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闡釋戲劇-(戲劇總論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7038757
- 條形碼:9787807038757 ; 978-7-80703-875-7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闡釋戲劇-(戲劇總論卷) 內容簡介
《闡釋戲劇》所收的文章,**部分主要側重對戲劇原理的闡釋,第二部分是對當下話劇創作的評說,屬于話劇史論的范圍,第三部分文章論述的比較寬泛,如果像編雜志一樣要起一個欄目名稱的話,則可用“戲劇大視野”之類的說法概括。這些論文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對戲劇新觀念的鼓吹,對戲劇現代品格的呼喚,對人文精神的弘揚。
顧仲彝、李健吾等老一輩學者論述戲劇沖突、戲劇性的文章,談的是戲劇藝術的基本特征。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人從極度的文化專制主義下解放出來不久,本刊發表這樣的論文,在戲劇理論建設上起到了打破禁錮,啟人思考的作用。以西方現代美學理論來闡釋戲劇現象,是建設戲劇理論的重要途徑,這是本刊20世紀80年代所發表文章的一個重要方面,胡妙勝先生有關戲劇符號學、顧曉鳴先生有關“母題”在戲劇中的地位等論文是這方面的代表。這個階段中產生較大影響的當推陳恭敏先生的《當代戲劇觀的新變化——答〈戲劇藝術〉記者問》一文。陳恭敏在這篇答記者問中,將正在發生的世界性的戲劇觀的新變化概括為從訴諸感情向訴諸理性的轉化;從重情節向重情緒的轉化;從規則的藝術向不規則藝術的轉化;從外延分明的藝術向外延不太分明的藝術轉化等四個方面,認為對這種變化作深入的研究,以此指導戲劇實踐,我們的戲劇事業才會出現新的蓬勃生機,也才有進入世界戲劇前列的可能。陳恭敏先生的歸納是否全面盡可討論,但文章中表達出對戲劇理論發展的探索精神,對戲劇新生機的強烈追求,則是肯定無疑的,也是十分寶貴的。
新時期以來,除了一些偏重于現實主義傳統的話劇創作演出外,探索戲劇的嘗試、小劇場運動的興起,以及國外現當代優秀作品的引進演出,使話劇舞臺曾經十分繁榮。《戲劇藝術》關注舞臺,關注實踐,不斷刊登及時總結舞臺實踐經驗,對創作中一些傾向性問題作深入評說的高質量論文。本書入選的文章中,有對前衛話劇的評論,有對小劇場戲劇的研究,也有對話劇文體嬗變的闡釋。新時期來一些優秀話劇作品的一個共同特征,是以人為本,高揚以自由、民主為核心的啟蒙精神。與此相對應,在話劇理論的研究上,不少學者從現代啟蒙精神、從審美現代性的角度,對當代話劇作認真分析。董健先生的《論中國話劇的現代啟蒙主義精神》、陳堅先生的《論新時期話劇的現代品格》等文章,就是這方面的代表。董健對20世紀80年代的優秀話劇熱情贊譽,認為“這十年是啟蒙理性不斷重建與修復,從而使真正的戲劇精神得到高揚的十年。戲劇的思想空間和藝術空間都得到了空前擴大。那些優秀劇作都洋溢著中國人那種積極、開放、昂揚向上的精神。只有這樣,戲劇才會獲得真正的現代性——表現出‘人’以精神自由為本的‘狂歡’,實現‘人’在精神領域里的平等‘對話’。”
當然,戲劇的社會功能是多方面的,話劇除了觸及人心,通過與觀眾展開精神對話而提升觀眾外,也應該發揮它游戲娛樂的功用。新時期以來的那些佳作,莫不兼備啟蒙與娛樂這兩種功能。然而,這些年來,文化的消遣娛樂功能得以大大發揚,不少話劇也追隨流行與時尚,跟在電視等大眾媒體后面制造沒有深度、缺乏意義、只供觀演雙方娛樂的文化快餐。有些戲劇理論研究者出于各種考慮,也有對這種現象叫好者。這種情況下,我們更覺得高揚真正的戲劇精神,為中國話劇的現代啟蒙主義精神吶喊是多么的必要。因為我們堅持認為,話劇應該關注人生,應該提升中國人的精神,應該在思想文化領域里,為國家民族的現代化開辟精神之路。
