授
視覺文化傳播:一種傳播形態和文化生產的理論構建——訪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孟建教授
“電視秀”:從媒介景觀到文化表征——訪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周星教授
文化·創意·產業:中國電視的三維空間——訪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尹鴻教授
差異與融通:全球化視野中的中外電視藝術比較——訪中國傳媒大學苗棣教授
本土化:中國特色電視理論的建構與創新——訪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生導師胡智鋒教授
建立有中國特色的電視批評理論體系——訪四川大學新聞傳播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歐陽宏生教授
后記
廣播電視名家訪談 節選
《廣播電視名家訪談》內容簡介: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中國傳媒大學校慶55周年之際,《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也迎來了30周年刊慶。《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創刊于1979年,迄今走過了整整30年的歷程。作為國內創刊*早的廣播電視學術期刊之一,30年來我們向廣大讀者奉獻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論文,發行總量50萬余冊,為中國廣播電視學術與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廣播電視名家訪談 相關資料
劉: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就應該是事業性質,美國的美國之音(VOA)、香港的香港電臺都是全額撥款運營,或者財團捐款。胡:在這種情況下,問題的焦點在哪里?無論是中央電視臺,還是省級電視臺,每一級電視臺對下級電視臺,或下下級電視臺,都可能用事業的、行政的運行方式來賺市場的錢。如上一級電視臺往下一級電視臺覆蓋時,在網絡建設上,下級電視臺投資了;在轉播時,下級電視臺人力、物力、財力投入了;但是廣告的錢,卻由上一級電視臺掙了,這種利益關系顯然不是按市場規律分配的,是不合理的。劉:世界上很少有像我們國家的電視臺這樣的情形,既不是公共電視臺,也不是商業電視臺。美國、中國臺灣、香港地區的公共電視臺就是公共電視臺,沒有商業廣告,運營費用由國家財政支持,商業電視臺就是商業電視臺,完全通過市場解決。但是,我們這樣的電視運行方式,會給整個產業系統下游帶來巨大的壓力。胡:這是一個掣肘的大問題,由于產權不清、屬性不定、事業產業不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一些電視臺時常采用“雙向開發”的策略和手段,既保護自己,又擴大市場份額,既采用事業的、行政的方式來保護它的地位,維持它的壟斷,但當它按照事業單位和行政方式進行所謂宣傳的時候,同時又賺取市場化的巨額利潤。這樣的策略對做大整個電視產業沒有好處。劉:這個問題想起來也很簡單。電視是傳播信息的,手機短信也是傳播信息的,號稱第五媒體,如果說手機短信是一種宣傳,所以可以用事業的方式將它向前推進。就這個問題,我和央視高層也談過,他們承認中央電視臺這樣做下去,自己也很難受,現在中央電視臺只能拼命地做自己的全國平臺,而這樣的平臺做下去是很危險的。其實中央臺應該怎么做,我覺得應該把它承擔的公共事業的功能剝離,把剩下的內容按照產業化的方式運作;同時它還可以在全國范圍內構建自己的地方電視網,如江蘇電視網、青海電視網等,這樣既可以傳播中央電視臺的節目,同時又可以整合本地化的內容;它還可以進行資本的有效運作,把自己做大做強。 后記 近五年來,《現代傳播》邀請刊發了一系列數量可觀的專題訪談,訪談嘉賓皆是當今國內傳媒學界、業界的知名專家與精英,可謂高端、權威、前沿,頗具特色。值此《現代傳播文叢》推出之際,輯為一冊《廣播電視名家訪談》。本輯主要是由“年度對話”與“理論名家訪談”兩大部分集結而成。年度對話,是《現代傳播》主編胡智鋒教授主持的業界名家對話錄,以“問題”與“關鍵詞”的方式,會診當年中國廣播電視的運行狀況,自2004年開始在每年刊物第一期上推出。其意,一是存史,留存中國電視的“年度記憶”;二是鏡鑒,探求中國電視的現實問題與解決思路。為此,年度對話邀請的嘉賓均是當今中國電視傳媒業界具有重要影響的標桿性人物:劉春、汪文斌、王甫、吳濤、梁曉濤、靳智偉、高峰
廣播電視名家訪談 作者簡介
楊乘虎,國家二級導演,北京科學教育電影制片廠電影部主任、中國傳媒大學廣播電視藝術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影視文化傳播、傳媒創新研究、公共文化服務研究等,已在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作為主要執行人參與了多項省部級重大課題。影視創作從業十年,策劃、執導了各類大型科普電影、電視片百余部集,具有較為豐富多元的影視創作實踐,作品曾先后榮獲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國家廣電總局、中央電視臺、全國科教影視學會等多項國家與省部級獎項及先進個人稱號。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自卑與超越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