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全宋詩(55) 內容簡介
一、《全宋詩》匯集有宋一代詩歌,長篇短制,細大不捐,斷章殘句,在所必録。以人系詩,以詩存人,旨在保存一代文獻。二、宋人詩集,逸佚良多,單篇零句,散見頗廣,一時爬羅,實難罄盡。茲以傳世詩集及輯佚大宗纂為正編,嗣后續有所得,另纂補編。三、《全宋詩》收錄斷限,凡唐五代人入宋以后有詩者,將其入宋以前所作之詩一并收錄;凡宋亡以前有詩者,將其入元以后所作之詩一并收錄;其人或入或出,雖歷經宋朝,而無宋時詩作,一概不錄,如其詩寫作時代難以確定,則從寬收入。四、五代十國入宋之君王,遼、金兩國全部作者,其人其詩,本書概不闌入。五、本書編次,以作者生年先后為序。生年難以確考者,或參以卒年,或參以登第、仕履之年,或參以其親屬、交游之有關年代,略推其大約生年,據以編次。世次一無可考者,另立專卷,編于書末。六、凡作者悉稱本名或通用名,宗室諸王亦同此例,唯帝王后妃則用廟號、封號。方外僧尼,一般于法名上冠以釋字,裨便識別。道術之士,仍以本姓名立目。七、帝王、宗室、釋道、閨秀之屬,分別次于同時作者之間,不立專卷。無名氏詩人,有人際關系可考者,隨關涉之人編于相應之處;無人際關系可考者,另立專卷,編于書末,其中有世次可考者居前,無世次可考者居后。八、詩人小傳,寫明生卒年代、字號、籍里、科第、主要仕履、封贈、著述。凡正史有傳者約略言之,無傳者依據有關史料撮述其要,注明出處。舊說有誤者正之,文獻不足者闕之,異說可參者并存之。要必言出有據,無征不信。九、本書按作者時序,總分為若干卷,或數家合為一卷,或一家分為數卷,其原則一以詩章多寡為準,一以別集原卷為據。詩篇目次,凡據別集、總集錄入者,悉仍其舊,或分體,或分類,或編年,不求劃一。個別增補較多者,予以重編。雜取諸書者,先編整詩,后編零句,詩、句一般各以有題者居前,無題者(一律稱“詩一首”)居后,但同出一書者,則歸一按序編次,不受此限。有題、無題兩類中又略以所出書成書先后為序。聯句詩依其原來出處保存各家集中,不刪重復.參與聯句的各家,在其名下重出該詩,如編排相次,則僅保存詩題,注明參見。十、本書重于校勘。凡成集之作,必考察版本源流,選擇善本、足本為底本,確定有價值的本子為參校本,比勘對校,并于詩人小傳之后專段敘述版本依據。凡輯錄之詩,酌情略作他校。出校以校是非為主,酌校異同,務求簡明。校語隨文夾注當字之下。十一、本書所收各家詩,無論綠自別集,抑或輯自他書,均詳注出處。凡舊籍中一詩互見數人集中或名下而難以確定歸屬者,一律重收,各于題下互注又見。凡可確證系他人之詩而誤收或誤題者,則移入存目,并說明原由。凡舊籍誤收、誤題之詩系非宋人之作而不見本書者,則刪歸附錄,略作辨正。十二、凡仙鬼、夢幻依托詩,小說中虛擬之宋人詩,另立專卷,編于書未。
全宋詩(55) 目錄
高翥(三四一一七)
釋法薰(三四一四八)
喻峙(三四一八四)
丁伯桂
劉天益(三四一八五)
吳振
王容(三四一八六)
徐文卿
陳洵直(三四一八八)
郢州太守(三四一九四)
楊幼輿
幸元龍(三四一九五)
史彌堅
周端朝(三四一九六)
鄒應龍(三四一九七)
趙汝燧(三四一九九)
趙汝域(三四二六0)
鄭性之(三四二六一)
陳延齡
高定子(三四二六三)
一局伯易
一尚載(三四二六四)
盧孝孫
張翼(三四二六五)
吳駟
李儒用
黃綮(一二四二六六)
黃監
阮文卿(三四二六七)
劉鎮
陳襃(三四二六九)
陳俞
陶崇《三四二七)
沈誠
楊聽(三四二七二)
劉寅
張安修(三四二七三)
王遂(三四二七四)
蘇植(三四二八九)
黃崇義
樂章(三四二九0)
饒魯
韓某(三四二九二)
毛方平
楊承祖(三四二九三)
……
全宋詩(55) 節選
全宋詩卷二八五八高翥一高翥《一一七0——二四一),字九萬,號菊澗,余姚(今屬浙江》人。幼習科舉,應試不第棄去,以教授為業。因慕禽鳥信天緣習性,名其居處為信天巢,與詩友唱酬為樂。晚年居西湖,理宗淳佑元年卒,年七十二。有《菊澗集》二十卷,已佚。《南宋六十家小集》中收有《菊澗小集》一卷,《中興群公吟稿》中收其詩二卷。清康熙時裔孫高士奇輯為《信天巢遺稿》。事見《信天巢遺稿》卷首高士奇序。……
- >
莉莉和章魚
- >
山海經
- >
經典常談
- >
巴金-再思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自卑與超越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