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貨幣大歷史:金融霸權與大國興衰六百年
-
>
(精)方力鈞作品圖錄
-
>
《藏書報》2021合訂本
-
>
(精)中國當代書畫名家作品集·范碩:書法卷+繪畫卷(全2卷)
-
>
(噴繪樓閣版)女主臨朝:武則天的權力之路
-
>
書里掉出來一只狼+狼的故事-全2冊
-
>
奇思妙想創意玩具書(精裝4冊)
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發生論 版權信息
- ISBN:756335817X
- 條形碼:9787563358175 ; 978-7-5633-5817-5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發生論 內容簡介
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確是自《詩經》以來我國數千年漫長的文學歷史中
極其特殊的一個文學階段。近代新聞、出版業的興盛,使文學傳播手段大大
提高;1905年傳統科舉制度的廢除,“新教育”在改變著人才培養方式的同
時,也大大地擴展了作者隊伍與讀者群體;稿費制度的確立,使作家的精神
產品可以直接轉化為生活資料,中國文學史上**次擁有了真正意義_上的
職業作家……這都是二十世紀中國文學根本區別于傳統文學的地方。如何來
觀照這些特殊的文學現象?并如何使自己的研究能夠建立起與這一時期文學
嶄新的有機聯系?一切偏重于文學本體研究的批評方法與體系,諸如精神分
析方法、原型(神話)批評方法、形式主義、語義符號學、結構主義、詮釋學
,等等,都可能會偏執于一端而不能全面地作出評價。因為它需要回答的是
一個“它是為何產生并如何生成”的問題,而不是對某一部作品或某一個文
學流派進行的具體研究。這自然就需要一個涵蓋面極廣、并能真正體現與這
一時期文學存在對應關系的分析視點與研究手段。
在這里,率先在西方興起的文藝社會學極具啟迪意義。法國當代評論家
埃斯卡皮認為:“一方面是文學的專業化,另一方面是文學的廣為傳播,兩
者在1800年前后達到了臨界點。正是在這時,文學開始意識到了自己的社會
尺度。”埃斯卡皮是在評價著名文藝社會學家斯達爾夫人時說這番話的。在
1800年,斯達爾夫人出版了《從文學與社會制度的關系論文學》一書,首次
嘗試把文學與社會這兩個概念結合起來做系統的研究,被譽為文學批評史上
**部專門論述文學與社會之間關系的巨著。在十八世紀的歐洲,知識的專
門化促使科學和技術活動逐漸脫離了嚴格意義上的文學,文學的范圍縮小。
然而同時,由于印刷術的改進,圖書出版業的發展,文盲的逐漸減少,從前
作為一小批文人貴族所壟斷的特權的文學變成了人數眾多的知識分子的文化
選擇。文學成為提高廣大民眾智力水準的手段。正是在這樣大的社會背景下
,將作家當做職業的人來研究,將文學作品當做傳播方式來研究,將讀者當
做文化商品的消費者來研究——這種在人們傳統的眼中頗有瀆圣之嫌的研究
方法,不僅有了可能,而且成為一種必需的工作。繼斯達爾夫人之后,特別
是自法國哲學家孔德在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創立實證社會學以來,文藝社會學
的研究領域逐漸拓展深入。在不斷完善著文藝社會學研究方法的同時,也相
當準確地映現出了西方社會中形形色色的文學面目與文學流派。
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發生論 目錄
序
緣起
上編——經濟篇
一、傳播媒介的變革與文學興盛的契機
二、稿費制度的確立與職業作家的出現
三、社會形態的嬗變與文學主題的流向
四、文體革命的要求與藝術形式的創新
中編——文化篇
一、“五四”時期現代文化心理的覺醒
二、對現代文明的反撥與民粹主義思潮
三、大后方文學:五四精神的全面萎縮
四、延安文學:農民文化的時代選擇
下編——人才篇
一、科舉制度的廢除與讀者群體的轉變
二、現代與古代不同的作家隊伍狀況
三、“五四”和新時期兩代作家的知識構成
余緒
本書主要參考書目
后記
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發生論 作者簡介
欒梅健,男,1962年生于江蘇常州。現為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當代文學創作與研究中心副主任。多次赴韓國、俄羅斯和臺灣、香港等地進行學術交流。專著有《前工業文明與中國文學》、《純與俗:文學的對應與溝通》、《通俗文學之王——包天笑》、《雨前沉思——余秋雨評傳》、《安那其的家園——巴金》等十余部。主編的教材《中國現代文學概論》(臺灣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3年)、《中國現代文學史導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在海峽兩岸廣受歡迎,影響廣泛。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二體千字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