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寸 跨越社交圈層的底層邏輯
-
>
生命唯愿愛與自由
-
>
中國式人情世故
-
>
看心理·第2輯(全5冊)
-
>
心靈四書(全4冊)
-
>
非暴力溝通
-
>
往里走,安頓自己
微軟的“夢工場”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184942
- 條形碼:9787302184942 ; 978-7-302-18494-2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微軟的“夢工場” 本書特色
如同書中所說的:“有人說,微軟亞洲研究院有一種‘場’。在這個‘場’里,你盡可以擺脫各種框架的束縛,充分伸展肢體,使浸滿智慧的大腦,體會著‘科學荷爾蒙’帶來的種種慰藉;”,這一點作為編輯的我們也有所感受。在與微軟亞洲研究院合作的日子里,常常驚詫于微軟員工的工作效率,感動于他們的工作激情,感慨于是一種什么樣的企業文化能整合起這么多一流精英,迸發出“1+1〉2”的效果。
通讀全書后,一點拙識逐漸形成了。這樣的效果來源于卓越的企業文化,是一種包含了開放、自由、平等、快樂溝通、享受榮譽等精神的企業文化,它包容了人,感動了人,也潛移默化地改變了人。在這樣的企業當中,*大限度地降低了人際溝通成本,*大限度地提高了每個個體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它錘煉出了每一個員工的積極向上的心態,這一點更會使人終身受益。
這也是我們強烈推薦給讀者、尤其是年輕讀者這本書的原因,如果我們國家的年輕人能夠通過了解、學習世界**企業的精神風貌而使自已能夠多一些奮進、多一些積極、多一些陽光心態,那么作為傳播者的我們,幸何如之!
微軟亞洲研究院——微軟未來的創新引擎
本書由比爾•蓋茨傾情作序,為您講述:40多位微軟研究員獨特的人生經歷,微軟產品背后鮮為人知的研發故事,優秀人才團隊的管理之道,技術創新、職業規劃、奮斗勵志的全新理念。
在開放、平等、自由、舒適的學術環境杏胍到綣系難ы緹揠⒁黃鴯ぷ鰨郵倫釙把氐募撲慵際躚芯浚跋烊蛞謨沒у墓ぷ饔肷罘絞健?
在北京海淀區知春路的街邊,赭紅色的希格瑪大廈造型并不算出眾,但就在這幢看似普通的建筑里,卻擁有著一所奧運金牌級的研究中心——微軟亞洲研究院。作為蓋茨在中國布局的“智力工廠”,它正在開采著亞洲的腦力礦脈。來影響整個世界的信息產業發展格局。
1998年11月5日,微軟中國研究院在北京成立,并于2001年11月1日升級為微軟亞洲研究院。作為微軟公司在美國本土以外*大的研究機構。微軟亞洲研究院通過致力于基礎的、有潛力的科研活動以實現微軟公司對未來計算的遠大愿景。目前已經擁有在自然用戶界面、新一代多媒體、以數字為中心的計算、互聯網搜索與廣告、計算機基礎科學等領域的350多位優秀的科研技術人員。建院十年來。微軟亞洲研究院已經發展成為世界一流的計算機基礎研究機構,其成就為世界矚目。2004年,著名的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雜志譽之為“世界上*火的計算機實驗室”。
本書由在這個研究院工作的40多名研究人員,從文化、人才、技術三個方面,為您講述他們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平凡而又傳奇的經歷,以及追逐夢想過程中的人生感悟……
微軟的“夢工場” 內容簡介
今年微軟亞洲研究院建立十周年,研究院的研究員們紛紛撰文,匯成本書。他們中間,有當年的高考狀元,曾經的少年班學子,有“深藍之父”,有擁有多項專利的“技術牛人”,有蜚聲業界的著名專家,也有尚未出道的年輕學者;通過文化、人才、技術三個角度,揭示微軟亞洲研究院獨特的文化氛圍,記述各自成長的經歷,揭密諸多新技術誕生的過程;由微軟人說微軟自己的故事,生動、直觀地介紹號稱“世界上*火的實驗室”以及被稱為“世界上智商*高的人才群體”的真實風貌;同時,通過介紹微軟亞洲研究院十年的發展,抽象出一個計算機基礎研究機構的成長概貌,特別是總結一個外企研究機構在中國的發展歷程,為其他研究機構提供一定的參考意義。
本書匯聚了技術創新、企業文化、人才培養、職業規劃、奮斗勵志以及東西方文化碰撞等方面諸多鮮活的事例,可以為讀者了解*新的計算機技術、外企文化以及個人成才提供一定的借鑒。
微軟的“夢工場” 目錄
preface:innovating in china
文化
“msra”的n種含義
通向微軟之路
向蓋茨做匯報
從象牙塔到另一座象牙塔
研究的趣味
我的“孩子”
在蓋茨家做客
我是怎么進入微軟的
家庭式環境,奧運式的競爭
父輩的宏愿
一匹駑馬的自白
去,就是這個地方了!
