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小兒體外循環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6285711
- 條形碼:9787506285711 ; 978-7-5062-8571-1
- 裝幀:一般銅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小兒體外循環學 本書特色
《小兒體外循環學》重點闡述小兒器官發育的解剖和生理變化與體外循環轉流的影響,如低溫、預充和血液稀釋、低流量灌注、停循環等對主要器官的侵襲,盡可能地結合小兒器官發育生理而論及轉流造成的病理變化以及防治措施。總結30余年上海兒童醫學中心體外循環的豐富經驗,提出有關新生兒和嬰幼兒體外循環運作模式,供讀者學習和參考。
小兒體外循環學 內容簡介
本書是兒科心臟外科學第三版。本書編排合理、通俗易懂、針對性強。在這次編著的第三版中繼續保留這些優點,同時補充了一些新章節,一些章節原先的內容進行了更新。
一些新章節闡述了小兒心臟外科學的創新性進展,包括先天性心臟病的微創手術、兒科體外循環支持、介入心臟病學、術中經食道超聲動圖、先天性心臟病的外科命名和分類學,以及心律失常的消融技術。此外,更新了心臟和大血管胚胎發生學的內容,增加了關于成人先天性心臟病領域中的進展內容。其他章涵蓋了先天性心臟病外科的所有方面,均由本專業的專家編著。一些章節由原先的作者進行了更新,一些新作者根據其在專業領域的專長,也被增補進來。
本書保留了其他先天性心臟病科學和其他相關領域的廣泛性。每個章節都完整地綜述了疾病的胚胎發生學、臨床表現、診斷標準和治療措施等,并討論了外科現代技術和*新進展。
本書由50位世界著名專家共同編著,論述了小兒心臟外科學的病理生理基礎、疾病分類、術后等基礎內容以及該領域的*新進展。*新版經過全面修訂、擴展和更新,內容包含了兒科先天性和獲得性心臟病外科有關的各個方面。動態的論述、嚴謹的專業風格使得本書成為小兒心臟外科領域獨一無二的參考書。
小兒體外循環學 目錄
第二章 體外循環對機體的影響
**節 體外循環對神經系統的影響
第二節 體外循環對肺的影響
第三節 體外循環對心血管的影響
第四節 體外循環對腎臟的影響
第五節 體外循環對消化系統的影響
第六節 體外循環對血液系統的影響
第七節 體外循環對內分泌、代謝和電解質的影響
第八節 體外循環對免疫系統的影響
第九節 體外循環與全身炎癥反應
第三章 體外循環幾個基本技術的原理和研究發展
**節 血液稀釋和兒童體外循環
第二節 溫度與體外循環
第三節 兒科患者的抗凝處理
第四節 心肌保護技術
第五節 體外循環的腦保護技術
第六節 肺保護技術
第七節 血液系統保護
第八節 消化系統的保護技術
第九節 腎臟的保護
第十節 減輕全身炎癥反應技術
第十一節 減輕全身應激反應
第四章 體外循環的設備
**節 概況 體外循環的組成
第二節 人工心(血泵)
第三節 人工肺(氧合器)
第四節 血液過濾器
第五節 血液變溫器和變溫水箱
第六節 貯血器
第七節 血液濃縮器和自體血回輸機
第八節 體外循環管道和接頭
第九節 體外循環監測系統
第十節 體外循環中的微機應用
第五章 體外循環灌注技術
**節 插管和插管技術
第二節 預充液及其配制
第三節 體外循環灌注方法
第四節 特殊體循環技術
第六章 體外循環中常見問題和偶見問題及其對策
第七章 圍體外循環的麻醉處理
附錄
縮略語
索引
小兒體外循環學 節選
**章 小兒體外循環發展史
有關人丁心肺機的兩個主要部件 氧合器(oxygenator)和血泵(blood pump)的發展史在諸多的體外循環(CPB)著作及心臟外科專著巾均已有詳細的描述。本章儀將CPB主要的發展階段及有關小兒CPB的演變作簡要介紹。其實,CPB能夠得到發展歸根到底是要追溯到血液能夠在體外氧合的想法。早在1885年Frey和Gruber就提出體外血液氧合的設想,直到20世紀40年代Gibbon通過艱苦實驗證明了在體外通過血泵和氧合器能夠支持動物短時間的血液循環(1939年)。但是當時這一設想并未引起人們的關注。直到40年代后期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Dennis教授和5卜一些學者再次著手于這項探索工作,并研制了粗制的人工心肺機,于1951年為一名患房問隔缺損的患者首次進行直視修補術,可惜的是因診斷錯誤,尸檢才發現為房室通道畸形而非單純的房間隔缺損,結果未能成功。兩年后Gibbon用他設計的血泵和氧合器首次為一例l8歲女孩施行了直視房問隔缺損修補術,獲得成功,但繼后未得到進一步的成績。隨著歷史的演變,后繼者無不異門同聲地對Gibbon教授的劃時代思想十分欽佩。自從他在1939年實現自己的設想,將**臺人工心肺機用于動物實驗獲得成功后,此舉義為心臟外科指明了一條新思路。這一一劃時代的思路引起了各國很多有關這方面的學者重視,并沿著這一思路進入了更多方面的具體開發工作,這一成就町以說是心臟外科發展中一個里程碑。經過l0多年的共同努力,終于在20世紀50年代各種不同形式的人工心肺機從設計到試驗研究陸續亮相,其中有Bjork(1948年)、荷蘭的Jongbloed、Clark(1950年)、瑞典的Crafoord(1954年微泡氧合器)、Dennis(1951年轉盤氧合器)等。山于l953年Gibbon CPB心臟直視手術的成功,推動心臟手術闖進了心內禁區的大門,促使心臟外科突飛猛進地快速發展,使千千萬萬的心臟大血管患者得到了第二次生命。但是事實并非如此順利,**例成功后連續5例患者死亡,使工作停了下來,雖然進入到暗淡時期,然而還是有很多外科組不畏艱難,繼續探索這一有望突破心內禁區的新方法。
……
小兒體外循環學 作者簡介
丁文祥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主任醫師。曾任上海市小兒先心病研究所所長,上海小兒心血管診治中心主任,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新華醫院和上海兒童醫學中心院長。曾兼任5個全國和市級學術團體正、副主任委員,系國家有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l97年丁文祥教授率先在我國建立了小兒心胸外科,首次為先心病嬰兒在體外循環下行室間隔缺損修補術獲得成功,是我國嬰幼兒先心病外科的開拓者。長期從事小兒外科臨床、科研和教學,圍繞兒科先心病診治展開臨床和基礎研究工作,并將小兒外科與生物工程相結合,設計研制了多種國產化醫療設備和醫用修補材料,如小兒體外循環機、膜式氧合器及成套小兒心胸手術器械、先心病修復材料等,并在國內推廣,是我國醫工結合的典范。先后獲衛生部、國家醫藥局、國家科委教委、國家科技進步獎等多項獎勵;曾獲衛生部十杰醫Jr.上海市勞動模范、上海市第三屆醫學榮譽獎等光榮稱號。曾多次出國訪問考察,引進先進技術,推進我國小兒先心外科發展。發表論文90余篇,主編《小兒心臟外科學》,參編,《心臟血管外科學》、《胸心外科手術學》、《黃家駟外科學》等專著。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唐代進士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