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日志中國[1978-2008]回望改革開放30年(第二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2194700
- 條形碼:9787802194700 ; 978-7-80219-470-0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日志中國[1978-2008]回望改革開放30年(第二卷) 本書特色
……翻了一下案頭的報紙,“日志中國”已出到143期。一份報紙拿出如此多的篇幅、持續這么長的時間做一個專題,在現今中國報業中也算鳳毛麟角,更為難得的是,以我們的才疏學淺末學后進,操作這樣一個敏感、復雜而重大的題材,竟還能贏得上下左右的一致首肯,殊為不易。為此要感謝本報采編人員的職業精神和團隊意識,特別是新聞中心的主力編輯記者們……希望“日志中國”不僅能夠有始有終,還能為讀者留下難忘的回憶。
--新京報社社長、總編輯 戴自更
日志中國[1978-2008]回望改革開放30年(第二卷) 內容簡介
《日志中國:回望改革開放30年(1978-2008)(第2卷)》是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聯合《新京報》共同推出的6卷本圖書《日志中國:回望改革開放30年》的第二卷。《日志中國》通過“全面解讀+信息集成”和“漫畫+老照片”的“小切口反映大事件”、“新視角揭秘關鍵點”等獨特視角,全方位記錄、解構改革開放和思想解放30年風雨征程,內容既涉及中央領導的重大決策,又與百姓的衣食住行息息相關。
日志中國[1978-2008]回望改革開放30年(第二卷)日志中國[1978-2008]回望改革開放30年(第二卷) 前言
序言
1978年,我正在農村那座土地廟改建的學校讀初三。那年春節很冷,冷得潮汐都結了冰。正是渴望有事發生但又茫然混沌的年齡,一個信息卻讓人有些憧憬:今年開始,只要學業優異考試通過,不僅可以到大城市讀書,而且畢業后還可以成為正式職工。
3月份開學后,我這個沒明確想法的學生和一些有朦朧想法的青年老師就開始準備中專考試,我報考的是初中中專,老師準備的是高中中專。在我一邊下意識地抵御擾人的蚊子,一邊把勾股定理、唯物辯證法、串聯和并聯等翻來覆去倒騰的時候,心里是很忐忑的,總覺得這事不太靠譜:以前聽說過書中有黃金屋、顏如玉什么,但環顧四周沒有一例是現實的,隱約聽說鄰村個別學富五車的高中生也多在那年冬天的應考中鎩羽。而我無論家人還是親朋,不是種田就是撈魚,對我通過讀書而改變命運大多嗤之以鼻,他們希望的也就是讓我胡亂認些字,以便一則可以分得清布票、糧票和糖票的區別,二則不至于成為睜眼瞎受欺負,而我父親*核心的想法就是讓我混到虛歲16,這是生產隊規定掙工分的年齡,而我畢業時剛好夠,于是姑且勉強耐心等待。
無心插柳總能成蔭。我的考試分數竟然超了當年浙江省初中中專的錄取線——盡管考試一結束我就懷著一顆紅心兩手準備的想法跟著叔伯們開始學習海帶養殖——于是欣欣然又茫茫然地去體檢,然后填報志愿,閑暇之際也想著去臺州或者溫州這樣的大城市讀書是什么感覺,但造化弄人,岡為填報的志愿全是輪機或者駕駛之類的專業,與我眼睛的色弱條件格格不入。
……
日志中國[1978-2008]回望改革開放30年(第二卷) 目錄
4月19日 汪國真現象 曾記否:筆記本上抄的那些汪國真詩句
新觀察:審美趣味負增長的年代
溫故知新:知識青年奔農村十姐妹建養豬小組
那時流行:汪國真詩
4月20日 互聯網 中國互聯網:越過長城通向世界
新觀察:互聯網成為推進社會演進的沙盤
溫故知新:“商標”爭奪名企“網”上無名
那時流行:筆友
4月21日 北京萬人馬拉松賽 一個業余選手的馬拉松夢
新觀察:體育本不分專業和業余
溫故知新:河南固始百名姑娘下廣東
那時流行:我的中國心
