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蘇格蘭女王的悲劇:瑪麗.斯圖亞特傳 版權信息
- ISBN:7807060638
- 條形碼:9787807060635 ; 978-7-80706-063-5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蘇格蘭女王的悲劇:瑪麗.斯圖亞特傳 本書特色
歷史問題有時具有謎的無窮無盡的魅力,瑪麗·斯圖亞特一生的悲劇劇就是典型而出色的一例。在歷史上,大概沒有一個女人像她那樣引出了如此之多的著述——戲劇、小說、傳記和論文。三百多年來,她沒完沒了地撥動作家的心弦,吸引學者的興趣,她的形象至今以不減當年的力量揪住我們的心…… 《蘇格蘭女王的悲劇:瑪麗斯圖亞特傳》是奧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傳記作品之一。本書通過對蘇格蘭女王瑪麗·斯圖亞特一生精彩而又詳細的敘述,展示了整個伊麗莎白時代的英國社會全景。在外臨強敵和內面宗教矛盾的情勢下,伊麗莎白的文韜武略大顯身手,并終將開辟了昌明盛世,為以后大大擴張的英帝國開了先聲。茨威格在詳實史料的基礎上,既將伊麗莎白與瑪麗的矛盾置于上述的大背景中,又將這種矛盾始終圍繞于兩個同樣掌握權力,但生活截然不同的女人之間的爭斗,使作品的可讀性與感染力大大增加。
蘇格蘭女王的悲劇:瑪麗.斯圖亞特傳 內容簡介
歷史問題有時具有謎的無窮無盡的魅力,瑪麗·斯圖亞特一生的悲劇劇就是典型而出色的一例。在歷史上,大概沒有一個女人像她那樣引出了如此之多的著述——戲劇、小說、傳記和論文。三百多年來,她沒完沒了地撥動作家的心弦,吸引學者的興趣,她的形象至今以不減當年的力量揪住我們的心……
《蘇格蘭女王的悲劇:瑪麗斯圖亞特傳》是奧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傳記作品之一。本書通過對蘇格蘭女王瑪麗·斯圖亞特一生精彩而又詳細的敘述,展示了整個伊麗莎白時代的英國社會全景。在外臨強敵和內面宗教矛盾的情勢下,伊麗莎白的文韜武略大顯身手,并終將開辟了昌明盛世,為以后大大擴張的英帝國開了先聲。茨威格在詳實史料的基礎上,既將伊麗莎白與瑪麗的矛盾置于上述的大背景中,又將這種矛盾始終圍繞于兩個同樣掌握權力,但生活截然不同的女人之間的爭斗,使作品的可讀性與感染力大大增加。
蘇格蘭女王的悲劇:瑪麗.斯圖亞特傳 目錄
人物表
**章 沖齡踐祚
1542年-1548年
第二章 少小在法國
1548年-1559年
第三章 孀居的王后和在位的女王
1560年7月-1561年8月
第四章 回到蘇格蘭
1561年8月
第五章 巨石滾動
1561年-1563年
第六章 政治新娘拍賣行中的熱鬧
1563年-1565年
第七章 再嫁
1565年
第八章 霍利魯德的險惡之夜
1566年3月9日
第九章 忠誠的叛徒
1566年3月-6月
第十章 難以穿越的密林
1566年7月-圣誕節
第十一章 愛情的悲劇
1566年、1567年
第十二章 走向謀殺
1567年1月22日一同年2月9曰
第十三章 上帝要誰滅亡,必先叫他瘋狂
1567年2月-4月
第十四章 走投無路
1567年4月-6月
第十五章 廢黜
1567年夏
第十六章 失去自由
1567年夏-1568年夏
第十七章 流亡女王的套索
1568年5月16日一6月28日
第十八章 套索收緊
1568年7月-1569年1月
第十九章 幽居
1569年-1584年
第二十章 *后一圈
1584年一1585年
第二十一章 走向結局
1585年9月-1586年8月
第二十二章 伊麗莎白的矛盾心理
1586年8月-1587年2月
第二十三章 我的終結便是我的開始
1587年2月81日
獨幕喜劇
1587年-1603年
蘇格蘭女王的悲劇:瑪麗.斯圖亞特傳 節選
