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中國修辭學研究轉型論綱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468929
- 條形碼:9787500468929 ; 978-7-5004-6892-9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修辭學研究轉型論綱 內容簡介
“中國修辭學研究轉型論綱”,旨在從宏觀的修辭學思想觀念的角度對中國修辭學的發展進行探索,把以不同修辭觀為區別特征的修辭學研究類型納入研究視野,通過考察轉型的發生過程,揭示中國修辭學發展的深層動因——認識論的、價值觀的以及人的自然屬性及其生命意義上的內在因素。
中國修辭學研究轉型論綱 目錄
**章 導言
**節 中國修辭學史研究綜述:類型與局限
一 研究概況
二 中國修辭學史研究的發展空間
第二節 研究意圖
一 研究目標
二 研究內容
二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從自然發生到自覺探索的轉型
**節 概說
一 “自然”與“自覺”的辯證分析
二 “自然發生”與“自覺探索”的區別特征
第二節 先秦,中國修辭學以“自然發生”為基本特征
一 從先秦修辭學闡述看“自然發生”
二 從先秦時代背景看“自然發生”
第三節 兩漢,中國修辭學從“自然發生”到“自覺探索”的過渡
一 社會變革推動更廣泛的修辭學研究
二 兩漢時期修辭學理論的積累和發展
三 漢代的修辭觀
第四節 魏晉南北朝,中國修辭學進入“自覺探索”階段
一 先秦兩漢修辭學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二 魏晉風氣與佛教對修辭學的影響
三 《文心雕龍》——中國修辭學自覺探索的標志
第五節 中國修辭學境界的升華
一 “自覺探索”的學術境界
二 從“自然發生”到“自覺探索”的內在動因
三 從“自然發生”到“自覺探索”的學術意義
第三章 從“文論附庸”到“獨立學科”的轉型
**節 中國古代修辭學的附庸性
一 零散、雜存的形式特征
二 理論探索的實用特征
三 語言的工具性,修辭的服務性
第二節 轉型的理論準備——古代修辭學的系統性
一 中國古代修辭學的規模化
二 中國古代修辭學的類型化
三 中國古代修辭學的范疇化
第三節 轉型的思想催化——西方學術思想的影響
一 西學東漸與思想激變
二 《馬氏文通》的觀念和方法
三 模仿與繼承并行的過渡階段
第四節 《修辭學發凡》——中國現代修辭學學科的建立
一 《修辭學發凡》的現代學科特征
二 《修辭學發凡》與中國現代修辭學的繁榮
第四章 從狹義修辭學到廣義修辭學的轉型趨勢
**節 狹義修辭學的觀念特征
一 語言學學科定性(語言本位觀)
二 實用性價值定位(實用價值觀)
三 技巧論研究定向(技巧中心觀)
第二節 狹義修辭學引發的困惑與反思
一 對狹義修辭學的反思
二 狹義修辭學的功用缺失
三 狹義修辭學的理論瓶頸
第三節 《修辭學通論》——狹義與廣義之間
一 科學理性和真理導向
二 語言本位的修辭觀
三 超越語言本位的思想意識
第四節 突破語言本位的修辭學發展趨勢——廣義修辭學
一 隱喻研究的觀念影響
二 超越語言觀、走出技巧論的“廣義修辭學”
三 從“狹義修辭學”到“廣義修辭學”轉型的學術價值
第五章 中國修辭學研究轉型發展的理論啟示
**節 從“現象闡釋”到“系統論述”的學術理路
一 理論系統化:理論范疇的建立
二 系統精密化:獨立學科的建立
三 系統的擴張:廣義修辭觀的樹立
第二節 價值觀的矛盾運動:實用與科學
一 “實用”與“科學”
二 價值本真:實用理性
三 價值超越:科學理性
第三節 發展欲念與回歸情結的對立統一:超越與回歸
一 “發展”與“回歸”
二 觀念鼎新與方法取巧
三 價值超越與回歸宿命
結論
參考文獻
后記
中國修辭學研究轉型論綱 節選
**章 導言
“中國修辭學研究轉型”之“型”,指的是一種“觀念類型”,即主要以修辭觀為準則劃分出的中國修辭學研究的基本類型。我們認為,從修辭觀方面來看,中國修辭學的發展歷程也就是修辭觀念不斷轉變更替的過程。
“中國修辭學研究轉型論綱”意在從宏觀的修辭學思想觀念的角度對中國修辭學的發展進行探索,就是把以不同修辭觀為區別特征的修辭學研究類型納入研究視野,通過考察轉型的發生過程,揭示中國修辭學發展的深層動因——認識論的、價值觀的以及人的自然屬性及其生命意義上的內在因素。具體而言,就是以時間為綱,以轉型發生的過程、標志、動因和影響為基點,以修辭觀、方法論、理論體系為準繩,在前人修辭學史研究的基礎上進行宏觀的修辭學思想觀念的轉型發展等方面的研究。
**節 中國修辭學史研究綜述:類型與局限
“中國修辭學研究轉型論綱”總體上屬于中國修辭學史研究范疇,它建立在此前中國修辭學史研究的基礎上。
一 研究概況
修辭學史研究以修辭觀的確立和作為專門學科門類的修辭學的正式建立為前提,因此,中國修辭學史研究大致從20世紀初期開始。根據吳禮權、鄧明以的概括,胡光煒的兩篇文章《中國修辭學史略》和《中國修辭學史》成為“肇始之作”,此后陸續有人在修辭學著作中、或單篇論文里進行修辭學史的探索,“到1965年鄭子瑜《中國修辭學的變遷》的出版,中國修辭學史的研究遂有了**部專著”。“從80年代中期開始,修辭學史的研究成了中國修辭學界的研究熱點之一,相當一批修辭學史的專著與論文相繼問世。由此將中國修辭學史的研究推進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中國修辭學史研究的豐收期便豁然出現了。”
……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史學評論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隨園食單
- >
朝聞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