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y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y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y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y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yī)家經驗輯
縱隔鏡手術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811162332
- 條形碼:9787811162332 ; 978-7-81116-233-2
- 裝幀:一般銅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縱隔鏡手術學 本書特色
本書作者大都系長期工作在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胸外科臨床一線的高年醫(yī)生,都有開展縱隔鏡手術的豐富經驗。全書系統(tǒng)介紹了縱隔鏡手術的基礎與臨床,包括發(fā)展歷史、適應證與禁忌證、手術設備器械以及縱隔鏡手術的基本技術;同時,根據作者自己的經驗和體會,詳細介紹了縱隔鏡在肺癌分期、縱隔腫物鑒別診斷以及在胸部疾病治療中的應用,并配合豐富的典型病例加以說明性。作者還針對目前一些有爭議的問題提出自己的觀點。文中配以大量插圖以及手術照片,力求內容新穎、文字精練、圖文并茂。本書將會成為胸外科、呼吸科、腫瘤科以及胸部疾病相關學科的醫(yī)師們在臨床工作和醫(yī)學教育中的益友。
縱隔鏡手術學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了縱隔鏡手術的基礎與臨床,包括發(fā)展歷史、適應證與禁忌證、手術設備器械及縱隔鏡手術的基本技術;還介紹了縱隔鏡在肺癌分期、縱隔腫物鑒別診斷及在胸部疾病治療中的應用。
縱隔鏡手術學 目錄
**節(jié) 縱隔鏡手術的歷史
一、縱隔鏡手術的探索階段
二、縱隔鏡手術的成熟階段
三、縱隔鏡手術的提高階段
四、電視縱隔鏡手術階段
五、我國縱隔鏡手術的歷史
第二節(jié) 縱隔鏡手術的解剖基礎
一、縱隔的分區(qū)與解剖間隙
二、縱隔淋巴結分布
三、縱隔腫瘤的類型和分布
第三節(jié) 手術設備和器械
一、手術設備
二、手術器械
第四節(jié) 適應證和禁忌證
一、適應證
二、禁忌證
第五節(jié) 術前準備
一、病史和體格檢查
二、輔助檢查
三、手術前準備
第六節(jié) 麻醉和體位
一、麻醉
二、體位
第二章 縱隔鏡手術的基本方法
**節(jié) 標準的頸部縱隔鏡手術
一、手術適應證
二、手術步驟
第二節(jié) 胸骨旁縱隔鏡手術
一、手術適應證
二、手術步驟
第三節(jié) 擴大的頸部縱隔鏡手術
一、手術適應證
二、手術步驟
第四節(jié) 縱隔鏡斜角肌淋巴結活檢術
一、手術適應證
二、手術步驟
第五節(jié) 電視縱隔鏡手術
一、手術適應證
二、手術步驟
第六節(jié) 縱隔鏡手術并發(fā)癥及其防治
一、大出血
二、喉返神經損傷
三、氣胸
四、切口或縱隔感染
五、氣管或支氣管損傷
六、食管穿孔
七、切口腫瘤種植
八、偏癱
九、其他
第七節(jié) 縱隔鏡手術的圍手術期護理
一、術前護理
二、術后護理
第三章 縱隔鏡在肺癌分期中的應用
**節(jié) 肺癌術前分期的意義
第二節(jié) 縱隔鏡手術的敏感性、特異性和安全性
第三節(jié) 縱隔鏡與其他方法的比較
一、縱隔鏡與CT檢查
二、縱隔鏡與PET檢查
第四節(jié) 典型病例
第四章 縱隔鏡在縱隔腫物診斷中的應用
**節(jié) 縱隔鏡在縱隔疑難疾病診斷中的應用
第二節(jié) 縱隔鏡在結節(jié)病診斷中的應用
第三節(jié) 縱隔鏡在上腔靜脈阻塞綜合征診斷中的應用
一、臨床表現
二、診斷依據
三、治療策略
四、縱隔鏡在上腔靜脈阻塞綜合征診斷中的應用及價值
第五章 縱隔鏡在胸部疾病治療中的應用