這種壓倒一切的侮辱她片刻都不會容忍。諸如此類的大逆不道必須立刻制止,徹底杜絕。她知道該找誰,知道是那個異端教會的大胡子在挑唆民眾反對她的宗教,是他把那一幫瀆神者派到她家里來的。得好好教訓他一頓,馬上教訓!瑪麗斯圖亞特是由法國的絕對專制政體傳統哺育起來的,從小看慣了絕對服從,在神恩不可剝奪的概念中長大,無法想象她的臣民中居然有人,居然有那么一個普通老百姓拂逆她的圣意。她萬萬料不到會有人膽敢公開甚至粗魯地反抗她。而約翰諾克斯正是要這樣;他急煎煎地想斗一斗:“ 那出身高貴的貴族女子,她的漂亮臉蛋能叫我害怕嗎!我在許許多多憤怒的男子漢面前都不曾低下過頭,不曾可恥地膽怯過!”他興奮地趕往王宮,因為爭論(他自以為是為了上帝)是狂熱者*喜歡的事情。如果上帝把王冠賜給了帝王,那么,他賜給他的牧人和使者的則是火熱的言詞。在約翰-諾克斯的眼里,“禮拜堂”的教士要高于國王,因為教士是上帝的權利的衛士。他的事業是捍衛上帝在人間的統治。他毫不猶豫地用他憤怒的重甸甸的大棒子敲打桀驁不馴者,就像遠古時代的撒母耳和((圣經》中的法官。于是,出現了一幅與《舊約》一模一樣的場面:國王的高傲和教士的驕矜發生正面的沖突。在這場沖突中,不是一個女子同一個男人比個高低。不是的,是兩種古老的思想又一次(不知是多少回了!)激烈地交鋒。談話一開頭,瑪麗斯圖亞特十分溫和。她尋求相互理解,強壓怒火,因為她希望國家太平。她彬彬有禮地開始談判。但是約翰諾克斯壓根兒不打算彬彬有禮;他要向這“異教徒 ”證明他絕不向現世界的強者低頭。陰沉而沉默,不像是被告而像是原告,他聽女王責備他撰寫的那本否定婦女有權繼承王位的著作《反對駭人聽聞的女人統治的**聲號角》。這個諾克斯日后為了這本書低三下四地向新教徒伊麗莎白乞求原諒;而此時此刻,在他的“教皇黨”女王面前,卻固執己見,含含混混地說了些道理。唇槍舌劍,兩人爭辯了起來。瑪麗斯圖亞特直截了當地問諾克斯:臣民是否有義務服從自己的君主?瑪麗-斯圖亞特指望他回答:是的,有義務。然而這老滑頭沒有這么說,而是講了一則寓言,通過寓言制約了服從的必要性:一個父親發了瘋,想殺死他的兒女,這時候他的兒女有權捆住他的手腳,奪走他的劍。如果王公們摧殘上帝的兒女,上帝的兒女也有權反抗他們的迫害。女王馬上感覺到這保留說法隱含著這個神權論者對她的統治權的抗議。 “這么說,”她追問,“我的臣民應該服從你而不是我?是你管我而不是我管你?”約翰‘諾克斯的觀點其實正是這樣,但他當著梅里的面有所顧忌,不愿意把他的觀點說出來。 “不,”他支支吾吾地說,“王公和他們的臣民都應當服從上帝。國王們應該成為教會的贍養者,而女王或王后應該成為教會的乳母。” “我可不想喂你們的教會,”女王被諾克斯的含糊其辭的回答所激怒,駁了他一句,“我愿意關懷羅馬天主教會;在我眼里,它是唯一的神的教會。”總之,這兩個對手短兵相接。爭論鬧僵了,因為虔誠的天主教徒和狂熱的新教徒不可能達成理解。諾克斯的無禮越走越遠,竟把羅馬天主教會說成是不配做上帝未婚妻的淫婦。當女王禁止他使用這一類侮辱她的良知的字眼時,他悍然回答:“良知需要認識。”——他可是害怕女王恰恰缺乏認識。這么一來,**次談話沒有取得和解而是加深了彼此間的敵意。諾克斯如今體會到“撒旦是強大的”,年輕的女王絕不會屈從他。“這回解釋,我遇到了在這等不成熟的年齡的人身上從來沒有見過的果敢。從這一天開始,我同宮廷徹底決裂,宮廷也同我徹底決裂。”他怒氣沖沖地寫道。不過,那年輕的女子也是初次意識到她的王權的限度。諾克斯高傲地昂著頭離開王宮,由于反抗了女王而洋洋得意。瑪麗.斯圖亞特茫然地瞧著他的背影,感覺到自己的無奈,淌下了痛苦的眼淚。這不是她*后一回流淚。她不久便懂得權力不是從娘胎里繼承來的,而是要靠一次又一次的斗爭和屈辱去不斷贏得。 P42-43
- >
經典常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回憶愛瑪儂
- >
巴金-再思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姑媽的寶刀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