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民族地區人才競爭機制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079196
- 條形碼:9787010079196 ; 978-7-01-007919-6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民族地區人才競爭機制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在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西部大開發進程中四川少數民族地區完善人才競爭機制研究》的基礎上修改而成。遵循“具體——抽象——具體”的科學研究方法,我們開展了多次全方位、深層次、寬角度的調研活動。四川省少數民族地區包括3個自治州、56個自治縣(市、區),是全國少數民族族別分布較多、人口聚居密度較高、分布范圍較廣的區域,作為研究民族地區的代表性區域,具有典型性。我們以四川省甘孜州康定縣、瀘定縣、甘孜縣、道孚縣、九龍縣,阿壩州馬爾康縣、壤塘縣、黑水縣、金川縣、汶川縣以及涼山州冕寧縣、雷波縣等12個縣的黨政部門、企業管理部門、專業技術部門、教育部門、實用技能型部門及農牧部門作為抽樣調查的主要對象,聚焦于黨政、教育、醫療、農牧、科研等人才相對集中的部門,以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的人才引進和人才激勵兩個方面為重點設計問卷,開展抽樣試驗,同時組織實地調研,結合集體座談或個人訪談等多種方式,了解四川少數民族地區人才流動、人才競爭、人才引進、人才激勵、人才培訓等問題。通過調研活動,我們從大量直接、客觀、鮮活的事實資料中獲得了新的收獲并加以整理,為研究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再經由具體到抽象的理論升華,探悉民族地區人才競爭機制建設中的制約因素。
民族地區人才競爭機制研究 目錄
**章 導論
**節 研究背景
一、“人”的因素成為推動當代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資源
二、“人”的因素成為制約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共性障礙
三、“人”的因素是確保四川少數民族地區實現“三個轉變”的關鍵性環節
四、理論界對該領域的相關研究還需要進一步深化與拓展
第二節 研究意義
一、有利于促進民族團結
二、有利于促進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
三、有利于促進民族地區教科文事業發展
第三節 研究方法
一、總體研究方法
二、具體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內容
一、基本思路和主要觀點
二、理論創新和實際應用價值
第二章 四川少數民族地區人才競爭機制研究的理論基礎
**節 “人才”概念的理論界定與現實標準
一、“人才”內涵的理論界定
二、“人才”界定的現實標準
三、“人才”的內涵界定與外延
四、近似概念的界定與辨析
第二節 有關“人才”的思想發展與理論研究
一、中國古代思想文化中關于“人才”的思想
二、西方人力資本理論對于人才研究的啟示與借鑒
三、馬克思主義人才觀的理論溯源與發展
第三節 有關人才競爭機制的理論研究綜述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二、人才競爭機制的理論內涵
三、人才競爭機制理論研究的綜述
第四節 民族地區人才競爭機制的內涵闡釋
一、人才競爭機制建設的基本規律
二、民族地區人才競爭機制的模塊構成
三、民族地區人才競爭機制各模塊的相互關系
第三章 四川少數民族地區人才發展環境與存量現狀
第四章 四川少數民族地區人才競爭機制改革的框架設計
第五章 四川少數民族地區人才流動引進機制研究
第六章 四川少數民族地區人才使用管理機制研究
第七章 四川少數民族地區人才激勵保障機制研究
第八章 四川少數民族地區人才教育培訓研
參考文獻
后記
民族地區人才競爭機制研究 作者簡介
祁曉玲,四川師范大學副校長,校學術委員會主任,經濟學博士,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1956年5月9日出生于四川省開江縣,先后就讀于南充師范學院、西南財經大學。現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專家、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主要研究領域為產業經濟、企業管理。目前正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健全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農民權益機制研究》以及國家重點社科基金子項目和國家教學改革實驗區項目等教學科研項目。學術成果獲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兩次、三等獎三次、教育部優秀教材獎一次。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朝聞道
- >
隨園食單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