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云南讀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2053830
- 條形碼:9787222053830 ; 978-7-222-05383-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云南讀本 本書特色
在信息爆炸時代,閱讀經典是讀書的底線。不閱讀經典并汲取其精神,人便容易為時尚所吞沒而不自知。經典有不同的層次,世界級、國家級的經典早已確立并被人們廣泛閱讀和研究。這本書致力的是挖掘、確立本土經典,它選取反映云南重大歷史事件、代表云南*高精神成果的文本并進行現代詮釋,試圖通過它呈現云南的文化創造,讓邊地人獲得文化自覺和文化自尊。 讀書和學習,**,在個人方面,是生命力的不斷的解放擴張,和充實。第二,在社會方面是接受經驗,是理解人群,和推動社會的進步。惟有如此,讀書人絕不會是社會的蠹蟲和寄食者,而是光明和真理的尋求者和支持者,社會進步、人類幸福的先知和證人。 ——楚圖南
云南讀本 內容簡介
在信息爆炸時代,閱讀經典是讀書的底線。不閱讀經典并汲取其精神,人便容易為時尚所吞沒而不自知。經典有不同的層次,世界級、國家級的經典早已確立并被人們廣泛閱讀和研究。這本書致力的是挖掘、確立本土經典,它選取反映云南重大歷史事件、代表云南*高精神成果的文本并進行現代詮釋,試圖通過它呈現云南的文化創造,讓邊地人獲得文化自覺和文化自尊。
云南讀本 目錄
一 讀本的興起和文體特征
二 云南的文化創造和文化自覺
三 云南人物和云南精神
四 云南文化的地位和作為
序詩
墾荒者的子孫
自然的恩賜
滇池賦
登太華蘭若
滇海曲
泛洱水
題雪山
雞足山絕頂四觀
詠山茶
高黎貢山歌
大觀樓長聯
游黑龍潭看唐梅
普洱茶記
愛滇篇
為君清麗寫瀘沽(節選)
云南看云
游路南石林詫其奇詭歸而作詩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
花潮
春城賦(附汪葉菊《昆明賦》)
歷史的記憶
南詔德化碑
元世祖平云南碑
姚安府衙聯
周禮農工商諸政各有專官論(經濟特元答卷)
護國討袁檄文
會澤唐公創辦東陸大學記
歸來
血肉筑成的滇緬路
答田島書
*后一次的演講
為滇西戰役陣亡將士紀念碑落成賦
駝峰飛行紀念碑
云南起義通電
云南解放
長恨曲(李嘉廷浮沉警世錄)
思想的高度
官箴
四川成都武侯祠聯
東陸大學校訓并序
公民道德
新纂云南通志序
抗戰后方對于學術建設之責任
云南文化的新階段與對人的尊重和學術的寬容
論讀書
為什么會有不如意的事
論自己
言論·自由·誠實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文
公送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北歸復校序及贈聯
學術四箴
真諦和俗諦
民族自我中心主義和文化相對主義
精神的魅力
云南人的真精神
賽平章德政碑
祖國大航海家鄭和傳(節選)
錢澧傳
贈曇華寺住持映空和尚詩文
聶耳何以是偉大的
民族英雄周保中
紀念愛國老人繆云臺先生
八旬回顧
紀念方國瑜先生
憶父親
在秉明葬禮上的講話
九十自述
驛路梨花
海鷗老人記
文藝的精體
文人相輕的病根在于器小識淺
詩人以培根柢為**義(節選)
七七三周年紀念感賦,寄慰前敵將帥諸公
十四行集(選二)
跑警報
小河淌水
尚義街六號
東方與西方
后記
云南讀本 節選
自然的恩賜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
【文本解讀】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是云南較有代表性的一首聲樂作品。這是一首極具傣族民歌風格的歌曲,許多外省人對云南、對傣族、對傣族聚居地德宏和西雙版納的*初印象就是通過聆聽這首歌而獲得的。是云南的美麗孕育了這首美麗的歌;這首美麗的歌又讓云南的美麗插上音樂的翅膀飛翔,使之成為無數人夢想中*美的地方。
1954年,在單位組織的下鄉采風中,楊非來到了德宏。這位來自內地肭漢族青年很快就被邊地德宏的自然美、少數民族風情美吸引住了。他曾這樣描述自己初到德宏時的沉醉:“一翻過山林進到當時的芒市壩子,哎呀,那真是一種震撼呀,根本不像現在這樣平坦,田地是輪耕制,到處是放養的牛羊,青山綠水,叢林蔥郁,真叫人著迷,就像進了世外桃源。”沉浸在美麗中的楊非隨后來到了瑞麗。“在瑞麗勐秀山上、瑞麗江邊,晚上睡不著覺。就開始寫歌、搞創作。但是寫什么呢?天天冥思苦想,找不到主題,總是怕寫不出什么好的東西來。后來沒辦法,就想,實在不行就寫德宏,就寫德宏的傣族和這里的山水吧!于是就在勐秀山上打草稿寫成了《有一個美麗的地方》的歌詞。”這首歌的曲調也是楊非根據采風時聽到的一種“旋律很美,又有韻味,真讓入陶醉”的“遮放調”(“遮放”是當地一地名)譜成的。①
從歌詞看,《有一個美麗的地方》是一個充滿了時代色彩的作品。這樣說并沒有要降低這首歌的藝術價值的意思。相反,如果一個作品能在它誕生時屬于昨天的“時代色彩”褪去后的今天和更久遠的明天依然流傳不衰,那么這個作品就獲得了一種穿越時間的力量。從歌詞看,這首歌的情感核心是歌頌“邊疆”與“黨”的和諧關系,在歌頌這種和諧關系時,作者并沒有直接去闡釋某種政治理念,而是通過對呈現“美”與“和諧’’的事物的歌頌來實現作品的中心主題。作品里抒寫了四個層次的“美麗”。首先,寫的是“美麗的地方”:邊疆的景物美和地域美。其次,詩人接著交待了“美麗的地方”之所以美麗的原因——那是因為有了“共產黨”:詩里,孔雀這一傣族人民的吉祥烏就是“共產黨”的象征,而龍樹(楊非說就是大青樹)這一傣族地區*常見的蔥蔥大樹就喻指傣族人民。
……
云南讀本 作者簡介
陳友康,古典文學和云南文化專家。云南民族大學教授,省高校教學科研帶頭人。曾任上海大學文學院院長助理、云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院長。現任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民進云南省委副主委、云南省政協常委兼文史委員會副主任等。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與地壇
- >
姑媽的寶刀
- >
回憶愛瑪儂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