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康復護理-(第二版)(共用課)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207418
- 條形碼:9787030207418 ; 978-7-03-020741-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康復護理-(第二版)(共用課) 本書特色
案例教學,突出技能獨創案例版全新教材編寫模式,寓實踐于課堂理論教學,全面提高 學生臨床思維能力與實踐能力,彌補傳統教學之缺憾,致力于培養實用型、技能型護理人才。
“目標”開篇,“小結”呼應圍繞教學基本要求,體現學生學習習慣,章節開頭設“學習目標”,
使學習有的放矢,章節后有“小結”歸納,學習內容盡在掌握,學 習效率有效提高。
邊學邊練,瞄準護考緊扣護士執業考試大綱,全面覆蓋知識點與考點。“目標檢測”
采用歷年護考真題及高仿真模擬試題,學、考互動,直指執業證書綠色通道
版面新穎, “鏈接”未來采用國際流行開本,版面新穎、活潑,適應學生閱讀習慣。緊跟護理新技術的發展,增設內容豐富的“鏈接”,提升學習興趣,開閱學生視野,為培養未來高素質,綜合型人才打好基礎
配套課件,教學相長全部教材配套教學課件,全面提高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效果。
康復護理-(第二版)(共用課) 內容簡介
本書是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推薦教材及全國衛生職業院校規劃教材之一。全書分兩個模塊:理論模塊與實踐模塊,內容共五章,主要講述康復護理學的基本知識、基礎護理技術及其在臨床上的應用;另有八個康復護理實驗;書后還附有康復護理教學基本要求。本書是在**版的基礎上做了修訂,再版目的是使其更貼近專業人才能力培養的要求,在內容安排上,以“必需、夠用”為度,文字通俗易懂、版式新穎,并配有大量圖片、典型案例與相關知識點的鏈接,易學、實用。本書還配有ppt課件,在科學出版社網站下載,供教學使用。
本書可供中高職護理、涉外護理、助產、康復等專業使用,也可作為康復護理培訓教材使用。
康復護理-(第二版)(共用課) 目錄
第1節 康復醫學概述
第2節 康復護理學
第2章 康復護理評定
第1節 概述
第2節 步態分析
第3節 感覺評定
第4節 肌力評定
第5節 關節活動度評定
第6節 平衡與協調功能評定
第7節 認知功能評定
第8節 言語語言功能評定
第9節 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定
第10節 殘疾評定
第3章 康復護理技術
第1節 物理療法
第2節 體位與體位轉換技術
第3節 放松訓練技術
第4節 吞咽訓練技術
第5節 輪椅的使用
第6節 床與輪椅之間的轉移
第7節 日常生活活動訓練
第8節 矯形器、自助具、助行器的使用
第4章 常見癥狀的康復護理
第1節 疼痛
第2節 痙攣
第3節 壓瘡
第4節 大小便功能障礙
第5章 常見疾病的康復護理
第1節 康復整體護理
第2節 運動系統疾病的康復護理
第3節 神經系統疾病的康復護理
第4節 內科常見疾病的康復護理
第5節 現代文明病的康復護理
實驗部分
實驗1 肌力評定
實驗2 關節活動度評定
實驗3 物理因子療法
實驗4 運動療法
實驗5 體位與體位轉換技術訓練
實驗6 輪椅轉移訓練
實驗7 更衣訓練
實驗8 腦癱患兒姿勢矯正、運動控制訓練及護理
參考文獻
康復護理教學基本要求
目標檢測參考答案
康復護理-(第二版)(共用課) 節選
版前言
康復護理是康復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以
及疾病譜與人口結構的變化而迅速成長的護理專業課程。本教材根據教育部辦公廳、衛生部辦
公廳制定的“護理專業領域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指導方案”、在**版教材的基礎上、組織
相關院校的骨干教師修訂和編寫而成,供中高職護理、涉外護理、助產、康復等相關醫學專業使
用。
本教材共分為五章。第1章緒論,介紹康復醫學和康復護理學的概念及相關理論;第2章
康復護理評定,介紹臨床常用的康復評定方法、要求和注意事項;第3章康復護理技術,介紹常
用的康復護理專業技術;第4章常見癥狀的康復護理,著重介紹了疼痛、痙攣、壓瘡及大小便功
能障礙的護理;第5章常見疾病的康復護理,按照整體護理的程序介紹常見的運動系統疾病、神
經系統疾病、內科慢性病以及現代文明病的康復護理。
本教材分為理論和實踐兩大模塊,理論模塊包括必修和選修兩部分,在保證核心教學內容
的同時,注意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實踐模塊保證了培養目標中實踐技能的需要。在沿襲
