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形象敘述學 本書特色
本書嘗試建構“形象敘述學”,運用“文學的政治哲學批評范式”,探討形象敘述的價值,探究形象創建的民主政治思想蘊含,確證形象敘述者的文化公民意識,尋求自由美好生活的無限可能性。
作者的詩學理論的核心論述在于:通過審美體驗與價值體驗,確證文學藝術生命創造的美學意義與存在意義。
形象敘述學 內容簡介
形象創造,既是文學藝術創作的基本出發點,又是文學藝術欣賞的根本價值所在;形象解釋,既是詩學或文藝學創建的重要思想任務,又是政治哲學反思的詩性價值論域。作者創造性地把形象學與敘述學結合在一起,建構了“形象敘述學”的基本框架。與此同時,作者引入政治哲學的基本價值觀念,對民族文學藝術形象的生命價值進行了思想解讀。更為重要的是,作者通過大量作家作品的分析,特別是通過經典作家與非經典作家作品的形象創造的比較解釋,不僅建立了民族文化與小說形象敘述的內在聯系,而且確立了敘述形象評價的人道主義原則與公民生命自由原則。作者還特別重視形象創造與民族文化精神的內在聯系,從形象作用于民族心靈記憶的角度,為自由美麗的民族精神形象的創造開辟了思想可能性道路。全書語言細膩生動,形象體驗豐富自由,顯示了形象敘述學研究的獨特價值。
形象敘述學 目錄
**節 文學敘述活動的起源與形象敘述學的問題閾限
第二節 從生活到藝術:形象敘述學與敘述本文形象的構成
第三節 吾誰與歸:文學形象敘述的類型與生存意志的理解
第四節 美的永恒:形象敘述學與民族文學之間的情感交流
第二章 現代中國小說與形象敘述學解釋
**節 小說形象敘述與時代敘述形象的深度思想呼喚
第二節 鄉土形象敘述與民族歷史生活的文學再認知
第三節 文化歷史想象與小說形象的文明生活價值反思
第四節 愛欲敘事的意志與文學形象的審美道德論意義
第三章 鄉土生活體驗與形象敘述學實踐
**節 鄉村情調與都市生活:形象敘述學的文化使命
第二節 先鋒性實驗:現代焦慮與怪異生活的形象重現
第三節 異化體驗與詩性想象:形象作用于主體性心靈
第四節 作家的鄉土本色身份能否更好地創造敘述形象
第五節 性別意識自覺與兩性情愛敘述中的生命價值觀
第四章 鄉土中國歷史與形象敘述學審視
**節 小娥形象的認知與公民生命自由教育的沉淪
第二節 受難者的形象與張煒的心靈記憶和歷史緬想
第三節 先鋒男孩:川沙的歷史記憶與生命文化意志
第四節 茶文化生活想象與長篇小說敘述的歷史理性
第五章 民族文學理想與形象敘述學反思
**節 自由與尊嚴:章詒和散文中的人格精神形象
第二節 尋求那飄逝的文化詩魂:王充閭的散文意象
第三節 審美反映與藝術實踐之間:王元驤的形象詩學
第四節 文學形象解釋與洪治綱的先鋒性文學敘述觀
第六章 民族記憶與文學形象的歷史命運
**節 在民族的深沉記憶中:文學形象接受與建構
第二節 歷史形象記憶:永不屈服的偉大生命存在者
第三節 英雄不朽:文學形象作為民族價值的自由表征
第四節 文學形象的認同與自由而豐饒的心靈財富
后記
形象敘述學 作者簡介
李詠吟,男,1963年生,湖北黃岡浠水縣人。哲學博士,現為浙江大學基督教與跨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曾在意國基爾大學與蒂賓根大學哲學學院、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古典學系學術訪問。在美學與占典學之外,作者著有“詩學六書”,即《詩學解釋學》、《創作解釋學》、《文學批評學》、《通往本文解釋學》、《形象敘述學》和《西方詩學通論》。在詩學創建上,作者既注重詩學思想史傳統的重新建構,又注重從具體的文學批評出發,以文學本文為中心,通過本文構建“本文詩學”和“文化詩學”。特別值得關注的是,作者強調理論詩學與本文詩學的相互作用,并強調詩學思想與人文學科之間的跨學科溝通。在方法論上,作者創建了“文學的詩性綜合解釋方法”理論并自覺運用于文學批評實踐;在價值論上,作者則堅守從政治哲學出發反思文學價值,從文學本文出發建構民族文化的自由精神形象。作者的詩學理論的核心論述在于:通過審美體驗與價值體驗,確證文學藝術生命創造的美學意義與存在意義。
- >
隨園食單
- >
回憶愛瑪儂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唐代進士錄
- >
巴金-再思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