在msra“遭遇”激情
在微軟栽種未來
我的微軟12年
你的工作就是*好的面試
遲早要回來一趟
珍藏的記憶
人才
我不是神童
從不做清華第三種人到在讀女博士
經歷微軟
心路@msra
一年半搖身“轉正”
小徑分岔的花園——我的選擇
學無涯
從養兔能手到工程專家
超越極限
緣自微軟技術俱樂部
微軟,我成長的支點
東游記
從工程師到研究員
舞之奇跡
掌控自己的興趣
狀元女
為實習生打工的“饅頭”
四年
亮出你的idea
北京印象
打造中國科研的“奧運軍團”
技術
面包記
“木蘭”媽媽
techfest:我們的技術節
微軟對聯背后的故事
找到屬于自己的關鍵詞
發掘硬件加速的潛力
大俠是怎樣練成的
歌曲大搜索之哼哼也可以
研究院“&”的故事
“掌上”視頻拉近你我的距離
讓語音技術改變人們的生活
奧格斯堡雙獎奇遇
如何做一流的研究
往返于r & d之間
感受研究的愉悅
微軟對聯背后的故事
附錄
后記
微軟的“夢工場” 節選
《微軟的夢工場》匯聚了技術創新、企業文化、人才培養、職業規劃、奮斗勵志以及東西方文化碰撞等方面諸多鮮活的事例,可以為讀者了解*新的計算機技術、外企文化以及個人成才提供一定的借鑒。今年微軟亞洲研究院建立十周年,研究院的研究員們紛紛撰文,匯成本書。他們中間,有當年的高考狀元,曾經的少年班學子,有“深藍之父”,有擁有多項專利的“技術牛人”,有蜚聲業界的著名專家,也有尚未出道的年輕學者;通過文化、人才、技術三個角度,揭示微軟亞洲研究院獨特的文化氛圍,記述各自成長的經歷,揭密諸多新技術誕生的過程;由微軟人說微軟自己的故事,生動、直觀地介紹號稱“世界上*火的實驗室”以及被稱為“世界上智商*高的人才群體”的真實風貌;同時,通過介紹微軟亞洲研究院十年的發展,抽象出一個計算機基礎研究機構的成長概貌,特別是總結一個外企研究機構在中國的發展歷程,為其他研究機構提供一定的參考意義。
微軟的“夢工場” 相關資料
評論一: 《創新靈感 成功密碼》——《微軟的“夢工場”》讀后感
作為微軟的技術智庫,當msra(微軟亞洲研究院)站在十年交替的路口,我們有著共同的疑惑,在過去十年,它積淀下了什么?面向未來十年,它又該做些什么?這些答案都在每一個msra人的心中,外化出來則是一種延續且創新的文化,一種持久且富有沖擊力的激情。在那里,智慧激蕩中砥礪出的是靈感的火花,經驗累積中積蓄的是成功的密碼。
洪小文院長說,凡是留下的,必有蹤跡。如此這般,當我們讀著出自寫慣了學術論文的msra研究員之手,娓娓道出的自己與研究院的真實且平凡的故事,我們從鮮活和平實的字里行間讀出的就不只是文采,更重要的是,這一幀幀畫面來自歷史,卻緊緊地聯接著微軟乃至計算機產業的今天和明天。這本小故事的合集足以傳遞給讀者更多追逐夢想的勇氣,以及夢想成真后的激情與喜悅。
從夢想到最終實現,msra是個擅長造夢的地方!它很輝煌,曾因成果斐然被譽為“最火的計算機實驗室”;它不事張揚,卻也并不像想象中那般神秘,這本書就是走進msra的一扇窗口。
作者:劉保華,《中國計算機報》主編
評論二:
當“妖魔化”或“中年危機化”微軟已成時尚,還把微軟稱為“夢工場”,似乎有些逆勢而為之意。讀罷此書,卻覺得以此來指代“微軟亞洲研究院”,是實至名歸。激活中國這個有5000年文明歷史的大國在研發和創新上的巨大潛力,如今已是跨國公司高層的常識。10年前,微軟是第一批為此付出行動的企業。在《微軟的“夢工場”》里,我們看到了一群背景和志趣各異但都懷揣夢想的人,在這10年中,如何把微軟亞洲研究院變成了一個微軟在華戰略的真正支點以及世界級的創新孵化器,更重要的,個人夢想的溫床。
作者:楊福,《環球企業家》主編
評論三:
看到《微軟的“夢工場”》一書,一下子想到了微軟一個對手的博客名字——黑板報,就是以非正式溝通的方式了解一個公司的產品、技術和文化。這本書也算是“微軟黑板報”。十年前,比爾.蓋茨和微軟當時的cto 內森•梅爾沃德(nathan myhrvold)啟動了一項商業計劃,除了雷德蒙研究院以外,微軟公司應在歐洲及亞洲那些新興的、擁有強勁創新潛力的國家部署研發團隊、發掘和培育智力資源。這就是微軟亞洲研究院。蓋茨的這個決定,放在他在微軟的諸多決策里并不起眼,但是,它改變了很多人的人生,改變一個跨國公司在中國的行進路線,它甚至改變了產業的創新路徑。
《微軟的“夢工場”》像一個散文集,記錄了創新的背后各種各樣的故事和細節,有沖突、痛苦、折磨,也有夢想、創意、快樂等。蓋茨說,“每天清晨當你醒來的時候,都會為技術的進步給人類帶來的發展和改進而激動不已。”這本書就是對微軟“技術之手”的全景式描繪,讓你見識微軟更加真實的另一面。
作者:金錯刀,著名博客人、評論家
評論四: 《設在希格瑪大廈的稷下學宮》——《微軟的“夢工場”》讀后感
