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黃粉蟲高效養殖技術 版權信息
- ISBN:712202194
- 條形碼:9787122021946 ; 978-7-122-02194-6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黃粉蟲高效養殖技術 節選
黃粉蟲又名面包蟲,原是倉庫中和貯藏時常見的害蟲,后
經人工培養反為人類所利用。對此,國內外均有黃粉蟲民間飼
養的記錄,其飼養歷史長達大約100年。我國在20世紀50年
代由北京動物園從前蘇聯引進開始飼養,以后逐漸傳播至全國
各地。
黃粉蟲可經加工用于飼料、食品、保健品、化妝品等行
業,為開發較多的資源昆蟲之一。黃粉蟲的蛋白質含量高居各
類活體動物之首,可作為人類的全營養食品,在我國將成為繼
桑蠶、蜜蜂養殖后的第三大昆蟲產業。同時其幼蟲為多汁軟體
動物,可作為鮮活飼料用于飼養一些觀賞性的魚、鳥、蛙、蝎
子、蛇、龜等價值較高的特種經濟動物。黃粉蟲已成為養殖觀
賞動物和經濟動物的蛋白質飼料支柱,用黃粉蟲代替魚粉作配
合飼料,效果甚好。其糞便還可作為良好的有機肥料、魚以及
畜禽的飼料使用。黃粉蟲還可以經烘烤、煎炸等多種方式加工
成為各種營養高、口感好、風味獨特、被廣大消費者所喜愛的
優質食品。并且近年來,我國每年都有一定數量的黃粉蟲干品
出口。
現農業部已將昆蟲飼料列為被推薦的10種節糧型飼料資
源之一,黃粉蟲已成為昆蟲產業化開發的熱點,全國各地均出
現了飼養黃粉蟲的熱潮。黃粉蟲以麥麩、農作物秸稈、糠粉及
蔬菜、落果、瓜皮等為主要食物,且能充分利用豆腐渣等農業
廢棄物資源,其飼養不會污染環境;黃粉蟲具有生長快、繁殖
系數高、抗病力強以及生長周期短等特點。其飼養管理簡便易
行,農村與城市的閑散勞力、半勞力、老弱殘病群體都可以飼
養管理,而且投資較小,即使資金緊缺的群體也可利用其進行
*低資金投入的創業。
但是,目前許多黃粉蟲養殖戶遇到了一些問題。其原因主
要是黃粉蟲市場不夠規范,“炒種”嚴重,以及養殖技術不到
位,而導致種源質量較差,其養殖基本沒有什么效益,甚至出
現“養得越多越虧損”的狀況。很多“炒種”者不切實際地虛
夸宣傳,在進行效益分析時,又掩蓋了一些不易直接觀察到的
負面影響因素,從而直接損害了廣大黃粉蟲養殖戶的利益。
但我國具有養殖黃粉蟲的豐富資源,在發展黃粉蟲養殖和
提高黃粉蟲養殖效益方面有極大的潛力。為了在21世紀使我
國的黃粉蟲養殖業可以達到更快更穩地向前發展,我們必須在
大力增加黃粉蟲養殖數量的同時,著重注意提高黃粉蟲養殖的
經濟效益。基于這個目的,我們在多年教學、科研和生產實踐
的基礎上,參考了大量的文獻和資料,按照“一本在手,黃粉
蟲養殖之路健步走”的思路,編撰了這本《黃粉蟲高效養殖技
術一本通》。
本書沒有用大量篇幅介紹黃粉蟲解剖學、黃粉蟲生物學以
及各種機制和理論等內容,而是力求使涉及的黃粉蟲養殖技術
實用高效、通俗易懂,并相對增加了提高黃粉蟲養殖經濟效益
的技術和知識。希望廣大讀者通過閱讀此書,能應用書中介紹
的技術和方法來提高黃粉蟲生產效率、降低勞動強度和生產成
本,以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另外,本書還根據作者的實踐經驗,對“超級黃粉
蟲”——大麥蟲的養殖前景、形態特征、生活習性與生態行為、
養殖設備、飼養技術等方面進行了較詳細的介紹。
由于本書涉及內容廣泛,加上筆者水平有限,書中不足之
處在所難免。我們熱忱希望廣大讀者提出更好的見解和寶貴的
建議,以便再版時充實完善。
潘紅平博士
2008年春于廣西大學
搞好黃粉蟲的病蟲害
防治
**節黃粉蟲疾病
病因和預防
一、黃粉蟲疾病病因
黃粉蟲雖小,但生起病來五花八門,這是因為黃粉蟲一生
多變,不僅有卵、幼蟲、蛹和成蟲的蟲態改變,還有食性、生
活環境的改變,這么多的環節難免會遇到不測。
黃粉蟲在生命活動過程中,如果出現發育遲緩、體軀瘦
小等生長發育異常以及蛻皮、生殖、排泄、取食等行為異
常,或是體色和形體的異常改變,特別是蟲體出現特殊異味
或不能正常進入下一個蟲期(如幼蟲由幼齡到大齡)或下一
個蟲態(如由幼蟲到蛹或到成蟲)等癥狀,即可斷定它已生
有疾病。
欲知病原要分析病因。誘發黃粉蟲疾病的病因是多種多樣
的,大致有三種:①環境條件的不適宜或突然改變。如缺少食
物而饑餓、高溫酷暑、冰霜雪凍等;或受到農藥等化學物質的
毒害等部分殘存下來的個體。②本身生理遺傳或代謝的缺陷。
如遺傳性腫瘤、不育基因的突變、內分泌失調等而產生的一系
列病害;此外,還有受到機械損傷等。③這是*重要也是*多
的誘因,即由病原微生物侵染所引起的疾病。 .
