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zhàn)為何爆發(fā)及戰(zhàn)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圣歌里的芭蕉箐-富民縣東鄉(xiāng)芭蕉箐苗族村民日記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476443
- 條形碼:9787500476443 ; 978-7-5004-7644-3
- 裝幀:暫無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圣歌里的芭蕉箐-富民縣東鄉(xiāng)芭蕉箐苗族村民日記 內容簡介
作為“新民族志實驗叢書”之一,《圣歌里的芭蕉箐》是云南省芭蕉箐苗族村民用日志體方式將自己的生活點滴顯現(xiàn)出來的文字表達。芭蕉箐這個地名,容易讓人想當然地認為該地生長有很多芭蕉樹,其實,在這里并沒有很多芭蕉樹,而*容易讓人感覺到的是遍布于芭蕉箐每一處的基督教歌聲。這歌聲,不像流行歌曲那般的纏綿,也不像搖滾歌曲那樣的恣肆;不像山野民歌那樣的自在,也不像都市酒吧音樂那般的煽情。這是一種既能夠看得見又能夠聽得著的歌聲,更是一種需要用心靈去聆聽和感受的傾訴。在芭蕉箐村民看來,他們的歌聲就是他們的靈魂,歌聲就是與上帝進行交流的絕好媒介。當歌聲成為一種力量之源時,當唱歌被賦予一種儀式色彩時,芭蕉箐也披上了非凡的神圣面紗。怎樣透過面紗一睹芭蕉箐的面容?也許,《圣歌里的芭蕉箐》就是一扇為我們打開的窗。
《圣歌里的芭蕉箐》不僅僅是一扇敞開的窗。在這里,芭蕉箐村民無拘無束“想說就說”,多則長說,少則短說,沒有就不說。反正每天有那么一點點,將自己每天的所見所聞和所感記錄下來,在他們看來,這每一點點都顯得那樣舉足輕重。所以,我們總會看到他們不厭其煩、饒有興趣地為我們講述那些點點滴滴。他們講述的故事,是芭蕉箐苗族村民發(fā)出的傾訴之聲,是芭蕉箐苗族村民向云南大學學者對話和傾訴的刻錄。從這個意義上而講,《圣歌里的芭蕉箐》是一個聲音集裝箱。
圣歌里的芭蕉箐-富民縣東鄉(xiāng)芭蕉箐苗族村民日記 目錄
——“新民族志實驗叢書”總序
一 民族志:文化人類學知識生產的結晶和學術創(chuàng)新的核心
二 “更徹底地讓研究對象發(fā)出自己的聲音”:以當代國際人類學界“文化書寫”問題為平臺的實驗
三 用漢語敘述:基于中國少數(shù)民族與漢族的文化關系的本土化實驗
四 對話:多維交復話語張力的實驗
前言
村寨概況
一 區(qū)位、人口與歷史
二 經濟
三 生活方式與風俗
四 婚姻家庭
五 社會結構
六 社會交往
七 社區(qū)管理
八 禁忌與習慣法
九 宗教
十 語言、教育與信息傳播
張約瑟日志
龍榮富日志
張正文日志
楊光英日志
王漢哲日志
后記
圣歌里的芭蕉箐-富民縣東鄉(xiāng)芭蕉箐苗族村民日記 節(jié)選
《圣歌里的芭蕉箐》不僅僅是一扇敞開的窗。在這里,芭蕉箐村民無拘無束“想說就說”,多則長說,少則短說,沒有就不說。反正每天有那么一點點,將自己每天的所見所聞和所感記錄下來,在他們看來,這每一點點都顯得那樣舉足輕重。所以,我們總會看到他們不厭其煩、饒有興趣地為我們講述那些點點滴滴。他們講述的故事,是芭蕉箐苗族村民發(fā)出的傾訴之聲,是芭蕉箐苗族村民向云南大學學者對話和傾訴的刻錄。從這個意義上而講,《圣歌里的芭蕉箐》是一個聲音集裝箱。
作為“新民族志實驗叢書”之一,《圣歌里的芭蕉箐》是云南省芭蕉箐苗族村民用日志體方式將自己的生活點滴顯現(xiàn)出來的文字表達。芭蕉箐這個地名,容易讓人想當然地認為該地生長有很多芭蕉樹,其實,在這里并沒有很多芭蕉樹,而*容易讓人感覺到的是遍布于芭蕉箐每一處的基督教歌聲。這歌聲,不像流行歌曲那般的纏綿,也不像搖滾歌曲那樣的恣肆;不像山野民歌那樣的自在,也不像都市酒吧音樂那般的煽情。這是一種既能夠看得見又能夠聽得著的歌聲,更是一種需要用心靈去聆聽和感受的傾訴。在芭蕉箐村民看來,他們的歌聲就是他們的靈魂,歌聲就是與上帝進行交流的絕好媒介。當歌聲成為一種力量之源時,當唱歌被賦予一種儀式色彩時,芭蕉箐也披上了非凡的神圣面紗。怎樣透過面紗一睹芭蕉箐的面容?也許,《圣歌里的芭蕉箐》就是一扇為我們打開的窗。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我與地壇
- >
煙與鏡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隨園食單
- >
史學評論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