**版教材知識鏈接的基礎上,增加了臨床真實、典型的病例或鏈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
極性,豐富了教學內容。每章后的目標檢測是以現行*新教學大綱以及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的題
型與考點為依托,增加案例分析和導引論題,有利于與執業資格考試接軌,與臨床護理工作接
軌,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編寫時力求內容簡練、實用、易懂,知識點明確,可操作性強。
另外,說明一下:因為人體脊柱分為四個部分,頸椎、胸椎、腰椎、骶椎。本教材中脊柱每一
部分分別以大寫英文字母c,T,L和s表示,每一部分脊椎的椎骨分別從上到下以阿拉伯數字
編號。例如,頸椎的第l節椎骨為c。,第2節椎骨為c;胸椎的第2節椎骨為T:;腰椎第4節為
L。,以此類推;還有,本教材目標檢測中選擇題:A型題為單選題;x型題為多選題。
本教材在編寫過程中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貫徹思想性、科學性、實用性和創
新性原則,體現職業教育的三個“貼近”:貼近社會對教育和人才的需求;貼近崗位對護理專業
人才知識、能力、培養目標的標準;貼近受教育者的心理取向和所具備的知識與情感前提。
在編寫過程中,雖然編者不,懈努力、孜孜以求,但汲深綆短、學力所限,不妥之處在所難免,
敬請各位同仁及讀者批評指正。
編 者
2007年12月
第5章常見疾病的康復
第1節康復整體護理
一、康復整體護理的基本概念
康復整體護理(rehahilitation holistic
nursing)是康復醫學和整體護理有機結合與發
展過程中形成的一門新興學科,即在整體康復
過程中以病、傷、殘者為中心,視病、傷、殘者為
生物、心理、社會、文化、精神諸多因素構成的
開放有機整體,按照評估、診斷、計劃、實施、評
價的過程對護理對象實施全面護理的過程。
康復護理*大限度地貫穿疾病治療的全過程,
達到減少和預防繼發性殘疾及影響,滿足病、
傷、殘者身心康復的需要。
二、康復整體護理的意義
現代醫學模式把研究對象和服務對象既
看成是生物學的人又是社會人。強調人是一
個整體,認為人的心理因素、社會因素同生
物因素一樣會影響健康。從護理學角度研究
對病、傷、殘者的權利、文化傳統和價值觀
念。分析康復整體護理思想,包括①疾病和
病、傷、殘者身心狀況的整體性;②生物學的
人和社會學的人的統一性;③*終回歸家庭、
社會及其意義的必要性。這就對護理工作的
內容有了全新的整體觀點,護理工作除了保留
原來的協助診斷、治療疾病、執行醫囑外,變被
動護理為主動護理,應全面協助了解病、傷、殘
者的心理、社會狀況并提供必要的支持教育,
幫助其改正不良的行為方式和獲得相關的預
防保健知識。*重要的是在康復醫療護理全
過程中*大限度地調動病、傷、殘者的主觀能
動性,使其生理的、心理的、軀體的潛在功能得
到*大的挖掘,以達到全身心的康復而回歸
社會。
隨著現代護理學的發展,康復整體護理學
這門新興學科,正經歷著專業理論的深入研究
發展階段和專業技術的積累與實踐傳播階段,
要體現以下思想:①以基礎護理、臨床護理為
保證;②以整體的護理思想為精髓;③以康復
整體護理為主線,貫穿于疾病康復的全過程。
三、康復整體護理程序
康復整體護理程序包括:康復護理評估]
護理診斷一康復護理計劃一康復護理計劃的
實施一護理評價。
康復護理評估主要在患者入院時、康復治
療的中期及出院前分別進行初期評估、中期評
估和后期評估。
L評估重點 康復整體護埋的重點放在
生活自理能力、學習、工作有關的綜合性功能
上,結合病、傷、殘者康復的重點,做好各項
康復。
2.評估項目
(1)活動能力檢查,如關節活動范圍,肌
力、關節柔韌度,步態等。
(2)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估。
(3)言語能力評估,如聽力、說話能力、書
寫及計算能力等。
(4)心肺功能及體能測定。
(5)心理評估和支持系統的評估。
康復護理診斷是護理程序的第二步,是建
立在對患者進行認真、細致評估的基礎上的。
康復護士通過運用評判性思維的方式對患者
現存或潛在的護理問題及其相關因素的一種
臨床判斷,是為達到預期結果選擇護理措施的
基礎,這些預期結果是由護士負責的。
康復整體護理描述、評價要具有準確性、
及時性和完整性。根據康復對象問題的改變,
用缺陷、無效、低效等特定描述語進行制定。
康復患者常見的護理診斷及其定義如下:
L自我照顧能力不足個體處于生活自
理能力有限的狀態。
2.自理能力缺陷 個體處于認知功能或
運動功能受損,引起五種自理活動的能力(衛
生、沐浴、穿衣、如廁、進食)降低的狀態。
3.排泄形態異常 功能性尿失禁、反射
性尿失禁、完全性尿失禁等。
4.保護能力改變個體處于保護自己避
開那些內在或外在威脅(如疾病或損傷)的能
力降低的狀態。
5.思維改變個體處于其認識過程和活
動受到干擾的狀態。
6.適應能力降低個體適應內外環境變
化能力明顯低于正常。
7.活動能力障礙個體處于獨立移動的
能力受限的狀態。
8.能量供應失調 在個體周圍能量流動
