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法律文化導論 版權信息
- ISBN:7562028206
- 條形碼:9787562028208 ; 978-7-5620-2820-8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法律文化導論 內容簡介
盧梭在其所著《社會契約論》中將法律分為四類,其中*為重要的是作為法律文化的法律。他寫道:“在這三種法律(政治法、民法、刑法——引者注)之外,還要加上一個第四種,而且是一切之中*重要的_種;這種法律既不是銘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銘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們的內心里;它形成了國家的真正憲法;它每天都在獲得新的力量;當其他的法律衰老或消亡的時候,它可以復活那些法律或代替那些法律,它可以保持一個民族的創制精神,而且可以不知不覺地以習慣的力量代替權威的力量。我說的就是風尚、習俗,而尤其是輿論;這個方面是我們的政論家所不認識的,但是其他一切方面的成功全都有系于此,盧梭所說的“風尚”、“習俗”、“輿論”其實就是法律文化的表現形式。
法律文化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有力量,而且這種力量異常強大。法律文化之所以力量強大,是因為它不是一個民族少數思想家、理論家頭腦中的“思想”、“理論”,而是一個民族全體成員心中賦有的集體無意識或集體意向,是“文化”。不少論者常將“思想”或“理論”與“文化”混為一談,相互等同,這是錯誤的。“思想”或“理論”是少數思想家、理論家自覺理性建構而成的,它可能是充滿理性的,美好的,但它同“文化”比較起來,一是缺乏力量,二是可在短時間內發生變化。譬如以“階級斗爭為綱”“理論”,我們在幾年內就可以使其變化。但“文化”就不同了,它是相當穩定的,并因其主體的眾多(全民族成員)而非常有力量。“文化”的有力量特征使得“其他一切方面的成功全都有系于此。”因而,作為中國新型社會結構形式的法治能否成功,也可以說就系于一種新的法律文化能否在中國這塊古老的土地上建構起來。沒有寫在民族全體成員心中的法律文化的支撐,作為制度的法治是不穩固的。
因此,必須對法律文化加以理性自覺。對法律文化進行理性自覺顯然屬于“思想”或“理性”活動。盡管“理論”的力量有限,但“理論”、“思想”可以轉化為“文化”。“思想”轉化為“文化”。“思想”的力量才會變得強大起來。我們對“法律文化”進行理論研究,就是想使我們的“思想”能夠轉化為“文化”,成為法治強大的文化心理和精神支撐。
中國建構法治社會所遇到的法律文化有兩套,一套是中國傳統法律文化,一套是西方法律文化,而中國的法治更多地須從西方移植,這是中國人不可避免的宿命,就好像市場經濟,中國人避了幾十年仍避不過去一樣。然而,西方法律文化在西方是“文化”,但在中國仍然是“思想”或“理論”。如何在中國將西方法律文化從“思想”轉化為“文化”,這是知識分子所要做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頗有文化啟蒙、文明更新意義的工作。
《法律文化導論》所要做的工作就是這樣一項重要工作。我們這項“理論”工作所依據的哲學基礎,是我們近數十年來思考的“一體雙元哲學”。“一體”即人是本體,特別是有個性的個人是本體,“雙元”則指個人的感性經驗存在和理性超驗存在。在此種哲學看來,社會的一切制度建構之終極目的是成全個人自由,當然這里的個人是平等的個人。一切有背于個人自由這一終極目的的制度建構都可以叫“異化”。“法律文化”也可以說是人們心中的內隱性制度,因而它也應以個人自由為終極價值,個人自由正是我們在本書中所圍繞的軸心性價值。我們力圖在中國人心目中建構起這一核心價值,并使這一價值從“思想”轉化為“文化”。文化是人的內在本質和結構的對象化,而人的存在結構是由經驗的人和超驗的人構成的雙元性存在結構,因而文化也就有經驗外顯的層面和超驗內隱的層面。書中對法律文化的討論既注重了其外顯經驗層面.又倚重超驗內隱層面。從前者看我們在書中討論了法律文化的經驗性基礎和條件,如法律文化的社會、經濟、政治基礎和條件,這些討論展開于第十、十二、十三諸章;從后者看我們討論了法律文化的超驗性根據和前提,如哲學的、文化觀念的根據和前提,這些討論展開于第二、三、四、五、六、七諸章中。對法律文化概念本身我們在第六、七兩章作了不同視域的討論。兩種視域中的文化概念當然是有一些差異的,其中文化學視域中的法律文化概念側重于狹義的又化概念,這樣的法律文化是內在的、隱型的、精神性的存在。在*后三章中討論了法律文化的變遷和現代化問題。這是本書的大體內容架構,在此向讀者略作介紹。
