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 青春文學 中國散文 外國散文 懸疑推理 文學理論 文集 世界名著
外國小說| 中國當代小說| 中國古典小說| 中國近現代小說| 懸疑推理| 科幻小說 世界名著 四大名著| 作品集| 更多
外國詩歌| 中國古詩詞| 中國現當代詩歌| 外國散文| 中國現當代散文| 中國古代散文 文學理論| 文集| 戲劇| 更多
玄幻/科幻| 懸疑/驚悚| 叛逆/成長| 爆笑/無厘頭| 校園| 港臺青春文學| 外國青春文學 更多
歷史 哲學/宗教 社會科學 政治軍事 傳記 文化 古籍 管理 經濟 成功勵志 法律 語言文字
中國史| 世界史| 地方史志| 歷史知識讀物| 史料典籍| 史學理論| 考古文物 民族史志
政治| 軍事| 中國政治| 國際政治| 外交/國際關系 哲學| 宗教| 美學 哲學知識讀物| 中國古代哲學
歷代帝王| 歷史人物| 科學家| 體育明星| 文學家| 學者| 藝術家| 文娛明星 政治人物| 自傳| 更多
世界文化| 中國文化| 中國民俗| 地域文化| 文化理論| 文化評述| 神秘現象
心理學| 人類學| 教育| 社會學| 新聞傳播出版| 語言文字| 更多
古籍整理| 經部| 史類| 子部| 集部
經濟理論| 中國經濟| 國際經濟| 經濟通俗讀物| 保險| 會計| 金融投資 市場營銷| 管理學| 電子商務
成功激勵| 口才演講| 名人勵志| 人際交往| 人生哲學| 心靈修養| 性格習慣 更多
法的理論| 法律法規| 國際法| 經濟法| 更多
中國兒童文學 外國兒童文學 科普讀物 繪本 動漫/卡通 幼兒啟蒙
中國兒童文學| 外國兒童文學| 童話| 小說| 寓言傳說|
動漫/卡通
科普| 百科| 歷史讀物| 生活常識| 益智游戲| 傳統文化
幼兒啟蒙| 少兒英語| 勵志/成長| 藝術課堂
0-2歲| 3-6歲| 7歲及以上
繪畫 書法篆刻 藝術理論 攝影 音樂
繪畫理論| 國畫| 油畫| 素描速寫| 水粉水彩
碑帖| 技法教程| 書法理論| 硬筆書法| 字帖| 篆刻
設計| 攝影后期| 攝影教程| 攝影理論| 攝影器材| 數碼攝影| 作品集
影視理論| 影視賞析| 影視制作| 舞臺/戲曲藝術
鋼琴| 吉它| 理論/欣賞| 聲樂| 通俗音樂| 外國音樂| 中國民族音樂| 作曲/指揮
寶石| 雕品| 古代家具| 錢幣| 收藏百科| 收藏隨筆| 書畫| 陶瓷| 玉器
藝術理論| 雕塑| 工藝美術| 建筑藝術| 民間藝術| 人體藝術| 藝術類考試
美食 保健/心理健康 旅游 家庭教育 家居休閑
飲食文化| 保健食譜| 家常食譜| 八大菜系| 餐飲指南| 世界美食| 更多
健康百科| 健身| 心理健康| 中老年| 中醫保健 常見病| 更多
旅游隨筆| 旅游攻略| 旅游畫冊| 城市自助游| 國內自助游| 國外自助游| 地圖地理 更多
孕產百科| 育兒百科| 更多
美麗妝扮| 兩性關系| 家居休閑| 個人理財
中小學教輔 外語 教材 醫學 計算機 自然科學
語文閱讀| 拓展讀物| 高考| 初中通用| 高中通用| 工具書 教師用書| 更多
英語讀物| 職業英語| 英語考試| 大學英語| 少兒英語 更多
研究生/本科/專科教材 | 職業技術培訓| 中小學教材|
操作系統/系統開發| 數據庫| 信息安全 程序設計| 電腦雜志| 計算機教材| 計算機考試認證 計算機理論| 計算機體系結構| 家庭與辦公室用書| 企業軟件開發與實施| 人工智能 軟件工程/開發項目管理|
考試| 家庭教育| 自然科學| 科普讀物| 醫學| 農林業| 工業技術| 建筑
筆記本 布藝品 書簽/藏書票
筆記本| 布藝品| 書簽/藏書票| 明信片| 箋紙| 膠帶| 其它
《東京夢華錄》是北宋孟元老創作的追述宋徽宗崇寧到宣和(110□—11□5)年間北宋都城東京(今河南開封)風貌的筆記體著作。 全書共十卷,作者描寫了東京上至貴族、下及百姓的生活全景和都市風貌,涵蓋城市布□、河道街巷、店鋪攤肆、飲食起居、歲時物貨、典章制度、風俗禮儀等,對后世研究宋代城市布□、建筑、交通、百業、民俗、貨物、飲食、歲時、地理都有很高的價值...
