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們時代的歷史人物 內容簡介
本書中的人物始于帝制崩潰的民國元年,而止于再次崩潰中的民國,那是一個槍桿子里出政治的時代,一個想和諧而不得和諧的時代,一個想共和而不得共和的時代。我們的人物經歷著許許多多令人費解卻又讓人好奇的故事,其中有些奇異的巧合、偶然的突發事件,順應或改變著歷史的進程。
這里,我們精選出那個尷尬年代的若干人物,以饗讀者,將讀者的視角引向那些叱咤風云的精英領袖、軍政要員背后的風云際會、文人雅士與矛盾年代的痛苦磨合、撲朔迷離背后的人為或巧合……見證他們身上折射出來的高貴與卑賤、真理與荒謬、狂傲與博才、聰明與愚昧、歡欣與悲哀……的影像。
我們時代的歷史人物 目錄
南北對峙中的帝國女人
溥儀
在帝制崩潰后一再消長
宋教仁
醉心“政黨內閣”
宋嘉樹
接近基督的大商家
熊希齡
從統一黨理事到平民教育家
戴季陶
喜歡喊“殺殺殺”的政客
韓復榘
土皇帝加軍閥
張靈甫
名將與他的絕色佳人
李宗仁
“我們都是失敗者”
張學良
少帥的行為特點
陳獨秀之子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李叔同
出家是儒家的一句宣言
張伯駒
*難消化的“民國四公子”之一
徐悲鴻
一意孤行的畫壇才子
梅蘭芳
貫穿著時代精神
吳宓
本身就是殘缺的歷史
豐子愷
“無常”的象征
俞平伯
自云腰斬《紅樓夢》有罪
陳寅恪
絕世獨立
我們時代的歷史人物 節選
溥儀:在帝制崩潰后一再消長
溥儀,和他萎縮的帝國,在弱勢中不斷消長,這也是各派政治及勢力的消長。*終,溥儀一再心儀的帝國消亡了。
這原本是崩潰了的帝制,只因歷史時代的人物,大多還舍棄不掉。尤其是溥儀自己,更難割舍“皇帝”的稱號。
深受帝師影響的“人君形象”
在大民國“小朝廷”的年代里,溥儀的復清思想,源于帝師陳寶琛。
陳寶琛(1848—1935),字伯潛,號豉庵,晚號聽水老人,福建閩縣(今閩侯)人。1911年6月奉朝廷命派在毓慶宮授宣統帝讀書。辛亥革命以后仍矢忠遜清皇室,不忘“皇恩”,甘當遺老;長期與溥儀相處,既是“帝師”,又是“智囊”,深受倚重,對溥儀前半生的經歷有過難以估量的巨大影響。親見、親聞、親歷的故事,渲染當年“太平天下”的景象。陳師傅的這些說教,*后還要歸結到溥儀身上,一面讓“小皇上”“敬天崇祖”、“尊君親上”,一面又以“龍種自與常人殊”開導之,使其養成“舍我其誰”的帝王思想。
陳寶琛也教育自己的學生要善于識別“貳臣”。據溥儀回憶,陳寶琛曾列舉許多“貳臣”的名字。如既當民國總統又兼清室“太保”的徐世昌,既為清東三省總督又任民國奉天都督的趙爾巽,既已官至清朝江寧布政使并暫護兩江總督又接受民國總統委派出任參政院參政兼參議、顧問的樊增祥,既巳當了清朝的道臺又出任民國印鑄局局長的易順鼎等等,認為這些人都不是伯夷、叔齊,他們做了民國的官,拿了民國的錢,是遺老中的變節分子,只能列名于“貳臣傳”。面對袁世凱上演“洪憲皇帝”丑劇的一幕,陳寶琛更認為是大叛逆,指袁世凱為“元兇大魅,自作孽,必不得善終”,同時為淖儀安全計,又暗中替他求神問卜。陳寶琛這種辨別忠奸的觀點,深深地影響著溥儀。后來,慶親王奕勖去世時,其家人遞上遺折,請求謚法。溥儀厲聲拒絕說:“奕勖受袁世凱的錢,勸太后讓國。大清兩百多年的天下,斷送在奕勖手中,怎么可以給個美謚?”事后溥儀將此事告訴陳師傅,樂得他連聲贊嘆:“皇上跟王爺爭得對!爭得對……有王雖小而元子哉!”《我的前半生》中有一段話:“老師們對我的功課,從來不檢查。出題作文的事,從來沒有過。”事實并非如此。
……
我們時代的歷史人物 作者簡介
古敏,原名張敏鵬,字拙之,號等閑居士,國學作家。曾主編《曾國藩家書》、《大話中國人》、《四大家族發家秘笈》、《昌明大師全傳》等著作;即將出版的國學叢書有《哲人的智愚》、《英雄的悲喜》、《美人的憂歡》、《帝王的成敗》。現客居北京香山。
- >
推拿
- >
自卑與超越
- >
史學評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我與地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