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科學與社會 本書特色
《科學與社會》的出版發行,進一步加強了中俄兩國科技文化交流,將激勵我國廣大的科技工作者和青年學子在科學的道路上奮力攀登,同時也將積極促進我國科學教育事業的發展。
科學與社會 內容簡介
《科學與社會》呈現給讀者的是阿爾費羅夫的回憶錄、訪談記和政論演講,集中地反映了阿爾費羅夫院士在科學上的追求與建樹,反映了他為發展科學與教育事業所作的重要貢獻,反映了他一生中各個階段的成長歷程,反映了他所獨具的個性特質和巨大的人格魅力。該書以記述作者被授予2000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章節作為開篇,其中包括作者精彩的諾貝爾學術講座演講稿。該書極其重要的部分是作者結束學業并被錄用到列寧格勒物理技術研究所后的自傳性札記。他的全部科學生涯都與該研究所聯系在一起,在這里他走過了從一位年輕的專業人士到研究所所長和科學大師的成長之路。《科學與社會》還敘述了作者和當代杰出的物理學家們會面的情形,讀來饒有興味并頗具啟發性。作為俄羅斯科學院的主要領導人和幾屆國家杜馬代表,阿爾費羅夫院士一直在為挽救俄羅斯的科學與教育體系而不懈努力。他在這方面的活動集中反映在《科學與社會》所收編的一系列頗具代表性的訪談實錄和演講中,其中有許多發人深省的見解和論述。
科學與社會 目錄
中文版序
任曉敏
寄語中國讀者
阿爾費羅夫
前言
原著編委會
話說若列斯·阿爾費羅夫
彼得羅相
諾貝爾獎紀事
瑞典皇家科學院向媒體發布的公告
自傳
諾貝爾講座報告
“雙異質結構:概念及其在物理學、電子學和技術上的應用”
在諾貝爾頒獎宴會上的演講
*高承認之見證
鮑里斯·扎哈爾切尼亞
為了未來回首過去
緬懷父母
我們的地址不是房子和街道,我們的地址是蘇聯
戰爭
近衛軍少尉馬爾克斯·伊萬諾維奇·阿爾費羅夫
我的故鄉白俄羅斯
要記住,我們是列寧格勒人,要記住,我們來自“列電”
與杰出同行的會面
紀念當代偉大的物理學家
阿納托利·彼得羅維奇·亞歷山德羅夫——會見與回憶
關于卡皮察的獨白
祖國理論物理學的奠基人
尼古拉·里爾
演講
在蘇聯第二次人民代表大會上的演講
科學院在彼得堡一列寧格勒的275年
即將進入2l世紀的物理學
2000年10月11日在國家杜馬的演講
2002年4月10日在國家杜馬的演講
政論作品
蘇聯物理學的搖籃
我慶幸,我的父母沒有活到這個年代
“科學院事件”:事隔70年以后
“讓驢子和學者走中間!”
任何情報機關都不能給我國提供核武器
我厭煩了為國家感到羞愧
俄羅斯是否需要科學部
沒有信念就不能生存
俄羅斯沒有自己的電子學是不行的
我們應該怪我們自己
動力學前景和有前景的動力學
我“發現”的美國
我的信念的源泉——人民和半導體電子學
阿爾費羅夫技術園區
后記
人名索引
譯者附記
科學與社會 節選
《科學與社會》呈現給讀者的是阿爾費羅夫的回憶錄、訪談記和政論演講,集中地反映了阿爾費羅夫院士在科學上的追求與建樹,反映了他為發展科學與教育事業所作的重要貢獻,反映了他一生中各個階段的成長歷程,反映了他所獨具的個性特質和巨大的人格魅力。該書以記述作者被授予2000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章節作為開篇,其中包括作者精彩的諾貝爾學術講座演講稿。該書極其重要的部分是作者結束學業并被錄用到列寧格勒物理技術研究所后的自傳性札記。他的全部科學生涯都與該研究所聯系在一起,在這里他走過了從一位年輕的專業人士到研究所所長和科學大師的成長之路。《科學與社會》還敘述了作者和當代杰出的物理學家們會面的情形,讀來饒有興味并頗具啟發性。作為俄羅斯科學院的主要領導人和幾屆國家杜馬代表,阿爾費羅夫院士一直在為挽救俄羅斯的科學與教育體系而不懈努力。他在這方面的活動集中反映在《科學與社會》所收編的一系列頗具代表性的訪談實錄和演講中,其中有許多發人深省的見解和論述。
科學與社會 相關資料
緬懷父母
我的父親伊萬·卡爾波維奇·阿爾費羅夫于1894年9月8日(新歷20日)生于維捷布斯克省列佩利縣恰什尼基鎮的一個沒有土地的普通市民卡爾普·帕夫洛維奇·阿爾費奧爾家中:他冬天做鞋匠,夏天當木排工。阿爾費奧爾是白俄羅斯姓氏,在恰什尼基鎮不少人姓這個姓。爸爸是在1915年開始在沙俄軍隊服役時改為姓阿爾費羅夫的。文書在為他登記姓名的時候喊道:“還叫什么阿爾費奧爾,就叫阿爾費羅夫吧,這才像我們的姓。”我認為這倒幫了我們的忙。曾經有過那么一些時候,沒有一個純正的俄羅斯姓氏會帶來麻煩。爸爸就遇到過類似的事情,當他填寫各種履歷表的時候總得解釋,為什么他和自己的親哥哥的姓氏不一樣。
