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jīng)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jīng)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于丹莊子心得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2192263
- 條形碼:9787802192263 ; 978-7-80219-226-3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于丹莊子心得 內容簡介
★首印100萬冊,創(chuàng)造近年來出版界暢銷圖書*高紀錄!
★CCTV百家講壇*火人物于丹繼《于丹<論語>心得》之后又一超人氣著作!
莊子是諸子百家中一個重要的代表人物,人們把孔子稱為“圣人”,稱莊子為“神人”。如果說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莊子就是道家的化身。莊子留給我們的,是他那些充滿了寓言和小故事的文章。莊子一生窮困潦倒,卻能超越貧困樂在其中,莊子能言善辯,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嘲諷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莊子的文章充滿了天馬行空的想象,充滿了尖酸刻薄的諷刺和挖苦。他的所做所為,經(jīng)常令人瞠目結舌,又令人拍案叫絕。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祿,甚至對于死亡,他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
在本書中,于丹延續(xù)講述《論語》的方法,以現(xiàn)代的視角來講述莊子的思想。在《于丹〈莊子〉心得》中,她將主線放在莊子的“逍遙游”上。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一生是幸福的,是有效率的,于丹認為,只有真正清醒地認知了自己,才可能獲得成功的人生。而認識自己,卻是一件非常難做到的事。“這部書里,真正流傳下來的思想,應該是天地自在逍遙游,而這樣一番逍遙游里,莊子他看破的東西太多太多。”于丹說,莊子寫在書里面的東西,看起來漫無邊際,但其實其中蘊含有大智慧。“莊子這個人在天地之間,可以說看破了生死,超越了名利,看透了這一切一切。”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有以下內容:
莊子何其人:人們把孔子稱為“圣人”,卻把莊子稱為“神人”,二人分別是儒家和道家的化身。莊子思想中*重要的東西就是他的《逍遙游》。
境界有大小:所有的榮華富貴,是非紛爭都是毫無意義的,當你具有大境界時,才能理解什么叫做天生我材必有用,才能有一個快樂的人生。
感悟與超越:要想真正感悟“逍遙游”的境界,就一定要能夠超越名利。而有一個淡薄的心態(tài),是超越名利的基礎。
認識你自己:我們習慣于自以為是,就會好心辦壞事。我們又經(jīng)常會被外部評價所影響,不能真正認知自己的內心,在所謂的潮流中迷失了自己。
總有路可走:莊子借用了一個個外表丑陋近乎猙獰的怪人,來表達了自己的一個觀點:無論人生遇到什么情況,世界上總有路可走。
談笑論生死:莊子之所以能夠笑談生死,是因為他悟出了生死的真諦,那就是,生和死,不過是一個形態(tài)的變化。
堅持與順應:“內不化”就是不要受變化萬千的外部世界影響,“外化”就是對于外在的社會環(huán)境要通達順應,否則將無法在社會中安身立命。
本性與物性:人的物質欲望是沒有止境的,在瘋狂追求物質利益的同時,人們也就失去了幸福的生活。
心態(tài)與狀態(tài):決定人生成功的,絕不僅僅是才能和技巧,而是一個人面對生活的心態(tài)。
大道與自然:《莊子》寓言故事無論是尖酸刻薄,還是諷刺挖苦,奧秘只有一個,那就是“大道合乎自然”。
于丹莊子心得 目錄
莊子何其人
境界有大小
感悟與超越
認識你自己
總有路可走
談笑論生死
堅持與順應
本性與悟性
心態(tài)與狀態(tài)
大道與自然
《莊子》原文
于丹莊子心得 節(jié)選
我有一個朋友,是做媒體出身的,后來開始從事房地產業(yè),資產越做越大,事業(yè)越來越成功。他離開媒體的時候非常痛苦,因為媒體是他*喜歡的事業(yè)。但是為什么要去做房地產呢?他說:因為我要為我的家庭和將有的孩子負責,要給他們幸福的生活。所以,我違背我的心,我必須要有更多的金錢。
他結了婚,有了一個非常可愛的兒子,錢掙得也很多了,生活也應該挺好的。忽然,他告訴我,他要移民了,去一個很遠很遠的國家,而且是先讓他的妻子帶著孩子去,而他自己還要留在國內掙錢。我問他:你那么喜歡你的妻子、兒子,為什么要搞得這么妻離子散的啊?
他的回答大家可能想不到。他說:以我們家現(xiàn)在的家產,這個孩子如果在國內上學的話,我每天都會擔心孩子被綁架。所以,我要把他們送走。
這就是我們身邊的故事。“利”,真的是越大越好嗎?
莊子把這些東西看得很淡了。“利”束縛不了他。為“利”辛苦,為“利”奔波,卻喪失了自己很多的自由、很多的快樂,“心為形役”,太不值得了。
俗話說:“雁過留聲,人過留名”,破利不容易,破名就更難了,有多少人可能不為利所惑,卻為名所累。即使一個高潔之士,也希望名垂青史。
那么,莊子是不是在乎名分呢?在高官美譽面前,莊子會采取一種什么樣的態(tài)度呢?