4月22日 中國制造大飛機 大飛機“中國制造”一夢40年
新觀察:科學的決策體制是改革前行的動力
溫故知新:“發展民航買舊飛機不合算”
那時流行:倒賣國庫券
4月23日 “光彩事業”扶貧 以“光彩”扶貧的名義為私企標明正身
新觀察:光彩事業能否借鑒“贏在中國”
溫故知新:扶貧攻堅7年消滅絕對貧困
那時流行:哈日風
4月24日 首個億元村 大邱莊,首富之村的跌宕之路
新觀察:禹作敏悲劇的啟示
溫故知新:大邱莊十年六個大變化
那時流行:比基尼
4月25日 千島湖事件 千島湖事件催生“突發報道要爭取時效”
新觀察:讓真相公開天塌不下來
溫故知新:姑娘相親只看門楣“光榮牌”
那時流行:超市
4月26日 允許部分人先富起來 “梁大膽”起用“牛鬼蛇神”走上先富之路
新觀察:從“先富”到“共富”的路徑
溫故知新:先富的苦惱:干部揩油群眾眼紅
那時流行:存在主義
4月27日 汪辜會談 汪辜握手跨越海峽40年隔絕
新觀察:民間融合才是兩岸的黏合劑
溫故知新:“汪辜會談”后掛號信可過海峽
那時流行:《渴望》
4月28日 老山作戰 老山作戰副連長留下欠賬單
新觀察:“我們活在你們的事業中”
溫故知新:烈士遺留錄音震撼同齡人
那時流行:《高山下的花環》
4月29日 青歌賽開辦 通俗唱法進青歌賽 曾被人稱“亂彈琴”
新觀察:讓這場歌唱盛宴發出“原生態”氣息
溫故知新:青歌賽“西北風”還要刮多久
那時流行:黃土高坡
4月30日 英語熱潮 全村500人一臺電視,都迷《跟我學》
新觀察:開眼,向洋,看世界
溫故知新:冒名替子當兵骨肉分離34年
那時流行:甲A
5月1日 華山搶險英雄 華山搶險,英雄集體絕頂而生
新觀察:“80年代”真正的英雄
溫故知新:越南邀請境外記者采訪“撤軍”
那時流行:軍帽
5月2日 清查“洋垃圾” 600噸洋垃圾“熏出”兩項新罪名
新觀察:僅靠法律難堵“洋垃圾”
溫故知新:進口設備中暗藏“洋垃圾”
那時流行:打卡碟
5月3日 浦東開發 顯示改革決心 中央打出浦東“王牌”
新觀察:定義浦東要在“創新”
溫故知新:“寧要浦西床,不要浦東房”觀念在變
那時流行:上海“永久”
5月4日 評選杰出青年 1990年開評“杰青”,給年輕人一個榜樣
新觀察:青年,總是可以向上的
溫故知新:團員結婚貼告示 “不收禮不待客”
那時流行:“小虎隊”
5月5日 卓長仁劫機案 卓長仁劫機18年后在臺殺人被槍決
新觀察:從法制認同到價值觀認同
溫故知新:國務院授予王儀軒“英雄機長”
那時流行:傷痕文學
5月6日 大興安嶺火災 大興安嶺20年浴火難重生
新觀察:一次真實的災難記錄
溫故知新:首都**座跑馬場開業
那時流行:冬天里的一把火
5月7日 駐南聯盟使館被炸 駐南聯盟使館被炸后的理性愛國
新觀察:以公民心態愛國我們漸行漸近
溫故知新:李肇星舌戰美國“鐵嘴”
那時流行:網絡作家痞子蔡
5月8日 鄧麗君逝世 千封群眾來信力挺“靡靡之音”
新觀察:鄧麗君:另一種美麗
溫故知新:“連老太太也唱鄧麗君,很不好”
那時流行:露天卡拉OK
5月9日 中國搖滾樂誕生 崔健從“一無所有”開始
新觀察:崔健給了中國一種聲音
溫故知新:看表演喝倒彩曾司空見慣
那時流行:上海灘
5月10日 糧食流通體制改革 一個鄉間糧販的20年奮斗史
新觀察:農村市場化:奇跡正在發生
溫故知新:孬小麥說啥不能交給國家
那時流行:“打白條”
5月11日 真理標準大討論 胡福明: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是民主運動
溫故知新:干部帶頭補好真理標準討論課
那時流行:“摸著石頭過河”
5月12日 中國首個個體戶 一紙執照,個體戶不再偷偷摸摸
新觀察:應為小商小販“松綁”
溫故知新:私營飯館生意好眾人議論觀點異
那時流行:逛夜市
5月13日 滿負荷工作法 首創滿負荷工作法張興讓收到辱罵信
新觀察:讓產權改革來解張興讓的困局
溫故知新:結合“滿負荷”探索五天工作制
