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shù)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fā)明與發(fā)現(xiàn)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物種的保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3851995
- 條形碼:9787503851995 ; 978-7-5038-5199-5
- 裝幀:暫無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物種的保護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介紹了3部分內容:物種是什么,為什么要保護物種以及怎樣保護物種。
物種是什么?這是本書首先介紹的內容。物種是一個科學概念,同時,物種又是人們生活中時時刻刻會遇到的客觀存在。物種是生物界連續(xù)性與間斷性的體現(xiàn)。物種是可以分辨的,是生物長期穩(wěn)定存在的基礎,同時,物種又是變化的,自然界的物種無時無刻不在發(fā)生變化:一些物種消亡了,一些物種演變?yōu)樾碌奈锓N。物種的穩(wěn)定存在體現(xiàn)為生物物種的多樣性,物種的演化匯集為生命的進化。
為什么要保護物種?物種是一個超級生命體,盡管物種有生有死,有興有衰。一個物種一般會經(jīng)歷一個誕生、發(fā)展和衰亡的過程。物種的衰亡可能是物種的滅絕,也可能是演變?yōu)樾碌奈锓N。生物進化史中出現(xiàn)過五次物種大滅絕,人類社會出現(xiàn)后,人類的所作所為導致了地球環(huán)境的改變,使地球上許許多多的物種面臨著生存危機,也造成一些物種的不正常滅絕。如果說,前五次物種大滅絕是由于自然條件的改變而發(fā)生的話,那么,即將面臨的所謂的第六次物種大滅絕的主因就是人類活動。目前地球上的物種是人類共同擁有的寶貴財富,是地球上生物億萬年進化的產物,是一旦失去不可復得的資源。一個物種常常可以決定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命運。所以,保護物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怎樣保護物種?是將它們保留在原來生存環(huán)境之中,還是人工種植、人工養(yǎng)殖?地球上的入口已經(jīng)突破60億,而且還在繼續(xù)增長。人類必須利用地球空間來生產食物,構建住所,工業(yè)基地、城市和交通運輸業(yè)也要占用空間。我們只能在有限的地區(qū)建立自然保護區(qū),為野動植物保留生存空間。然而,我們希望保存這些野生動植物物種繼續(xù)演化的潛力。在有限空間中,當物種種群數(shù)目有限時,如何做到這一點是一個大難題。當物種的生存環(huán)境不復存在時,我們必須將它們遷移到物種繁育中心。目前,哪一些物種需要人類協(xié)助才能生存?怎樣保護這些物種?以人類目前的能力,我們能夠保護多少物種?這是另一類難題,又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xiàn)實問題。
物種的保護 目錄
前言
**章 物種概念的由來
一、林奈的故事
二、達爾文的故事
三、物種的概念
四、威爾遜的故事
第二章 全球與中國的物種
一、世界上有多少物種?
二、中國有多少物種?
第三章 物種瑰寶
一、中國特有植物
二、中國特有動物
第四章 物種的利用與貿易
一、野生物種資源
二、野生物種利用
三、貿易對物種的影響
四、中國野生物種貿易的現(xiàn)狀
第五章 全球物種瀕危形勢
一、從“寂靜的春天”談起
二、全球植物瀕危情況
三、全球森林SOS: 《世界瀕危樹種名錄》
四、中國瀕危植物物種檔案
五、中國物種紅色名錄
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
第六章 物種瀕危標準
一、IUCN物種瀕危等級
二、CITES附錄標準
三、美國瀕危物種法案瀕危物種等級
四、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等級標準
五、國家重點保護植物保護等級標準
六、中國瀕危物種紅皮書瀕危物種等級
七、物種瀕危等級的科學標準
第七章 物種國際貿易管制
一、CITES公約
二、中國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管制
三、我國野生動植物利用前景與對策
第八章 中國的物種保護
一、野生動植物的采集
二、重建諾亞方舟:秦嶺的自然保護區(qū)群
三、中國自然保護區(qū)建設
四、給瀕危動植物換個生存環(huán)境:遷地保護
五、遷地保護基地
六、遷地保護的成效
七、野馬放歸
八.、制約因素與努力方向
第九章 物種克隆
一、克隆技術
二、克隆動物
參考文獻
物種的保護 節(jié)選
**章 物種概念的由來
春天郊游時,當你踏入一片林間草地,翩翩起舞的鳳蝶撲面而來,“嗡嗡”作響的蜜蜂在你頭頂盤旋。聆聽著林間樹枝上小雀嘰嘰喳喳的鳴叫,環(huán)視四周那些不知名的小花,你的**個問題可能是這些鳳蝶、蜜蜂、小鳥、小花叫什么名字。生物學家為了區(qū)分自然界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建立了一個生物分類系統(tǒng)。這個生物分類系統(tǒng)的基本框架由界、門、綱、科、屬、種組成。種也稱為“物種”,物種是生物分類系統(tǒng)中基本單元。物種是一種基本的生物類別,級別低于屬或亞屬,由一些能夠進行雜交并產生可育后代的生物個體組成。
物種由英文“species”一詞翻譯而來。l898年我國早期翻譯家嚴復(1859~1921)正式翻譯刊印《天演論》時創(chuàng)造了“物種”這個詞。據(jù)楊親二(2006)考證,嚴復將“species”譯為物種,可能受到莊子“萬物皆種也,以不同形相禪”思想的影響。
*早使用種的概念是亞里士多德。亞里士多德的邏輯中,*大的類別,“總類” (例如植物),按演繹法分成兩個(或多于兩個)其下屬的亞類,稱為“種”。每個“種”在下一輪較低級的劃分中成為“屬”,“屬”再細分為“種”。如此反復繼續(xù)進行,直到*低級的種不能再分為止。當然,按邏輯分法的分類稱為下行分類,它既適用于非生物(如家具可分為椅,桌,床等等),也適用于生物分類(Mayr,1969)。
生物學的歷史是圍繞生物物種展開的,在生物學中使用物種概念者是瑞典植物學家林奈。
一、林奈的故事
17世紀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航海業(yè)的興起,博物學家們從世界各地搜集到了大量的動物、植物和化石標本。到1600年,人們已經(jīng)認識了約6000種植物。而在1700年前后,植物學家又發(fā)現(xiàn)了l2000個新種。由于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命名法則,各國學者都按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給植物命名,因此出現(xiàn)了相同的動植物卻有不同的名字、而一些不同的動植物卻又同名的怪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影響了人們對動植物的統(tǒng)一認識,影響了國際學術界的交流。于是,迫切需要對這些生物物種進行科學的分類。
……
- >
唐代進士錄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姑媽的寶刀
- >
朝聞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