闡釋戲劇-(戲劇總論卷) 目錄
前言 沈煒元
談“戲劇沖突” 顧仲彝
戲劇性 李健吾
歷史劇的歷史化與非歷史化 吳保和
中西悲劇觀探異 喬德文
當代戲劇觀的新變化 陳恭敏
戲劇符號學導引 胡妙勝
論“母題”及其在戲劇中的地位 顧曉鳴
史劇關系新探 郭漢城 章詒和
關于東方戲劇的幾點認識 劉厚生
悲劇——解脫的藝術 朱國慶
論戲劇結構 周端木
獨幕劇戲劇小品探源 孫祖平
西方音樂劇與中國地方戲曲 榮廣潤
戲劇的討論 童道明
西方當代社會科學理論對戲劇學的影響 周寧
中國話劇文體的嬗變及其文化意味 丁羅男
意義流失與話語再生
——論中國前衛話劇的誤讀形態 厲震林
contents
熊佛西的定縣農民戲劇實驗及其現實意義 孫惠柱(著) 沈亮(譯)
空間重構、文本新解和觀演互滲
——論小劇場藝術的若干特征 陳世雄
論新時期話劇的現代品格 陳 堅
論中國話劇的現代啟蒙主義精神 董 健
審美的認同與異趨
——魯迅論梅蘭芳新探 陳鳴樹
戲劇與人性、人的本質 張傳芳 張生泉
當代都市文化略論 余秋雨
中國藝術虛實論 葉長海
關于創意產業的理論思考 賀壽昌
藝術管理的專業屬性及其他 宮寶榮
編后記 《戲劇藝術》編輯部
闡釋戲劇-(戲劇總論卷) 節選
本卷收錄闡釋戲劇原理、重評中國話劇史方面的代表性文章。作者均是國內戲劇理論研究領域中的一流專家,他們緊密聯系中國戲劇實踐,敏銳地提出諸多前沿性問題。論文視角新穎,思想解放,論述獨到深入,在當代戲劇理論研究中產生廣泛的影響。
闡釋戲劇-(戲劇總論卷) 相關資料
談“戲劇沖突” 顧仲彝
根據關于戲劇基本特征的論爭看來,大多數理論家都同意戲劇沖突是戲劇的特征,只有貝克說感情和動作是戲劇的要素,但他也不否認沖突包括在大多數的劇本里,雖然不是全部。可是動作就包含著沖突的意義在內,沒有矛盾沖突就不會有行動,動作是矛盾沖突的具體表現。至于感情,那是文學藝術的共同要素,藝術作品必須用形象來感動人,不是用說教來說服人;所以藝術作品必須有感染力,而要作品有感染力,那么作品里必須有充沛的感情。戲劇比小說或詩歌要有更強烈的感情,更快更直接的感染力,那也是事實,但以感情作為戲劇藝術的主要特性那是不能令人信服的。至于梅特林克提倡所謂“靜止的戲劇”,那是資產階級沒落流派的主觀唯心主義的標新立異的產物,是不值得一駁的,甚至于在他自己比較出色的幾部戲里也批駁了自己的謬論。以上各家論點都各有長短,但都不夠全面,有待我們加以補充和發展。
“戲劇沖突”這一理論在布輪退耳之前早已有之,不過布輪退耳把它特別強調出來,提高到“基本規律”的高度來看它,那不能不歸功于他。在歐洲“戲劇”一詞(希臘文dpama,拉丁文drama,英文同)原來的意義就是“動作”。亞里士多德在他的《詩學》里一再強調在戲劇里動作的重要性。他說:“悲劇是對一個嚴肅、完整、有一定長度的行動的模仿
闡釋戲劇-(戲劇總論卷) 作者簡介
沈煒元,上海戲劇學院戲劇研究員、《戲劇藝術》副主編。長期從事文藝理論、戲劇理論的教學和研究,撰寫發表論文二十五余萬字,出版專著《藝術:觀念與創作》,主編出版論文集《新世紀戲劇藝術研究》。
- >
回憶愛瑪儂
- >
煙與鏡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自卑與超越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與地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