父親生長在一個當時不算很大的家庭里。他的雙親,即卡爾普·帕夫洛維奇和他的妻子瑪麗婭·格里戈里耶芙娜,一共有四個孩子:三個兒子瓦列里安、伊萬和斯捷潘,還有一個女兒塔季揚娜。
據爸爸和他的哥哥瓦列里安·卡爾波維奇(瓦利亞伯伯)說,爸爸小時候是個活潑伶俐的男孩子。他在教堂唱詩班里唱得很好。當地的一位教師發現了這個有才能的男孩后,免費接收他進城里的學校學習,他在那個只有四個年級的學校里念完了三年級。這樣一來,對當時那個時代和他自己所處的社會階層來說他就算是最有文化的孩子了。夏天我爸爸和他自己的父親(我的祖父)從維捷布斯克去往里加,沿西德維納河做流放木材的工作,他在那里學會了玩一手“漂亮”的牌,但是更重要的是學會了說拉脫維亞語。大部分流放木材的工作都要經過拉脫維亞,因而有許多拉脫維亞人和他們一起工作。為了貼補家用,當時只有14歲、還是個少年的爸爸就開始在恰什尼基造紙廠工作了,從此以后,他的生活就和我國的造紙工業聯系在了一起。
許多年后我曾看到過革命前出版的一個類似百科全書的出版物,關于我的故鄉白俄羅斯,那上面寫著這樣的話:“白俄羅斯人是俄羅斯人中最貧困的。”關于恰什尼基鎮則是這樣寫的:“這是列佩利縣的一個小鎮,從1793年加入俄羅斯;19世紀末這里的居民人口為5000人,他們中間的大部分人信仰猶太教。”
白俄羅斯農村和小集鎮的貧民紛紛離開家鄉到城市去打短工,而對維捷布斯克省的居民來說這樣的城市首先是圣彼得堡。
1910年父親的哥哥瓦列里安離開家到彼得堡去謀生,在德國電子技術公司“西門子”開始了自己的工人生涯,后來該公司變成了“電力”公司。他終生在同一個地方工作,技術精湛,是一位八級模范鉗工。
1912年,當時還是17歲少年的我父親也來到了
科學與社會 作者簡介
阿爾費羅夫全名若列斯·伊萬諾維奇·阿爾費羅夫,1930年出生在蘇聯白俄羅斯維捷布斯克,1952年畢業于列寧格勒的V.I.烏里揚諾夫(列寧)電子技術學院電子系;他從1953年起直到現在一直是俄羅斯科學院約飛物理技術研究所的研究人員,于1970年在約飛研究所獲得了物理和數學理學博士學位。由于他在III-V半導體異質結構物理學這一領域中所取得的成就,阿爾費羅夫榮獲了2000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并榮獲了許多蘇聯的、俄羅斯的和國際的獎項和榮譽頭銜。1972年,他當選為蘇聯科學院通訊院士;1979年,當選為蘇聯科學院院士;1990年,他當選為蘇聯科學院副院長;1991年,他當選為俄羅斯科學院副院長并兼任俄羅斯科學院圣彼得堡科學中心主任。他還擔任了《技術物理快報》雜志的主編。已有一顆小行星以阿爾費羅夫的名字命名。他還擔任了俄羅斯國家杜馬科學教育委員會成員。
阿爾費羅夫院士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在半導體異質結構物理與技術方面的創造性貢獻大大推進了信息、能源和太空探索等領域的技術進步,給人類社會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
阿爾費羅夫院士還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領導的約飛物理與技術研究所和圣彼得堡科學教育中心在創新人才培養方面進行了許多卓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豐富的經驗,對于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頗有借鑒意義。
阿爾費羅夫院士也是一位偉大的社會活動家。他博學睿智,談吐幽默,熱情奔放,待人真誠,極富人格魅力,并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他對于科學技術的未來、俄羅斯的命運和人類社會的前途極為關注,發表了許多發自肺腑、振聾發聵的精辟見解。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經典常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