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425957
- 條形碼:9787544425957 ; 978-7-5444-2595-7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冊 本書特色
《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修訂版)》: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
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冊 內容簡介
本書是從現當代文學的整合理念上敘述中國現當代文學史,其歷史范疇是從“五四”新文學革命起,至目前正在發展中的文學。
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冊 目錄
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冊 節選
《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修訂版)》作為一門獨立學科,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經過歷史的沿革,現在已到了厘定課程的稱謂與內涵,使之成為具有相對合理性的獨立文學課程的時候了。這門課程的開設,始于建國初的現代文學課程,或稱為“新文學課”;編撰了許多“中國現代文學史”,或稱“中國新文學史”相關的教材。中國現代文學史(或稱中國新文學史)的時間段,則界定在自1917年新文學革命始,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止,前后約30年時間。這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是有其合理性的。
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冊 相關資料
新月社的文學主張總起來可歸納為兩點。第一是批評了“五四”以來新文學情緒過分泛濫和形式散漫化傾向,提出“以理性節制感情”的美學原則。他們認為浪漫主義文學的情感過于泛濫,而“文學的力量不在于開擴,而在于集中;不在于放縱,而在于節制”,因而這些情感必須納入一定的形式之中,.“完美的形體是完美的精神的惟一表現”。因而他們強調藝術選擇和藝術加工,認為“沒有選擇就沒有藝術”,“自然都是美的,美不是現成的”,倡導“格律詩”,聞一多進而提出了著名的詩歌“三美”,即音樂美、繪畫美和建筑美的主張。所謂音樂美,是指音節的協和與節奏,因而要求每行的音節數大致相等。所謂繪畫美,是指詩歌語言詞藻修辭的美,也就是對土白語言的“藝術化”。建筑的美則是指詩歌外在形式所達到的“節的勻稱和句的均齊”所產生的視覺美。同樣在“國劇運動”中,他們也批評早期易卜生式話劇“利用藝術去糾正人心,改善生活”的傾向,使“這些戲劇”“已不成其為藝術”。因而要求戲劇登上“純形”的境界,追求戲劇的形式“節奏”。第二是對“五四”新文學的“歐化”傾向不滿,強調要融合中西,要從中國古典藝術中汲取營養。聞一多便批評郭沫若的詩歌缺乏地方色彩,而應該融合中西,“做中西藝術結婚后產生的寧馨兒”。而“國劇”的創造,就是要在寫意的和寫實的兩峰間架起一座橋梁,創造一種新的戲劇。1926年6月以后,聞一多、徐志摩等相繼離開北京,新月社無形解散。當他們與《現代評論》的胡適、陳西瀅等人于1927年重新集合在上海,創辦新月書店和《新月月刊》(1928.3 一1933.6 )時,便進入了新月派活動的第二個時期,即后期新月派了。這一時期新月社的主要文學成就依然在詩歌創作上。當陳夢家1931年9月編選《新月詩選》時,收入18家詩人的詩作,顯示了相當整齊的陣營。但這時聞一多已赴山東青島大學任教,主要精力轉入學術研究。骨干力量是陳夢家、方瑋德等南京中央大學學生詩人群和卞之琳等北方青年詩人群。他們大都是徐志摩的學生,奉徐志摩為盟主。當徐志摩于1931年因飛機失事而遇難后,這個詩派也就進一步分化。至1933年6月《新月》正式停刊,宣布了這個詩派解體。同新月社相關聯的另一個文學派別是“現代評論派”。“現代評論派”因《現代評論》雜志而得名,該刊由原《太平洋》雜志和《創造季刊》合并而于1924年12月在北京創辦的。其基本成員主要是原《新潮》社成員,如楊振聲等和北大的一些教授,主要有陳西瀅、凌叔華、丁西林以及胡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二體千字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