那時流行:“造導彈不如賣茶葉蛋”
5月14日 中美草簽貿易關系協定 1979,中美貿易打開一扇門
新觀察:讓世界分享“中國夢”
溫故知新:群眾舉報信“扳倒”21名黨員干部
那時流行:《大西洋底來的人》
5月15日 首個征婚啟事 羞怯征婚后,煤礦工娶了個大專生
新觀察:男婚女嫁,揭開羞怯面紗
溫故知新:全總座談解決大齡青年結婚難
那時流行:侃大山
5月16日 《紅太陽》暢銷 《紅太陽》熱銷,稿酬寄給“毛主席”
新觀察:新長征路上的娛樂事件
溫故知新:豫北農民自造“長劍”牌汽車
那時流行:股票認購證
5月17日 國債期貨夭折 資本巨頭對決首個金融斯貨夭折
新觀察:金融期待創新不忘以史為鑒
溫故知新:上交所開張不搞期貨交易
那時流行:小說連播
5月18日 引進港劇 “霍元甲”打頭陣“射雕”攜港劇縱橫內地
新觀察:港劇,排悶消愁的玫瑰之路
溫故知新:為什么教孩子唱“昏睡百年”
那時流行:“靖哥哥”和“蓉兒”
5月19日 “5·19”球迷騷亂 5·19兵敗球迷圍堵國家隊3天
新觀察:一場足球公民的青春騷動
溫故知新:新秀高洪波3場進5球
那時流行:足球要從娃娃抓起
5月20日 中原首富村 劉莊聯產承包路上的“釘子戶”
新觀察:劉莊的共性與個性
溫故知新:“中原首富村”戶均存款2.5萬元
那時流行:電子游戲廳
5月21日 國產VCD 國產VCD一場挽救未果的陷落
新觀察:中國制造業的“圍城”
溫故知新:卡拉OK在我國興起
那時流行:還珠格格
5月22日 直銷亮相中國 致富沖動下的直銷變形記
新觀察:讓“一夜暴富”遠離中國市場經濟
溫故知新:教師雇人代課一心致力傳銷
那時流行:泰坦尼克號
5月23日 “百花獎”恢復舉辦 140萬張選票人民批準“百花”重放
新觀察:把電影交給觀眾交給市場
溫故知新:政委下令放電影不準出現“愛”
那時流行:《大眾電影》
5月24日 星星美展 星星美展:在藝術界投了顆原子彈
新觀察:“星星”的價值在于解放心靈
溫故知新:利益驅動下美術展覽泛濫
那時流行:《走向未來》
5月25日 國企改革試點 首鋼1979,廠長擴權
新觀察:約束機制缺失改革試點陷入泥潭
溫故知新:產品自銷不再滯銷
那時流行:皮皮魯、魯西西
5月26日 人生觀大討論 “潘曉”來信喊出青年困惑
新觀察:無解的討論
溫故知新:關心青年就要讓他們講真話
那時流行:《諷刺與幽默》
5月27日 首批博士 研究生復招:從“特權階級”到“學術勇士”
新觀察:珍視“國家名器”
溫故知新:莫讓“將軍扛炮彈”
那時流行:評書連播
5月28日 首家農產品期貨市場開業 價格調控中誕生“期貨教父”
新觀察:中國期貨并非市場內生
溫故知新:“紅頭”文件管不住外國可樂擴張
那時流行:《廢都》
5月29日 參與聯合國維和 投身維和8名中國軍人獻出生命
新觀察:維和樹起開放的旗幟
溫故知新:公司員工為維和犧牲戰士捐款
那時流行:施瓦辛格
5月30日 《紅旗》停辦《求是》創刊 《求是》創刊:探討改革問題批評黨內腐敗
新觀察:政治開始回歸理性
溫故知新:《求是》介紹資本主義國家經驗
那時流行:電視劇《圍城》
5月31日 安徽農村改革 “安徽農民的‘膽大妄為’救了自己”
新觀察:中國鄉村需要新的聯合
溫故知新:鳳陽縣大旱之年獲豐收
那時流行:《難忘今宵》
6月1日 農村民主自治 山歌之鄉誕生首個村委會
新觀察:民主政治何處起步都是進步
溫故知新:村民談戀愛村委會先查文憑
那時流行:變形金剛
6月2日 企業承包**人 搞承包“失前蹄”馬勝利再出山
新觀察:企業家的“崩潰”升華市場的靈魂
溫故知新:馬勝利街頭賣紙
那時流行:“一包就靈”
6月3日 中國工程院成立 “特意安排”下誕生兩院院士
新觀察:科技體制改革是民族自新的基本條件
溫故知新:中國工程院成立
那時流行:《霧里看花》
6月4日 百萬大裁軍 鄧小平伸出一個手指:裁軍100萬
新觀察:戰略心態的調整
溫故知新:錢其琛:世界裁軍任重道遠
那時流行:方便面
6月5日 中關村科技園誕生 “中關村照搬硅谷模式行不通”