法律文化導論 目錄
1 **章法律與文化
1 一、求本真于法外
3 二、情感主義文化和理智主義文化對法律的影響
6 三、特殊主義文化和普遍主義文化對法律的影響
10四、分析主義文化和整體主義文化對法律的影響
11 五、個人主義文化和權利主義文化對法律的影響
13 第二章 法律文化概念的哲學基礎
13 一、哲學與法律文化
18 二 、“一體雙元哲學”與法律文化
2l 三、法學的奧秘是哲學
48 第三章法律文化概念的形成背景
48 一、背景之一:中國社會結構現代化
53 二 、背景之二:中國法制現代化
58 三、背景之三:全球法律統一化趨勢
59 第四章法律文化概念之學緣梳理
59 一、法律文化與法律社會學
60 二、法律文化與法律哲學
61 三、法律文化與文化人類學
62 四、法律文化與比較法學
64 第五章法律文化研究的主體態度和意義
64 一、法律文化研究的主體態度
66 二、法律文化研究的意義
72 第六章實踐唯物主義視域中的法律文化描述
72 一、文化概念通俗界說
78 二、法律文化描述
97 第七章文化學視域中的法律文化闡釋
97 一、作為文化學術語的文化概念
102 二、法律文化的文化學釋義
112 三、法律文化的超自然性特質
117 第八章法律文化之結構分析
117 一、法律文化結構及要素
120 二、法律文化要素之功能結構
143 三、法律文化結構的特征
145 第九章法律文化之矛盾探討
146 一、法律文化的矛盾及其根據
154 二、法律文化矛盾探討之意義
164 第十章法律文化之社會基礎
164 一、人群共同體與法律文化
186 二、政治現代化與法制現代化
195 三、法律與社會的相互催動
207 第十一章法律文化之人性根據
207 一、法律文化史上的人性預設
213 二、人性——法律文化中不容回避的問題
221 三、人性與相關理論問題的詮釋
230 第十二章法律文化與現代性社會
232 一、從血緣關系到業緣關系
235 二、從身份關系到契約關系
239 三、從依賴關系到獨立關系
241 四、從封閉關系到開放關系
244 第十三章法律文化與現代性政治
245 一、現代民主政治的內涵
250 二、現代民主政治與現代法制
266 三、幾個值得探究的問題
278 四、現代法制呼喚民主主體
286 第十四章法律文化與現代性文化
287 一、現代文化的價值意蘊
293 二、現代文化與現代法的精神
304 三、現代文化與國家現代化及法制現代化
311四、現代文化與法律和倫理的分離
316 五、現代文化與法律的理性化、形式化
326 第十五章法律文化與現代性價值
327 一、價值與法的價值
334 一、現代法的價值——個人自由和普遍正義的統一
346 三、現代法的價值的內涵與地位
358 四、重視現代法的價值之意義
363 第十六章本土傳統法律文化之特質
364 一、本土傳統法律文化之立足點
367 二、本土傳統法律文化之價值取向
371 三、本土傳統法律文化之功能選擇
373 四、本土傳統法律文化之特征
378 五、本土傳統法律文化之結構
382 六、本土傳統法律文化之精神
387 第十七章本土法律文化轉型之歷程
387 一、中國現代法律文化的孕育
390 二、中國現代法律文化的開端
394 三、中國現代法律文化的發展與迂回
398 四、中國當代法律文化狀況及反思
405 第十八章 中國法制現代化之構想
405 一、法制現代化的含義
409 二、中國法制現代化之模式選擇
418 三、中國法制現代化之途徑探討
430 四、中國現代法律體系的建構
451 主要參考文獻
461 后記
- >
月亮虎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姑媽的寶刀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