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中美戰略關系新論 版權信息
- ISBN:7800098788
- 條形碼:9787800098789 ; 978-7-80009-878-9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美戰略關系新論 本書特色
美國對華戰略演變趨向;論中美關系未來發展的空間;中美經貿關系的趨勢與展望;布什第二任期對華政策展望;中美關系的歷史沉思:風雨兼程;布什政府的對華政策(2001——2004);
“融合戰略”傾向下的對華政策主調是積極的,但既有制度性規制,亦有協商性敦促,仍有強制性一手。
——傅夢孜《布什政府的對華政策(2001—2004)》
要推進中美關系在21世紀繼續向前發展,有賴于雙方確立積極合作、避免對抗、求同存異、培植信任的大思維。
——林利民《中美關系的歷史沉思:風雨兼程》
當前及今后必須回答的一個中心命題,是如何看待和應對中國崛起背景下的中美關系,因為中美之間的諸多結構性矛盾正是因為中國迅速崛起這個特定條件而愈益凸顯。
——袁鵬《論中美關系未來發展的空間》
中美關系目前正在越來越多地呈現出一種以“議題為導向”的關系性質。
——朱鋒《布什政府第二任期內的中美關系》
從未來相當長時間的發展態勢來看,中國對美戰略發生主動的、根本性改變的可能性較小,所以美國對華戰略的變化就成了影響中美關系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劉建飛《美國對華戰略演變趨向》
由于在國際體系中地位的不同和對利益需求的明顯差異,中美兩國不可避免產生了結構性矛盾,并在一個時期以來主要表現為中國力量上升、利益需求擴展與美國維護其霸權安排的矛盾。
——唐永勝《中美關系中的結構性矛盾及其化解》
中美戰略關系新論 內容簡介
在全球化、信息化和反恐、反擴散和新時空背景下,中美關系這一當今世界*復雜、*敏感的雙邊關系將會何去何從?是陷入傳統國際關系理論所預言的崛起大國與現存霸主必然發生沖突的“歷史周期率”,還是走向和平共處、共同繁榮的建設性合作?本書匯集了中國知名智庫、學府的30多位中青年學者的研究成果,不僅對上述大戰略問題作出全方位、多視角的回答,而且對中美關系中的臺灣、西藏、香港、經貿、人權等問題以及美國大選、臺灣院外集團等美國國內因素對中美關系的影響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分析。這是繼《反恐背景下美國全球戰略》之后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研究所推出的又一部力作。
中美戰略關系新論 目錄
**編 中美關系總論
中美關系的歷史沉思:風雨兼程
布什政府的對華政策(2001—2004)
布什政府第二任期內的中美關系
布什第二任期對華政策展望
中美關系中的結構性矛盾及其化解
論中美關系未來發展的空間
第二編 美國對華戰略與中美安全合作
美國對華戰略演變趨向
冷戰后美國對華戰略的基本思路
中國融入國際機制與美國因素
中美在“動蕩弧”的戰略關系分析
先發制人、合作與打消:布什政府軍事戰略調整及其對華戰略意涵
亞太多邊安全合作與中美關系:制度的視角
中美在朝鮮半島核問題上的合作與分歧
中美在防擴散領域的合作與分歧
第三編 臺灣問題與中美關系
試析美國臺海政策與亞太利益
美對臺“戰略清晰”的主張與政策評估
布什政府的美臺軍事合作與對臺軍售問題
透視美國的臺灣院外集團
第四編 國內政府與中美關系
中國對美政府的戰略效應(1989—2004)
影響中國對美決策的幾大議題
交流與認知:從跨文化角度透析后冷戰時期中美關系
冷戰后美國大選對中美關系影響芻議
美國國防部在中美關系中的角色
從中國“非市場經濟地位”看美國貿易政治
第五編 中美關系中其他具體問題
依存與摩擦:中美經貿關系的趨勢與前景
論中美經濟合作的基礎
中美關系中的宗教問題
美國對華政策中的“西藏問題”
美國對港政策及其對中美關系的影響
試析布什政府對中國的人權外交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史學評論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朝聞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煙與鏡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