新觀察:30年后中關村還未真正發跡
溫故知新:李開復:創新須滿足市場需求
那時流行:躋身世界500強
6月6日 人才交流中心成立 建人才市場為“不安分者”服務
新觀察:公平競爭起點是人才體制改革的核心
溫故知新:一公司干人求職未進一人
那時流行:人事代理
6月7日 湛江走私大案 湛江國門洞開走私巨案震醒國人
新觀察:反走私一靠打擊二靠開放
民間記憶:一張準考證
那時流行:隨身聽
6月8日 蘇南模式遭質疑 蘇南模式,每次質疑總在瓶頸出現后
新觀察:“蘇南模式”只是地方性知識
溫故知新:照搬“模式”很容易誤事
那時流行:新馬泰
6月9日 收容遺送辦法廢止 孫志剛身后的世界
新觀察:從收容變救助從管理變服務
民間記憶:兒子羨慕我有哥哥、姐姐
那時流行:航天英雄楊利偉
6月10日 直播世界杯 非洲兄弟世界懷爆冷中國破格轉播
新觀察:向世界打開的一扇窗
民間記憶:羅西:職業球迷20年
那時流行:滑早冰
6月11日 停薪留職 縣官停薪留職當蝦倌“下海”3年又上岸
新觀察:權力與財富需要各歸其位
民間記憶:陳育新:我打停薪留職報告沒人敢批
那時流行:“待業青年”
6月12日 關廣梅現象 改革先鋒關廣梅曾被調查8年
新觀察:虛幻的平等不是社會主義
溫故知新:售貨員主動問候顧客“嚇一跳”
那時流行:摸獎
6月13日 中國首例艾滋病患者 艾滋“入侵”,醫生穿三層隔離衣看病
新觀察:艾滋病防治的中國之路
民間記憶:“HIV,你好!”
那時流行:夜總會
6月14日 選美 選美穿泳裝上級部門通知停賽
新觀察:身體的解放和商業消費
溫故知新:美的歷程:中國選美備忘錄
那時流行:保齡球
6月15日 開啟貨幣化住房 10年一覺房改夢待從頭回歸“保障”
新觀察:房改待解問題:完善產權和住房保障
民間記憶:10年前房展比廟會熱鬧
那時流行:《中國可以說“不”》
6月16日 民間借貸被查 孫大午:中國需要尤努斯
新觀察:破題民間金融亟待立法規范
民間記憶:糧食不好賣 “借給”孫大午
那時流行:農家樂
6月17日 庭審開放 直播庭審觀眾來電話擔心“失控”
新觀察:正義不僅要看得見而且要不容置疑
溫故知新:10年未見公開審判法庭回到群眾中來
那時流行:俄羅斯方塊
6月18日 公社改鄉 不剪彩沒宣傳向陽“公社”悄悄換牌“鄉政府”
新觀察:“人民公社”摘牌的勇氣
民間記憶:為了辦護照給領導送禮
那時流行:彈玻璃球
日志中國[1978-2008]回望改革開放30年(第二卷) 作者簡介
《新京報》創刊于2003年11月11日。作為《光明日報》和《南方日報》兩大報業集團聯合主辦的一份具有廣泛影響的新型時政類城市日報,根植北京,面向全國,放眼全球。
《新京報》辦報理念為“品質源于責任”,將媒體責任與新聞規律結合起來,以敏銳的視角、快速的反應、客觀的報道、深厚的功力,持續推出重磅新聞和獨立評論,彰顯法治與人文精神,推動中國社會走向現代文明。
《新京報》日均88版。報紙內容豐富多元,覽盡時政、社會、國際、體育、經濟、文化、娛樂、生活。創刊以來受到社會各界廣泛認可,多次被權威機構評為“中國*具投資價值的媒體”、“中國*具成長潛力的媒體”、“中國*新銳報紙”、“中國*具新聞影響力的報紙”等,已經成為中國*有影響力的報紙之一。
- 主題:日志中國[1978-2008]回望改革開放30年
該系列圖書內容是在《新京報》“改革開放30周年大型年度系列報道—30年日志中國”專欄的基礎上加工整理完成的。《日志中國》通過“全面解讀+信息集成”和“漫畫+老照片”的“小切口反映大事件”、“新視角揭密關鍵點”等獨特視角,全方位記錄、解構改革開放和思想解放30年風雨征程
- >
推拿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史學評論
- >
姑媽的寶刀
- >
經典常談
- >
月亮虎
- >
山海經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