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網小程序
一鍵登錄
更方便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愛因斯坦在中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2840578
- 條形碼:9787542840578 ; 978-7-5428-4057-8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愛因斯坦在中國 內容簡介
本書由作者在其博士論文的基礎上改寫而成,系**部論述中國接納愛因斯坦及其相對論歷程的專著。愛因斯坦及其相對論,在世界范圍內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本書以大量的原始文獻和史料為基礎,揭示了愛因斯坦及其相對論在中國傳播的曲折歷程,探討了中國吸收相對論的特點,分析了1917—1979的60余年間,中國公眾表現出的對愛因斯坦和相對論幾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及其轉變原因。本書收錄了唯一一張愛因斯坦在上海的圖片。
愛因斯坦在中國 目錄
對本書的評價
內容提要
作者簡介
中文版說明
致謝
前言
第1章 西方物理學傳入中國
1.1 耶穌會士的介紹
1.2 19世紀的科學翻譯
1.3 物理學教育的開始
第2章 中國擁抱相對論
2.1 相對論初現于中國
2.2 中國的**場相對論演講
2.3 “五四運動”的影響
2.4 作為科學革命者的愛因斯坦
2.5 羅素在中國的演講
2.6 愛因斯坦承諾訪問北京
2.7 日本的學術影響
第3章 相對論傳播和研究的6位先驅
3.1 李芳柏的電磁自然觀
3.2 夏元琛的“以太”情結
3.3 周昌壽敏銳而有洞察力的介紹
3.4 魏嗣鑾和德國的影響
3.5 周培源的相對論理論研究
3.6 游學四方的束星北
3.7 相對論的吸收
第4章 從杰出的物理學家到“渺小的哲學家”
4.1 愛因斯坦的早期形象
4.2 愛因斯坦對上海的印象
4.3 科學和玄學之爭
4.4 愛因斯坦對中國人民的聲援
4.5 愛因斯坦的社會和政治思想
4.6 愛因斯坦的形象蒙污
4.7 愛因斯坦研究重現中國
第5章 愛因斯坦:從批判中重生的偶像
5.1 北京的批判運動
5.2 上海的批判運動
5.3 《愛因斯坦文集》的出版
5.4 《物理》雜志上的相對論“討論”
5.5 重新評價愛因斯坦
結語
縮略語
注釋
附錄1 參考文獻
附錄2 1917—1949年出版的關于相對論和愛因斯坦的中文文獻
附錄3 蔡元培1932年致愛因斯坦等的電報
附錄4 周培源1938年致愛因斯坦的信
附錄5 束星北1943年致愛因斯坦的信
附錄6 對附錄5的評注
內容提要
作者簡介
中文版說明
致謝
前言
第1章 西方物理學傳入中國
1.1 耶穌會士的介紹
1.2 19世紀的科學翻譯
1.3 物理學教育的開始
第2章 中國擁抱相對論
2.1 相對論初現于中國
2.2 中國的**場相對論演講
2.3 “五四運動”的影響
2.4 作為科學革命者的愛因斯坦
2.5 羅素在中國的演講
2.6 愛因斯坦承諾訪問北京
2.7 日本的學術影響
第3章 相對論傳播和研究的6位先驅
3.1 李芳柏的電磁自然觀
3.2 夏元琛的“以太”情結
3.3 周昌壽敏銳而有洞察力的介紹
3.4 魏嗣鑾和德國的影響
3.5 周培源的相對論理論研究
3.6 游學四方的束星北
3.7 相對論的吸收
第4章 從杰出的物理學家到“渺小的哲學家”
4.1 愛因斯坦的早期形象
4.2 愛因斯坦對上海的印象
4.3 科學和玄學之爭
4.4 愛因斯坦對中國人民的聲援
4.5 愛因斯坦的社會和政治思想
4.6 愛因斯坦的形象蒙污
4.7 愛因斯坦研究重現中國
第5章 愛因斯坦:從批判中重生的偶像
5.1 北京的批判運動
5.2 上海的批判運動
5.3 《愛因斯坦文集》的出版
5.4 《物理》雜志上的相對論“討論”
5.5 重新評價愛因斯坦
結語
縮略語
注釋
附錄1 參考文獻
附錄2 1917—1949年出版的關于相對論和愛因斯坦的中文文獻
附錄3 蔡元培1932年致愛因斯坦等的電報
附錄4 周培源1938年致愛因斯坦的信
附錄5 束星北1943年致愛因斯坦的信
附錄6 對附錄5的評注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山海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莉莉和章魚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