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21世紀公共哲學的展望-公共哲學-第10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074818
- 條形碼:9787010074818 ; 978-7-01-007481-8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21世紀公共哲學的展望-公共哲學-第10卷 目錄
21世紀公共哲學的展望-公共哲學-第10卷 節選
《21世紀公共哲學的展望(第10卷)》的主要目的在于從哲學、倫理學、歷史學、思想史、政治學、經濟學、法學、科學、公共政策等多種角度,探求適合21世紀的“公共性”,構建“學科結構改革”的開端。
21世紀公共哲學的展望-公共哲學-第10卷 相關資料
第一章 幕府末期日本公共觀念的轉變——議會制觀念的形成過程三谷太一郎政治體制的革總是伴隨著為統治正當性尋求理由的公共觀念的轉換。這一點在由幕藩體制向明治國家的權力轉移過程中也不例外。面對國門被叩開的政治危機,幕藩體制需要重新討論作為政治秩序組織原理的公共性,于是為了強化這一公共性,提出了兩個基本方針。其一是為了幕府的政治決策而擴大政治交流。即幕藩體制為了重新構筑能夠抵御外界壓力的權力,不得已在一定程度上擴大參與決策過程的人員范圍,同時還導人了討論的形式。與從前傳統、閉塞的政治交流相比,可以說,為形勢所迫的幕府開創了更為廣泛、更為開放的政治交流的可能性。而且,以此為開端,政治交流中的公共性隨著時代的發展急速增長,最終使幕府無法掌控。這種幕府末期政治交流的公共性的極大化絕不是在沒有任何前提的情況下產生的。尤爾根?哈貝馬斯(JurgenHabermas)在《公眾社會的結構變化》一書中論及歐洲“市民公共性”(btirgenlichetiffentlichkeit)的形成時指出:“非政治形態的公共性形成于公共權力的公共性保護傘下。這就是成為具有政治功能的公共性的前驅的文藝公共性。”①所謂“文藝公共性”是指17世紀后期至18世紀,法國、英國將文藝作品作為交流的媒體,通過對文藝作品的共享和討論而形成的、以“讀書的市民公眾”(dasbtirgenlicheLesepublikum)為基礎的公共性。哈貝馬斯說:“政治的公共性逐漸顯身于文藝的公共性當中,并通過公論(fffentlicheMeinung)成為國家與社會欲求之間的媒介。”②其實,在日本也曾經存在承擔著歐洲這種作為“政治公共性”前期形態的“文藝公共性”(dieliterarische/fffentlichekeit)的相應作用的歷史實體。日本在18世紀末寬政時期以后,幕府的官立學校“昌平黌”不僅向幕府的大臣、武士開放,而且也向陪臣以及平民開放。這樣就形成了一個以被各藩錄用的、畢業于“昌平黌”的人為中心的橫貫全國的知識分子階層,他們構成了相互問自由交流的網絡。作家森歐外的作品《澀江抽齋》、《伊澤蘭軒》等描寫的正是以超越所屬階層和身份壁壘的知識階層為基礎的、全國性知識共同體的實際狀態。③“文藝公共性”無疑在其中起著重要作用,它促成了超越于各藩的“討幕派”政治聯合,實現了幕府末期的全國性政治交流,并成為脫胎于此的新“政治公共性”的前提條件。例如,賴山陽的《13本外史》等論著成為了促進幕府末期政治交流的有效媒介。這些確實脫胎于“政治公共性”
21世紀公共哲學的展望-公共哲學-第10卷 作者簡介
佐佐木毅(Sasaki Takeshi),1942年生,東京大學前校長,現為學習院大學教授,政治學家。主要著作:《馬基亞維利的政治思想》(巖波書店,1970年);《柏拉圖與政治》(東京大學出版會,1984年);《政治學講義》(東京大學出版會,1999年)。
金泰昌(Kim Tea-Chang),1934年生,公共哲學共重研究所所長,主要從事社會哲學、社會思想比較研究。抵日(1990年)后發表論文,論著:Creating a New History for Future Generations(Kyoto,Japan:Institute for the Integrated Study of Future Generations,1994);Seif and Future Generations(Camb rjdge,UK:The White Horse Press,1999);Co-creating Public Philosophy for Future Generations(UK:AdamantiBe Press Ltd.,1999)。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史學評論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