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海峽兩岸新聞與傳播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1959744
- 條形碼:9787801959744 ; 978-7-80195-974-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海峽兩岸新聞與傳播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是海峽兩岸新聞與傳播研究的文集。內容包括臺灣執政黨更替對媒體生態之影響——以基層選舉中的媒體使用為例;;臺灣報紙新聞評論初探;“解禁”后臺灣報紙版面革新研究;臺灣媒體素養教育的發展與困境;十年來臺灣報紙中的大陸形象建構(1996—2006);從臺灣受眾的角度探索電視領域的對臺宣傳工作;競爭下的兩岸報業透視……
海峽兩岸新聞與傳播研究 內容簡介
《海峽兩岸新聞與傳播研究》是海峽兩岸新聞與傳播研究的文集。內容包括臺灣執政黨更替對媒體生態之影響——以基層選舉中的媒體使用為例;;臺灣報紙新聞評論初探;“解禁”后臺灣報紙版面革新研究;臺灣媒體素養教育的發展與困境;十年來臺灣報紙中的大陸形象建構(1996—2006);從臺灣受眾的角度探索電視領域的對臺宣傳工作;競爭下的兩岸報業透視……
海峽兩岸新聞與傳播研究 目錄
2.臺灣報紙新聞評論初探
3.“解禁”后臺灣報紙版面革新研究
4.臺灣媒體素養教育的發展與困境
5.十年來臺灣報紙中的大陸形象建構(1996—2006)
6.從臺灣受眾的角度探索電視領域的對臺宣傳工作
7.競爭下的兩岸報業透視
8.《全民大悶鍋》之研究
9.大陸學刊視野里的臺灣新聞傳播——1994—2006年新聞傳播學核心期刊涉臺研究述評
10.打手與保護傘——臺灣地下電臺與民進黨
11.臺灣新聞教育課程中的“學”與“術”
12.日據時期《臺灣民報》的中國情結
13.兩岸關系變革中的兩岸新聞交流
14.閩臺文化的共通意義空間與發展空間
15.日據時期臺廈的新聞殖民與新聞交流
16.兩岸垂直財經網絡媒體關于“次級債危機”分析——以和訊網和鉅亨網為例
17.從政治人物上綜藝節目看臺灣政治娛樂化傾向——以連戰、呂秀蓮、馬英九做客《康熙來了》為例
18.臺灣《壹周刊》的市場導向性娛樂新聞及其影響
19.大陸網絡有關丘逢甲信息傳播的幾個問題
20.《海峽新干線》與《海峽兩岸》涉臺新聞的比較分析
21.試析臺灣聯合新聞網《兩岸傳真》中的兩岸報道
22.簡析臺灣報紙對連戰大陸行的報道
23.臺灣廣告業的發展綜述
24.淺析臺灣房產廣告中“隱”道與“仁”道文化
25.淺析臺灣的網絡廣告管理
26.臺灣報紙醫藥廣告研究
27.茶氣清醇飄香,文化一脈相承——從臺灣茶類廣告看中國傳統文化
28.后現代主義視角下的符號消費解析——以臺灣誠品書店廣告文案為例
29.淺析廣告表現中的文化重組——以臺灣左岸咖啡館廣告為例
30.從兩岸博客書看出版發展新趨向
31.臺灣選秀節目《超級星光大道》的成功啟示
32.臺灣電影之困境與出路
33.從侯孝賢的電影看臺灣往事
34.都市批判主義電影的符號運用研究——臺灣電影《麻將》的符號學分析
海峽兩岸新聞與傳播研究 節選
1.臺灣執政黨更替對媒體生態之影響——以基層選舉中的媒體使用為例 黃碧梅許清茂
內容摘要:本研究的對象為臺灣的政黨與媒體,主要采用內容分析法,觀察政黨更替對媒體生態的影響。本文對比《聯合報》、《自由時報》和《中國時報》1997年臺灣的縣長選舉報道和2005年“三合一選舉”報道,從報道量、編輯手段等方面分析三報的政治傾向差異,以及兩次選舉報道對不同政黨的候選人形象構建的差異。
關鍵詞:政黨更替臺灣媒體選舉
一、概論
臺灣與大陸同屬一個中國,在文化上更是同宗同源,兩岸新聞事業的交流本來不應該存在障礙。但是由于兩岸尚未統一,特殊的原因導致了新聞界互相的隔閡。而自李登輝執政后期,臺灣當局開始不遺余力地推行“去中國化”的“臺獨”政策,壓縮交流基礎的共通意義空間。加強兩岸的相互了解,作為信息傳遞使者的新聞工作者有義不容辭的責任。而新聞學術界,則有責任嘗試為實務界提供一張臺灣新聞事業的地圖。本文從臺灣媒體生態的其中一個角度切入,主要關注媒體變化背后的政黨背景,在此背景下媒體對政黨形象的呈現,以及政黨對媒體生態的影響。
1.研究背景
身在對臺*前線的廈門,對“臺灣”兩個字有著非同尋常的敏感。……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回憶愛瑪儂
- >
隨園食單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月亮虎
- >
煙與鏡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