**節(jié) 電視縱隔鏡縱隔淋巴結切除術
一、手術適應證和禁忌證
二、手術方法
三、臨床應用
第二節(jié) 縱隔鏡縱隔囊腫切除術
一、適應證和禁忌證
二、手術方法
三、臨床應用
第三節(jié) 電視縱隔鏡輔助食管切除術
一、適應證
二、手術方法
三、臨床應用
第四節(jié) 電視縱隔鏡的其他應用
一、經肋間電視縱隔鏡手術
二、其他
第六章 縱隔鏡與其他微創(chuàng)診斷方法的比較
**節(jié) 縱隔鏡與胸腔鏡
一、電視胸腔鏡手術
二、VATS與縱隔鏡在肺癌分期中的比較
三、胸腦鏡與縱隔鏡在其他方面的比較
第二節(jié) 縱隔鏡與TBNA和EBUS
一、經纖維支氣管鏡淋巴結針吸活檢
二、氣道內超聲
三、縱隔鏡與TBNA和EBUS在肺癌分期中的比較
第三節(jié) 縱隔鏡與TTNA
一、經胸縱隔針吸活檢
二、縱隔鏡與TTNA在肺癌分期中的比較
第四節(jié) 縱隔鏡與EUS—FNA
一、食管超聲內鏡引導下針吸活檢術
二、縱隔鏡與EUS—FNA在肺癌分期中的比較
縱隔鏡手術學 作者簡介
王俊,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胸外科教授、博士生導師、主任醫(yī)師,廣東省佛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客座教授,陜西省人民醫(yī)院客座教授,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一醫(yī)院名譽教授。 王俊教授現任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胸外科暨胸部微創(chuàng)中心主任,北京市海淀醫(yī)院胸外科主任,兼任中華全國青年聯(lián)合會委員,國際食管疾病協(xié)會(ISDE)亞洲主席,美國胸外科學會(AATS)執(zhí)行會員等。此外,目前還擔任《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中華外科雜志》《循證醫(yī)學雜志》《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中國腫瘤臨床雜志》《中國肺癌雜志》《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腹腔鏡外科雜志》以及國際肺癌研究協(xié)會(IASI-C)雜志、Lung Cancer等國內外多家核心期刊雜志編委及常務編委。 10多年來,王俊教授及其課題組完成了我國胸外科領域的許多第一,有些居國際領先水平。1987年建立了我國核素分側肺功能測定方法,并在國際上首先探索出肺葉水平的直接定量法公式。1990年在國際上首先初步揭示了術后早期(1周內)肺通氣功能變化的規(guī)律。1992年在我國率先開展電視胸腔鏡手術,完成絕大多數胸腔鏡手術的中國第一例,至今在手術數量、種類和難度上居國內領先水平。1996年,成功完成了我國第一例肺減容手術。1997和1998年在國際上率先證實了DLCO較MVO2能更準確預測術后肺部并發(fā)癥,以及DLCO與術后并發(fā)癥和死亡率有關而與長期生存率無關、這些結論已被近年美國出版的胸外科教科書和專著所引用。199年和2000年在國內首先開展擴大的縱隔鏡手術和經縱隔鏡縱隔囊腫摘除術。2001年王俊教授率先將電視縱隔鏡手術引入國內并加以推廣,率先在國內倡導并開展肺癌術前的縱隔鏡病理分期和規(guī)范化治療。到目前為止,王俊教授及其領導的胸外科團隊在縱隔鏡外科領域中,無論是手術例數、種類還是手術難度均處于國內領先地位。2002年以來,王俊教授還開展了硬氣管鏡下大氣道腫瘤的摘除、激光切除和支架治療技術,為氣道腫瘤開辟了新的治療途徑。
- >
史學評論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月亮虎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莉莉和章魚
- >
二體千字文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