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影戲 本書特色
一個人從在胎中孕育直到死去,甚至到死去很久很久,都始終處于民俗的環境中,民俗像空氣一樣是人們須臾不能離開的。對于民眾社會來說,民俗又是溝通情感的紐帶,是彼此認同的標志,是規范行為的準繩,是維系群體團結的黏合劑,是世世代代錘煉和傳承的文化傳統。 中華民俗是炎黃子孫溝通情感的紐帶,是彼此認同的標志,是規范行為的準繩,是維系群體團結的黏合劑,是世世代代錘煉和傳承的文化傳統。在民俗 中凝聚著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文化創造、民族的真善美。
影戲 內容簡介
中國民間文化是世世代代錘煉和傳承的傳統文化,其中凝聚著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華民族彼此認同的標志,是祖國同胞溝通情感的紐帶。歷吏悠久、內涵豐富的傳統文化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對人類文化多樣性發展的巨大貢獻。急劇變化的時代在淘洗著傳統的民間文化。在當今時代,我們尤其有必要對我們豐富淳厚、歷史悠遠的民俗傳統立此存照,將其中的優秀部分及其真諦展示給廣大民眾,使他們對中華大地、對祖國同胞、對優秀的文化傳統和淳厚的民俗民風懷有更深刻的眷戀、熱愛和崇敬。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創造的非常豐富而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民族精神,是我們的幸事,也是我們的歷史責任。
作者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民間文化之花越開越鮮艷,為我們祖國、為我們中華民族贏得一個永恒的春天。
影戲 目錄
影戲的起源
影戲的形成時間
影戲發展簡史
第二章 影戲的故事與傳說
影戲起源、形成的故事與傳說
影戲中的禁忌故事
影戲藝人逸事
其他內容的故事與傳說
影戲故事與傳說中的文化內涵
第三章 影戲的文化與民俗
影戲的請戲習俗
影戲的寫戲習俗
影戲的行規
影戲藝人的行話
影戲的民俗文化功能
第四章 影戲的題材與特點
影戲的劇本形態
影戲的題材與特點
歷史劇與神怪怪事
影戲的例戲
經五章 影戲的藝術與審美
影戲的表演場所
影戲的演唱藝術
影戲的操縱藝術和特技表演
影戲的插科打諢藝術
第六章 影戲影人的制作
皮影的制作
紙影的雕制工藝
第七章 影戲的流派與風格
第八章 影戲的傳承與傳人
后記
影戲 節選
**章 影戲的起源與歷史
中國影戲自形成以來,一直得到了上至王公貴族、文人士大夫,下至市民百姓的喜愛。然而,與這種盛況不相稱的是社會各階層、知識分子并沒有對它予以足夠的重視,歷史上關于影戲的紀錄非常少。這給了解影戲的起源、形成、歷史發展帶來了許多遺憾,現在只能通過那些片言只語的文獻以及少數幸存的文物,竭力勾勒出中國影戲發展的大致輪廓。
影戲的起源
探討中國影戲的起源、形成是個非常有趣的話題,在民間有許多與之相關的傳說。
陜西、河北、北京、東北大部分地區,都傳說影戲的形成與觀音菩薩有關;而有的地方則傳說影戲起源于宮廷。其中有人說起源于《史記》所載漢武帝思念亡妃事,也有的說源于漢文帝時期。相傳西漢文帝劉恒時期(公元前179—前157),宮妃抱太子在窗前玩耍,巧剪桐葉作人形,映在窗紗表演,以博太子的歡笑,自此而引起影戲的出現。還有的說影戲產生于唐朝后宮。此外,有的地方傳言影戲起源于孔子、子夏的“隔簾說書”;或說起源于楚漢相爭之時,張良在城樓設影退楚兵之事;或說是道教人物周代黃代真人創建的。
對于以上各種傳說,我們應該要用科學的態度予以分析。首先要指出的是它們只是一些傳說,不能當做信史來看,基中不排除有些是后人根據影戲的本質特征——光影藝術,杜撰的故事以增加影戲的歷史和祕性。^
……
影戲 作者簡介
李躍忠,民俗學博士,法學博士。湖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中國民俗學會、湖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湘潭市民俗學學會會員。主要從事戲曲與民俗文化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先后發表論文二十余篇,出版著作《燈影戲里舞動的精靈——中國皮影》、《西風吹夢——納蘭性德、項鴻祚、蔣春霖詞選評》(合著)兩部。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我與地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二體千字文
- >
朝聞道
- >
山海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