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羅哲文-中國文博名家畫傳 版權信息
- ISBN:7501019568
- 條形碼:9787501019564 ; 978-7-5010-1956-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羅哲文-中國文博名家畫傳 目錄
一 早年往事(公元1924~1940年)
二 考人營造學社(公元1940~1946年)
三 在清華的歲月(公元1946—1950年)
四 局里的年輕專家(公元1950—1966年)
五 放逐牛棚別有天(公元1966~1972年)
六 神州踏遍人未老(公元1972年至今)
七 業守精勤享盛名(公元1950年至今)
(一)猶領風騷營造史——新中國古代建筑維修的組織者
(二)繼揚眾志長城魂——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的守望者
(三)古建攝影樂不疲——中國古代建筑攝影領域的開拓者
(四)漫卷詩書奏凱旋——潛心于詩壇與書界的耕耘者
結 語
附 錄
(一)自選詩詞集
(二)生平簡表
后 記
羅哲文-中國文博名家畫傳 節選
羅哲文的青少年時代是在舊中國軍閥混戰和日寇入侵的動蕩歲月中度過 的。他出生在四川南部山青水秀的歷史文化名城宜賓。這座緊鄰滇、黔的巴 蜀邊城,位于岷江與金沙江的匯合處,三面環水,背靠翠屏山,倚山扼江, 形勢險秀,為長江上游的港口重鎮。它往西,沿長江溯源而上,可達風景秀 麗的樂山、峨眉山以及地廣人稀的甘孜、阿壩藏區;它向東,從長江順流而 下,可到瀘州、重慶等繁華之邑;它朝北,經陸路可達自貢、內江、資陽和 蜀地的中心城市成都;它到南,順陸路可通云貴高原和西南邊陲。如此發達 而便捷的水路與陸路交通,使其在歷史的演變中十分自然地成為商賈云集、 物產富饒的兵家必爭之地(圖一)。 據羅哲文回憶,他的祖輩并非土生土長的四川人,而是清初“湖廣填四 川”的大規模移民時,沿長江遷徙而來的客家人。入蜀以后,羅氏家族逐漸 在宜賓西北、緊靠樂山的邊遠山區安居下來,繁衍生息,世代以農耕為業。 公元1890年(清光緒十六年),當他的父親羅樹培(曾用名為羅明德)出生時, 羅家的生活已十分拮據。羅樹培從小到大,只上過時間不長的私塾,沒有讀 過太多的書,年齡稍長便跟著大人在家務農。如果不是清末席卷全川的轟轟 烈烈的“保路”風潮,他將同常人一樣在鄉間田野默默無聞地終其一生。可 是,歷史的車輪正好駛進了風云翻滾的公元20世紀初葉。此時,晚清王朝已 經處于風雨飄搖之中。西方列強通過公元1840年的**次鴉片戰爭敲開古老 中國的大門以后,經過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和八國聯 軍的入侵,迫使清王朝簽定了《南京條約》、《北京條約》、《馬關條約》 和《辛丑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的條約。西方殖民者索取巨額賠款,強占中 國領土,瓜分勢力范圍,進而發展到掠奪物產資源和爭搶修建各地鐵路的權 力……面對深重的民族災難和清王朝的腐敗無能,在貧窮和痛苦中掙扎的廣 大民眾日益覺醒。他們揭竿起義,奮起反抗,規模不等的農民起義此起彼伏 。許多仁人志士開始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資產階級的改良與革命風潮已從 星星之火變成了燎原之勢。盡管巴蜀位于華夏腹地,四面環山,交通不便, 信息閉塞,民風淳樸,對外侮內患的時代巨變反應較為遲鈍,普通百姓一直 想保守“天府之國”長期蘊育出來的那份閑適和寧靜,但是這塊“世外桃源 ”*后也沒有幸免于列強瓜分的魔爪。 P6-7
- >
月亮虎
- >
煙與鏡
- >
山海經
- >
自卑與超越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史學評論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