混亂導致其身體、心理和精神的不協調。
9.吞咽障礙個體主動運送液體和固體
從口腔到胃的能力有所降低的狀態。
10.有孤獨的危險 個體處于主觀可能
經受一種模糊的苦悶的危險狀態。
I 11.溝通障礙個體在與人的交往中表
l達自己的需要的能力低下或缺如的狀態。
12.有親屬依戀改變的危險 能促使家
庭成員和患者之間保護性和養育性相互關系
發展的互動過程受到干擾。
13.照顧者角色困難 照顧者在扮演家
庭照顧者的角色時感到困難。
14.家庭運作改變整個家庭的心理、精
神和生理功能處于紊亂狀態,導致產生矛盾問
題、拒絕改變、問題解決方法無效和一系列自
身存在的危機。
15.社交隔離個體或群體處于f也/他們
感到有需要或有欲望去增加與他人的交往,卻
無法交往的狀態。
16.潛在的精神健康加強 個體經歷著
這樣的狀態,他確認自己的生命跟超然的力量
(這一力量隨個體自己定義而不同)、自我、社
區和環境有聯系,這種聯系培育著和贊美著整
個生命的統一。這是一個具有積極作用的
診斷。
17.潛在的社區應對能力增強 為滿足
社區的要求和需要,社區所采取的適應和解決
問題的形勢處于令人滿意的狀態,但社區愿意
進一步提高處理目前的、或將來可能出現的問
題或壓力的能力。
18.遷居應激綜合征 由于環境遷移而
產生的生理或心理、社會的紊亂。
19.感覺/知覺改變個體處于或有危險
處于所受刺激的量、形式或解釋異常的狀態。
這一診斷包括六個子概念:視覺的、聽覺的、觸
覺的、味覺的、嗅覺的和動覺的。
20.自我概念紊亂個體在怎樣感覺、怎
樣思考或怎樣看待自己方面處于或有危險處
于消極變化的狀態。這種狀態包括自我形象、
自我理想、自尊、角色行為和自我認同等方面
的變化。
另外,根據醫學心理學檢查、神經肌肉的
電生理學檢查、對患者的社會生活能力及對職
業能力做出評估后再根據具體情況給予相應
的護理診斷。
礎上,與患者或家屬共同制定康復護理計劃。
(2)通過護理,預防殘疾和并發癥的發
生,保證殘疾者或患者的環境安全和舒適。
(3)參與患者恢復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和
職業能力的再訓練。
(4)對殘疾者或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必要
的康復知識宣教和訓練。
(5)對患者的變化情況、個人需求和對治
療的反應等的觀察結果,及時準確地做出記錄
和報告。
(6)協助制定患者出院后的康復護理計
劃,必要時提供出院后的繼續護理服務。
根據制定的護理計劃進行工作,在實施的
過程中注意及時反饋,適時調整護理計劃。康
復護理措施實施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問題:
(1)將計劃內容進行合理分配實施。
(2)將醫療與護理活動有機結合,將團隊
的整體觀念滲透到機體“大康復”的全過程。
(3)及時解答病、傷、殘者及家屬所提出
的問題,并指導他們共同參與康復整體護理計
劃實施。
(4)認真觀察病情,處理亟待解決的癥
狀、體征,及時評價以便修訂護理計劃,以求康
復整體護理的效果符合和基本達到康復護理
目標。
(5)康復整體護理的工作內容應統籌安
排,既節約時間、人力、物力,又能提高護理工
作效率。
(6)在護理過程中,始終要倡導將被動護
理轉變為主動護理和完成自我護理的思想。
經過一定療程的實施后,對照預期護理目
標,對護理效果進行評價,看是否達到目標,同
時總結成績,找出差距,明確下一步的護理
重點。
第2節節 運動系統疾病的
康復護理
一、骨關節損傷的康復護理
骨關節是構成人體運動系統的重要部分,
骨關節損傷在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其中尤以
四肢骨折及脊柱骨折多見。損傷時往往伴有
肌肉、肌腱、韌帶、血管、神經、關節囊、滑囊、滑
膜、皮膚等軟組織損傷,損傷后常遺留功能障
礙。因此,骨關節損傷后的康復護理非常
重要。
骨關節損傷的康復*重要的是肌力和關
節活動度的恢復,肌力和關節活動度的恢復
是力量、穩定性、靈敏性、協調性、平衡性和
耐久性等恢復的基礎,也是進行日常生活、
職業訓練以及操縱各種輔助支具、假肢、輪
椅等的基礎。因此,在康復護理中,*重要
的就是患者的功能鍛煉。在功能鍛煉的基礎
上進行作業治療,可以進一步改善生活自理
尼T作熊了1.
(1)患者的一般情況的評估:骨折部位、
骨折類型、處理方式;局部有無疼痛、腫脹、畸
形;皮膚有無感染、破損;肢體有無血液循環障
礙;營養狀況等。
(2)關節活動范圍評估。
(3)肌力評估、肢體圍徑測量、肢體負重
能力的評估。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史學評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煙與鏡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莉莉和章魚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