名利名利,破名比破利還要難。很多人可以不為金錢所動,但是,卻難過名這一關。
古往今來,有多少文臣武將一生追求的,就是死后追封的一個謚號,君王封他忠,封他孝,封他文,封他武,等等,等等。當這個謚號刻上墓志銘,大概生前的一切失落都在這一個永恒的墓碑上得到了補償。
辛棄疾說:“……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fā)生!”一生就這么過去了。
莊子在乎名嗎?我們知道,莊子這個人好學深思,富有雄才大略,但是他不愛說。
莊子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所以他不愛說什么。
《秋水》篇里記載了這么一個故事:
莊子有個好朋友,名叫惠施,人稱惠子。惠施當時就是個天下有名的雄辯家。
惠子在梁國做宰相,莊子就去梁國看望他。當時就有人跑去跟惠子說:莊子這個人來這里,是要代替你做梁國宰相。
那惠子一聽,心里就害怕了。于是,就發(fā)動他手底下的人到全國去找莊子,一連找了三天三夜。他一定要找到莊子,千萬不能讓他直接見梁王,萬一梁王真的把相位給他,自己怎么辦呢?
莊子聽說這個事,就自己直接去找惠子,說:“南方有一只鳥,名叫。這從南海飛到北海,不是梧桐樹它不停下來休息,不是竹子的果實它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它不喝。它是這樣一只圣潔的鳥。有一只貓頭鷹找到一只腐爛的老鼠,抬頭看見剛剛飛過,就仰頭看著,大喊一聲:‘嚇!’惠子啊,你現(xiàn)在這么興師動眾地找我,是用你的梁國來嚇唬我嗎?”
其實,這就是莊子眼中的名。梁國相位,在他看來,就是一個腐爛的老鼠。
也許有人說,梁國這么一個小國的相位,莊子可能也不在乎。其實,還有更大的相位送上門來的。
《秋水》篇里講了這么一個故事:
大家知道,戰(zhàn)國時期,楚國是個大國。那天,莊子正逍逍遙遙在濮水上釣魚呢。楚王派了兩個大夫去到莊子那里,畢恭畢敬地說:“想要用我們國家的事勞煩先生您啊!”話說得很客氣,就是想要請他出山為相,希望把楚國的相位授給他。
莊子手拿魚竿,頭也不回,說:“我聽說楚國有一只神龜,死了都三千年了,楚王還把它包上,藏在盒子里,放在廟堂之上。你們說,這只龜是愿意死了留下骨頭被人尊貴呢,還是愿意活著拖著尾巴在泥地里爬呢?”
兩個大夫回答:“當然是愿意活著在泥地里爬啊!”
莊子說:“那好吧,你們請便吧,讓我拖著尾巴在泥地里活著吧!”
這就是莊子對送上門來的名的態(tài)度。
人心為什么有自由?因為人可以不在乎。人的一生只能被你真正在乎的事情拘束住。如果你不在乎,那么,還有什么可以束縛你?
在很多時候,人生的勞頓要先問一問目的是什么。也許有一個很高尚的回答,為了家人的幸福,為了單位的成功,為了貢獻社會,等等。但是,背后潛在的動機是什么?我們每個人都問問內心:我們是不是給名和利在找一個堂而皇之的托辭?人生的很多時候,我們就是因為被名利一步一步吸引著,陷進一種無事忙的人生循環(huán)。
大家知道,人有時候會有一股無名火。你心里不痛快,可又不能跟別人說,于是一個小小的事情就可以點燃導火索,讓這無名火轟然燃燒起來。
比如有一家公司,地位*高的是老板。老板因為某件事情不順利,就隨意指責呵斥下屬:這個工作你為什么做不好?你的執(zhí)行力為什么這么差?回去自己反省!趕緊寫一份檢查!明天你要加班,把這個事情做好!
下屬無話可講,只能唯唯諾諾,點頭稱是。回家以后,這股無名火怎么辦呢?就開始跟老婆喊:我辛辛苦苦在外掙錢,撐著這個家,讓你能過這么好的日子。你呢?家沒管好,孩子也沒管好。你就讓我就過這樣的生活嗎?把老婆臭罵一頓。
老婆只好點頭哈腰,因為每個月要從丈夫手里拿錢。但是,心里又委屈,不平衡,無名火無處發(fā)泄,見到孩子進門,就去訓孩子:我為你這么辛苦,我這一生都付出了,如此操勞,你學習還不努力!你現(xiàn)在這個成績,對得起我嗎?
孩子沒頭沒腦挨一頓罵,心里憤怒,又不敢跟媽媽吵,回頭就罵家里的小狗,一生氣又把小狗給打一頓。
狗得聽主人的,它也有無名火,等一出門,無名火就撒在野貓的身上,追著野貓要咬。
貓知道打不過狗,也只好忍氣吞聲,就拼命地到處想去找耗子。只有在耗子的身上,貓的憤怒才能得到宣泄。
一個老板的憤怒跟一個耗子的委屈之間,到底有多少個環(huán)節(jié)呢?憤怒把他們連接在一起。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心里都可能有無名火,我們真的想讓自己平息嗎?
是別人給我們這么多委屈呢,還是我們自己看不破名與利呢?
于丹莊子心得 作者簡介
于丹,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影視學博士。
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助理、影視傳媒系系主任。教授“中國古典文學”、“影視學概論”、“電視理論思潮”等課程,參與大型理論工程——“北京師范大學影視藝術學科基礎教程系列教材”和“中國影視美學叢書”的編著工作。曾獲得1996年度北京市優(yōu)秀教學獎,2001年度中國寶鋼教育基金勵耘獎、北京師范大學十佳優(yōu)秀教師獎等多種獎項。出版《形象 品牌 競爭力》、《于丹<論語>心得》等專著多部,在《中國社會科學》、《文藝研究》、《現(xiàn)代傳播》等學術刊物上發(fā)表專業(yè)論文十余萬字。
古典文化研究者和傳播者。2006年“十一”黃金假日期間在央視《百家講壇》欄目解讀《論語》心得、2007年春節(jié)期間在《百家講壇》欄目解讀《莊子》心得,均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莉莉和章魚
- >
山海經(jīng)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詩經(jīng)-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