公元1998年,在北京的知春路的希格瑪大廈,比爾•蓋茨先生成立了微軟中國研究院,后來被稱為微軟亞洲研究院。先后活躍于此的微軟名士們,見于史冊的包括:沈向洋、洪小文、王堅、張黔、郭百寧、周明、李開復、張亞勤等中土人士,還有kurt akeley等洋人若干,總計350多名。
雖然時代不同,微軟夢工場很好地繼承了稷下學宮的精神傳統。稷下學宮實行“不任職而論國事”、“不治而議論”、“無官守,無言責”的方針,學術氛圍濃厚,思想自由,各個學派并存。微軟研究也深得此道,學者選擇研究問題完全自由,各個研究組互相交流,頭腦激蕩,產生很多新奇的技術。
稷下學者因政治傾向、地域文化、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的差異,各有自己的思想體系,從而使稷下學宮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微軟亞洲研究院成員來自大中華地區、美國本土、亞洲的其他地區,也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微軟亞洲研究院也有研究規范,雖然沒有成文的條例,從張崢先生的博文中,也能看到他們成長的軌跡。微軟亞洲研究院的成功也是顯而易見的,每年中國的很多it精英都愿意到這個不太顯眼的希格瑪大廈吃“雞肉飯”。
當然只有一點我有些懷疑。稷下學宮的創建,稷下百家爭鳴的展開,不僅形成了先秦百家爭鳴的高峰,促進了學術思想的繁榮,而且影響了中國2000年的文明。微軟亞洲研究院能影響人類1000年的生活方式嗎?當然這個要求有點高,看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作者:呂本富,著名it博客人、評論家,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管理學院副院長
評論五:從“智慧島”到“夢工場”
這是一本可以讓年輕人激動的書。每篇文章都是親歷者的自述,而不是旁觀者的描述。他們的故事讓人感受到未來之路上的希望。這種希望并不是你一定要加入微軟,而是感受到一種自由的、進取的精神。中國的年輕一代,到底在什么樣的環境中才能激起他們的熱情、想象力和創造力?在這本書里,我們看到了部分答案。
我曾寫過兩本書――《追隨智慧》和《成長比成功更重要》,來描述他們的故事。在第一本書出版的時候,我想把書名叫做《智慧島》。因為在我看來,這里就像一座智慧島。 在這里,一個人受到尊重,不是因為他有權有勢;一個人得到提拔,不是因為他會拍馬匹,或者功于人際關系。如果你在這里受到尊重得到提拔,一定是因為你更聰明、更有激情、更有創造性、更能融合于一個團隊之中。只有這樣的公司才有持續的生命力。可惜我們國家這樣的機構太少。所以我感覺這里很像是在一片汪洋大海中的孤島。我跟李開復博士閑談的時候說,如果我們能讓這片孤島的理念擴散開來,變成一片新大陸,那么中國一定會更好。中國的年輕人也一定會富有想象力、創造力,當然也會更快樂。現在這本書中的人和故事,讓我覺得這種理念真的正在擴散。我真希望我們的年輕人都能讀讀這本書,看看比他們年紀稍長的這些人是怎么走過來的。
作者:凌志軍
微軟的“夢工場” 作者簡介
1998年11月5日,微軟公司投巨資在北京成立微軟中國研究院,并于2001年11月1日將其升級為微軟亞洲研究院。作為微軟公司在美國本土以外最大的研究機構,微軟亞洲研究院通過致力于基礎的、有潛力的科研活動以實現微軟公司對未來計算的遠大愿景。經過十年的迅猛發展,微軟亞洲研究院目前已擁有覆蓋自然用戶界面、新一代多媒體、以數據為中心的計算、搜索與在線廣告等領域的350多名優秀的科研技術人員。與此同時,微軟亞洲研究院極其重視在人才培養方面的投入。到目前為止,研究院共接待了來自100余所高校的3500多名實習生,還有約260名低年級博士生得到了“微軟學者”獎學金的科研資助。微軟亞洲研究院在計算機基礎科學上的創新和技術突破備受全球學術界和工業界的矚目,被美國著名技術雜志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譽為“世界上最火的計算機實驗室”,已連續兩年被《環球企業家》雜志評選為“最佳企業研究院”。微軟亞洲研究院的研究員們正在用自己對技術的執著和熱情豐富著全球計算機用戶的計算體驗。
- >
唐代進士錄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史學評論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姑媽的寶刀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