由病原菌導致的黃粉蟲疾病,*為常見的有:真菌病,蟲
體發育緩慢,體色有明顯異常,蟲尸僵硬但無臭味,常見蟲尸
表面“發霉”。如果蟲尸僵硬而液化,體表也不“發霉”,則是
病毒病;如果蟲尸顏色變暗變黑,常腐爛有異味,特別是在蛻
皮、化蛹時死亡,多為細菌病;如果蟲體表皮透明,終成斑駁
狀棕色,十有八九是球蟲類原生動物所致。當然,除了種種基
本癥狀外,有的還會出現交叉癥狀,病原物*根本的辨別還要
靠專業人員對其分離、培養,然后在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下觀
察,進行種類鑒別。
二、黃粉蟲疾病預防
'
俗話說“無病早防,有病早治,以防為主,防治結合”,
這是長期生產實踐中動物和人類對疾病問題達成的共識,因而
對于黃粉蟲的疾病防治,也應采取這個原則。因為對于黃粉蟲
來說,發病初期是不易被發覺的,一旦發病,治療起來就比較
麻煩了,一般治療方法是把藥物拌于飼料中由黃粉蟲自由取
食,但是,當病情嚴重時,黃粉蟲已經失去食欲,即使有特效
藥也無能為力了,目前對黃粉蟲進行人工填食是不可能的,但
還沒有其他好的治療方法。有介紹說可以使用藥液噴黃粉蟲這
樣的給藥方法,目前還在試驗階段。
黃粉蟲之所以產生疾病,甚至流行,完全取決于昆蟲本
身、病原體和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的“三角”關系。如果黃粉蟲
身體健壯,有較強的抵抗能力,就不易患病,甚至在流行病襲
來時,若稍加“自衛保護”也可躲過。如果缺少病菌適宜生存
的環境條件,如溫濕度、光照、適宜侵染的蟲體,即使侵染性
或致病力強的病原體也是無法引致疾病的,因此,我們就可在
一定條件下操縱這種“三角”關系,使黃粉蟲不發生疾病。因
此我們在日常工作中就必須做好預防措施。
1.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
首先選擇合適的場地,遠離污染源(含噪聲)。另外,搞
好室內環境,協調好溫濕度關系,控制日溫差小于5℃,室內
空氣保持清新,不把刺激氣味帶入黃粉蟲飼養房。
2.加強營養
實踐證明,長期飼喂單一的麥麩飼料對黃粉蟲的效果不是
*理想的,在這種情況下,黃粉蟲幼蟲生長發育速度相對緩
慢,容易發生疾病,同時,出現成蟲產卵率低、秕卵現象。所
以,必須采用配合飼料,注意添加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喂適量
的青飼料。
3.堅持科學管理
俗話說“三分技術,七分管理”,這說明管理的重要性。
其實管理是講究科學的,實際上管理也是一門技術,所以既要
加強管理,也要講究科學。如合理的飼養密度、大小分群飼
養、嚴格的操作規程等,都能避免各種致病因素的產生。同
時,培育優良黃粉蟲種,及時淘汰有問題的黃粉蟲種,利用雜
交技術,提高黃粉蟲的抗病力,執行衛生防疫制度、搞好日常
常規消毒工作等都能防止黃粉蟲疾病的發生。禁止非飼養人員
進入飼養房。如非進入室內不可的人員,必須在門外用生石灰
消毒。
- >
姑媽的寶刀
- >
月亮與六便士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史學評論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