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開發性金融論綱 版權信息
- ISBN:7300070876
- 條形碼:9787300070872 ; 978-7-300-07087-2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開發性金融論綱 本書特色
“在與國家開發銀行有了交往之后,我改變了自己原有的看法。”
“國家開發銀行正在開發一個精心設計的運行機制,在大型項目上促使多個企業和政府進行合作,以較強的道德準則和法律壓力來保證貸款的償還。”
“通過超邊際聯合方式進行貸款融資,國家開發銀行有效地克服了貨幣的外部性問題。”
——美國斯坦福大學羅納德·麥金農教授
“通過開發性金融的杠桿作用,中國能夠解決建設‘全面小康社會’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并實現經濟的可持續增長。”
“中國仍處于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期。在這一時期,可以利用開發性金融來逐漸建立一個架構,使市場機制得以更好地運行。”
——亞洲開發銀行原行長千野忠男
開發性金融論綱 內容簡介
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轉型經濟國家,在市場體制、基礎設施等方面仍然存在諸多制約。國家開發銀行近年來,立足中國國情,將政府目標與市場機制相結合,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開發性金融”道路。國家開發銀行與中國人民大學2004年中成立聯合課題組,經過大量調研與討論,形成了本書。全書共分為四篇,從中國改革發展的現實環境與長期融資困境出發,系統介紹了開發性金融在中國的成功實踐,在金融發展理論框架中探討了開發性金融的理論內涵,*后通過國家比較,討論了開發性金融的發展方法。全書對以國家開發銀行為主體的中國開發性金融理論與實踐進行了系統的分析、比較與總結。
開發性金融論綱 目錄
**章中國的長期融資困境是怎樣形成的
1.1中國融資體制三元重疊結構的歷史演進:財政、銀行與資本市場
1.2間接融資的困境與長期融資功能的殘缺
1.3直接融資的困境與長期融資功能的殘缺
1.4三元重疊結構的困境與“短板效應”
1.5小結
第二章為什么既有的金融體系對長期融資困境無能為力
2.1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與投融資制度安排
2.2國有銀行長期融資困境形成的根源
2.3傳統政策性銀行長期融資困境形成的根源
2.4直接融資制度為何不能解決長期融資困境
2.5既有融資制度的缺陷:一個簡要評判
2.6小結
第三章如何走出長期融資困境
3.1長期融資體制為什么沒有迅速實現市場化
3.2重新解讀政府:是被動彌補市場缺陷還是主動推進市場建設
3.3重新解讀市場:既可以“自然內生”也可以“人工培育”
3.4尋求走出“短板困境”的新金融制度框架
3.5小結
第二篇開發性金融在中國的成功實踐
第四章中國開發性金融的形成與發展
4.1開發性金融概述
4.2從政策金融開發性金融
4.3中國開發性金融的發展
4.4小結
第五章中國開發性金融機構的運行機理
5.1開發性金融機構的運行目標與指導思想
5.2中國開發性金融機構的運行基礎
5.3開發性金融機構的運行模式
5.4開發性金融機構的市場化評審體系
5.5小結
第六章中國開發性金融模式:微觀案例
6.1開發性金融與基礎設施建設:天津案例
6.2開發性金融與中小企業融資:重慶案例
6.3開發性金融與基礎設施建設:三峽案例
第三篇開發性金融內涵
第七章開發性金融與政府引導型的市場形成
7.1市場形成的三種模式
7.2中國特色的市場形成
7.3中國開發性金融與市場形成
7.4小結
第八章開發性金融與社會資本形成: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
第九章金融發展理論的新發展
第四篇政策性金融的國際比較
第十章歐美的政策性金融
第十一章亞洲的政策性金融
第十二章國際開發性金融機構
第十三章政策性金融模式:國際比較與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巴金-再思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朝聞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