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中國法治的源與基探索 版權信息
- ISBN:7500473879
- 條形碼:9787500473879 ; 978-7-5004-7387-9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法治的源與基探索 內容簡介
一般情況下,人們對法治的研究主要側重于法治本身,而《中國法治的源與基探索》一書,則是對中國法治建設源于何處,需要以什么作基礎的問題進行探索,從另一個角度和視野對法治得以存在的背景問題進行研究,涉及的是法治的根源和基礎問題。該書從歷史和現實、國內和國外不同角度對中國法治建設的基礎性和深層次的問題進行剖析,并對法治的源泉和法治的基礎進行了分層和深入分析。該書首先分析論證了法治的根源、源泉和緣由,從歷史、文化傳統、現實觀念、理性思維、價值觀念、民眾法治心態等方面進行了探索;其次分析論證了法治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具體從市場經濟、誠信機制、民主制度、權力制約、法律細化、國民素質、公開透明機制等方面對中國法治建設的基礎性和深層次的問題進行剖析;同時對中國現在影響法治進程的因素也進行了探討。
該書分門別類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探討,大膽地進行了創新性思考,把別人沒有涉足的某些法治建設領域但又對法治建設的基礎有影響的領域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認為法治問題不僅僅是法治本身的問題,還與法治的存在背景和基礎有關,就像一座高樓需要良好的地質條件和扎實的地基作支撐一樣。該書是作者通過長期法學理論教育與法律實務的歸納和總結,本書的獨到之處是從法治的背景和根源來探討法治問題。
中國法治的源與基探索 目錄
自序
**編 法治之源
**章 法治的歷史之源
**節 西方法治的歷史傳統
第二節 人治傳統:中國法治需剔除的歷史負荷
第三節 繼承、移植與創新,實現法治的古今中外結合
第二章 法治的文化之源
**節 文化概述
第二節 中西方文化發展對歷史發展的影響
第三節 中國法治的文化選擇
第三章 法治的理性思維之源
**節 感性與理性概述
第二節 理性與法治的關系
第三節 理性對西方法治發展的影響
第四節 中國古代人治的非理性因素對中國法治的制約
第五節 法治要求克服任意性,依理性思維行事
第四章 法治的理論之源
**節 法治理論概述
第二節 法治理論完善的探討
第五章 法治的價值之源
**節 價值概述
第二節 有關西方法治的價值學說
第三節 我國法律價值的體現
第六章 法治的民眾心理之源
**節 民眾心理概述
第二節 民眾心理狀況
第三節 調整心理,端正心態,為法治創造一個軟環境
第二編 法治之基
第七章 市場經濟:法治的決定性基礎
**節 概述
第二節 市場經濟是法治的決定性基礎
第三節 積極促成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完善
第八章 誠信機制:法治的道德基礎
**節 概述
第二節 誠信:道德的核心、法治的基石
第三節 如何落實誠信機制
第九章 民主:法治的動力基礎
第十章 權力制約:法治的政治基礎
第十一章 法律細化:法治的立法基礎
第十二章 國民素質:法治的人力基礎
第十三章 公開透明機制:法治的運作基礎
第三編 法治之其他
第十四章 行為方式轉變:法治實現的關鍵
第十五章 城鄉環境:法治平等的基本要求
第十六章 交通和信息:法治實現的橋梁紐帶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中國法治的源與基探索 作者簡介
許增裕,男,漢族,云南易門人,畢業于云南大學法學院。現為玉溪師范學院政法學院法學副教授,碩士學位,律師,玉溪仲裁委員會仲裁員。大學畢業后一直躬耕于法學教學和研究領域,曾任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叢書編委會委員,參與翻譯、編著和合著出版過多本法學和與法學有關的教材、作品,發表過一些法學領域的論文,關注民法典的動向,致力于以法眼觀社會,以社會為基點思考法治問題。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我與地壇
- >
回憶愛瑪儂
- >
經典常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