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增長的真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1269403
- 條形碼:9787111269403 ; 978-7-111-26940-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增長的真相 本書特色
我的結論非常簡單,我對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的看法其實是很樂觀的。之所以存在這些批評,很可能是因為你做得太好了,中國人比較謙虛,所以更多地去批評它,只是希望我們做得再好一些。事實上,如果你把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放到一個更大的跨國經驗范圍中,你會發現中國的增長模式并不太糟糕,并不特殊。
——《為中國經濟增長模式辯護》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初始條件,企業家的*重要功能就是創造性地尋找到在當時的條件下可以*好配置資源的生產方式和商業模式,相互復制的制度是不會有生命力的。
——《為什么要成為“中心”》
富強的國家既難以用政府的財富或者規模來度量,也難以用政府擁有的產業和資源來標志。在這個開放和全球化的世界上,標尺應該只有一把,只有它的人民擁有了創造財富的自由,國家才會是真正富強的。
——《怎樣才算國家富強》
增長的真相 內容簡介
作為當今中國頗有影響的經濟學家之一,張軍教授對中國的經濟增長、經濟政策和工業改革等有深厚的研究。本書是他*新的財經隨筆集,涉及的話題與我們正在看到的中國和全球經濟的時局,以及中國當前與長遠的經濟問題緊密相關,它能夠幫助讀者撥開層層迷霧,發現“經濟增長的真相”。
增長的真相 目錄
**篇 宏觀大勢
為8%算筆賬
城鄉分割和城市化不足危及宏觀穩定
成長的喜悅
成長的煩惱
中國經濟的脆弱性來自何處
成本上升正在拖累中國經濟
讀懂中國宏觀經濟
當前中國經濟時局:到底誰錯了
再說“12”的周期意義
中國宏觀經濟是否面臨變局
為什么說是農民工支撐了中國宏觀經濟的繁榮
漲價的追問與追憶
再分配政策引起通貨膨脹
把賬算清也是不錯的研究
第二篇 增長的喜悅和煩惱
一場錯了再試的改革
為中國經濟增長模式辯護
中國的經濟轉型為什么成功
中國的經濟轉型:30年的經驗貢獻了什么
兩種類型的經濟下降
中國成為制造大國是必然的嗎
回眸中國經濟30年
為什么要成為“中心”
中國的模式就是不止一個模式
假冒偽劣為什么那么猖獗
另一種安全,中國真的面臨危機
假如他們沒有了出路
“國有制”的喜宴
增長與政治制度
對分配與增長的四點看法
麻煩的分配政策
無知的增長
發光的并不都是金子
第三篇 金融與增長
金融是如何增長的
我們是全球金融危機的例外嗎
全球金融海嘯究竟如何影響了我們
金融危機了,思想不能危機
抵御風暴仍需改革
法國興業銀行會不會成為巴林第二
中國會告別低利率時代嗎
容易的貨幣不容易花
熱錢改變世界
怎么理解流動性過剩
過多的流動性是怎么來的
……
第四篇 日常經濟學
增長的真相 節選
**篇 宏觀大勢
城鄉分割和城市化不足危及宏觀穩定
2008年中國**季度的經濟數據多少讓我們感到不安。**季度,中國外匯儲備繼續快速增長39.9%,儲備規模增加1539億美元。其中,雖然貿易順差增加414億美元,同比下降10.6%,但外商直接投資增加274億美元,同比增長61.3%。尤其是其他外匯流入(含熱錢)增加了851億美元,同比增加16%。現在外匯儲備增加額中,其他外匯流入(含熱錢)這一部分所占比例達到73%,為有史以來*高值,已經取代貿易順差成為外匯儲備增加的*大來源。
在當前中國內地新勞動合同法實施、企業運營成本上升、外商直接優惠減少和時有外資企業撤資事件發生的調整階段,為什么中國還出現如此規模的資本流入?這只能說明,流進來的大多數是“熱錢”。世界其他地醫的情況正變得更糟糕,而中國的資產部分依然給金融投資者釋放了相對積極的信號。美國經濟進入衰退周期、人民幣加速升值(我們不太愿意承認的一個事實是,2005年以來人民幣已經累計升值了接近20%)、中國資本市場調整即將見底,這些可能都有正面的預期,使中國成為國際投機資本眼中相對*安全的投資市場。
這樣一來,大量的流入資本極有可能繼續回流到中國股市和沿海一帶的房地產市場。我們必須看到,中國經濟*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這里集中了絕大多數的中國購買力和*有潛力的城市)和*有盈利機會的行業興衰幾乎都與加工貿易和境外資本的流入動向高度相關。房地產市場的反彈已有苗頭。根據有些學者的提示,*近上海成交量創了遇冷以來的新高,開發商定價也重回堅挺,而中國香港的報道也指出多個香港財團加緊在內地增購土地的消息。
……
增長的真相 作者簡介
張軍,1963年生。復旦大學經濟學教授,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他1992年在復旦大學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1992-1995年間分別獲得“英國文化委員會”(British Council) 和“美中學術交流委員會”(US Committee on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with China)提供的獎學金在英國薩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Sussex) 和華盛頓州立大學(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7年以來,他曾在倫敦經濟學院、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哈佛大學、東京都立大學、韓國慶北國立大學、聯合國大學經濟發展研究院(UNU-WIDER)、中歐國際工商學院(CEIBS)、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管理學院等做訪問研究員和客座教授。他是中國有影響的經濟學家之一,對中國的工業改革、經濟增長和當代中國的經濟政策有深厚的研究。他用中文和英文在包括《經濟研究》、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Journal of Chinese Economics and Business Studies、East Asian Review等在內的中外學術刊物上發表了數十篇研究論文。他最近出版的著作包括《中國的工業改革與經濟增長:問題與解釋》(2003)和《組織、制度和中國的經濟改革》(2004)和《資本形成、投資效率與中國的經濟增長》(2005)等。他對中國經濟問題的評論和觀點頻繁見之于國內外重要的媒體。他還是Project-Syndicate、《經濟觀察報》、《上海證券報》等多家財經專欄作家。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我與地壇
- >
回憶愛瑪儂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