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線裝中華國粹:晏子春秋
-
>
東坡詞
-
>
邵雍集
-
>
塞涅卡全集(1-4冊)
-
>
(精裝)古典名著普及文庫:增廣賢文·弟子規·孝經
-
>
道德經全集(全四冊)
-
>
后漢書
文心雕龍札記 內容簡介
黃侃(1886-1935),字季剛,號量守居士,出身于仁宦之門,自幼遍讀經書。青年之后,受革命思想影響,加入同盟會,積極投身新文化運動。 1914年,黃侃受聘于北京大學,講授辭章學和中國文學史,之后先后在武昌高等師范,北京師范大學任教。黃侃個性強烈,喜歡斗氣,好酒少眠,終致盛年早逝,他在有限的生命中刻苦治學,被公認為近代中國銜接古今之學術的著名學者。季剛先生繼章太炎講授《文心雕龍》時才二十八歲,風華正茂,其后匯集講義而成《札記》一書。
本書是黃侃先生在北京大學講授辭章學和中國文學史的講義,對《文心雕龍》這部中國古代*重要的文學理論專著作了細致入微的深入剖析,在中國文學史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義。一般研究者多認為,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史作為現代學科的確立,即是以黃侃在北京大學講授《文心雕龍》課程并*終寫成《文心雕龍札記》為標志的。
文心雕龍札記 目錄
黃季節、剛先生《文心雕龍札記》的學術淵源
題辭及略例
原道**
征圣第二
宗經第三
正緯第四
騷第五
明詩第六
樂府第七
詮賦第八
頌贊第九
議對第二十四
書記第二十五
神思第二十六
全性第二十七
風骨第二十八
通變第二十九
定勢第三十
情采第三十一
熔裁第三十二
聲律第三十三
章句第三十四
麗辭第三十五
比興第三十六
夸飾第三十七
事類第三十八
練字第三十九
隱秀第四十
指瑕第四十一
養氣第四十二
附會第四十三
總術第四十四
序志第五十
附錄
物色第四十六(駱鴻凱)
后記
文心雕龍札記 節選
此則凡詩皆以入錄。以其可歌,故日歌詩。劉彥和謂子政品文,詩與歌別。殆未詳考也。及后文士撰詩者眾,緣事立體,不盡施于樂府,然后詩之與歌始分區界。其號稱樂府而不能被管弦者,實與緣事立題者無殊,徒以蒙樂府之名,故亦從之入錄。蓋詩與樂府者,自其本言之,竟無區別,凡詩無不可歌,則統謂之樂府可也,自其末言之,則惟嘗被管弦者謂之樂,其未詔伶人者,遠之若曹陸依擬古題之樂府,近之若唐人自撰新題之樂府,皆當歸之于詩,不宜與樂府淆溷也。《漢書·禮樂志》惟載《房中歌》、《郊祀歌》,《宋書·樂志》稍廣之,自郊廟享宴大射鐃歌相和舞曲莫不悉載,然亦限于樂府所用而止。《隋書·經籍志》總集類有《古樂府》八卷,《樂府歌辭鈔》一卷,《歌錄》十卷,《古歌錄鈔》二卷,《晉歌章》八卷,《吳聲歌辭曲》一卷,《陳郊廟歌辭》三卷,《樂府新歌》十卷,《樂府新歌》二卷,而梁王書復有樂府歌詩以下十馀部,其所收寬狹今不可知,要之以但載樂府所用者為正。其有并載因題擬作,若后之《樂府詩集》者,蓋期于博觀,而非所以嚴區畫也。郭茂倩日:凡樂府歌辭,有因聲而作歌者,若魏之三調歌詩,因弦管金石造歌以被之,是也。有因歌而造聲者,若清商吳聲諸曲,始皆徒歌,既而被之弦管,是也。案此本《宋書·樂志》文。有有聲有辭者,若郊廟,相和、鐃歌、橫吹等曲是也。有有辭無聲者,若后人之所述作,未必盡被于金石是也。案彥和作《樂府》篇,意主于被弦管之作,然又引及子建士衡之擬作,則事謝絲管者亦附錄焉。故知詩樂界畫,漫汗難明,適與古初之義相合者已。今略區樂府以為四種:一樂府所用本曲,若漢相和歌辭,江南東光乎之類是也。二依樂府本曲以制辭,而其聲亦被弦管者,若魏武依《苦寒行》以制《北上》、魏文依《燕歌行》以制《秋風》,是也。三依樂府題以制辭,而其聲不被弦管者,若子建、士衡所作是也。四不依樂府舊題,自創新題以制辭,其聲亦不被弦管者,若杜子美《悲陳陶》諸篇、白樂天《新樂府》是也。 P29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二體千字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