劉向、劉歆編寫,思履主編的這本《彩色圖解山海經》對《山海經》的原文作了系統的、全面的整理,選擇好的古代版本作為參照,《山海經》成書于戰國至漢初,與《易經》、《皇帝內經》并稱為上古三大奇書,全書共分為十八卷,記載了四十多個邦國、五百五十座山等等...
《資治通鑒長編》今本五百二十卷,是記述北宋九朝史事的編年體史學名著。本書集中選擇了北宋初期部分史實的正文,刪除了和所選事件無關的記載...
本書選譯了《金史》中的本紀兩篇、志序兩篇、列傳十四篇,凡十八篇。主要是選金代政治、軍事、文化方面具有代表性、影響較大的人物,同時兼顧可讀性較強的篇目...
這部今譯本里就只給讀者選擇了二十篇。每篇的標題是今譯時擬加的。包括:水灌晉陽——進入戰國的前奏、誅滅諸呂——一次反對外戚的斗爭等...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太祖道武帝紀、文成文明皇后馮氏傳、王慧龍傳、高允傳、李沖傳、王肅傳、李崇傳、楊大眼傳等...
《南史》是唐代李延壽私人修撰的一部史書,共八十卷,紀、傳人物包含家傳在內多達數千人...
《隋書》是我國第一部成于史館眾家之手的史書。它是唐朝初年所設史館修撰的六部“正史”之一...
為了使讀者較全面地了解《元史》的面貌,我們從本紀、志、傳中各選了部分篇目,包括成吉思汗、忽必烈,以及二十六位各族人物的傳記,還節選了《地理志》、《選舉志》等的部分內容...
《清史稿》對清王朝從興起到衰亡過程中的許多具體事件作了簡明扼要的敘述,使我們可以對它們獲得不同程度的了解...
《水經注》是給《水經》做的注。《水經》是一部專門記載我國江河水道的古書,分三卷。講到的河流有一百三十七條;人工水庫有二十多處,不僅講到了水庫的名稱,還詳細記載面積大小以及灌溉效益...
《國學經典:史通》是中國及全世界首部系統性的史學理論專著,作者是唐朝的劉知幾。全書內容主要評論史書體例與編撰方法,以及論述史籍源流與前人修史之得失。包括的范圍十分廣泛,基本上可以概括為史學理論和史學批評兩大類。史學理論指有關史學體例、編纂方法以及史官制度的論述;史學批評則
《山海經》不僅是社會科學工作者重要的研究對象,也是廣大讀者獲得古代知識的寶庫。要了解古代的山川風物、奇獸怪烏、神仙魔怪、金玉珍寶、神話故事,不可不讀《山海經》。但是,由于這部書年代久遠,文字艱深難解,許多讀者因為文字的障礙,不能飽覽其全部風采。鑒于此,我們推出了這本《彩色圖解山海經》,對其進行系統而全面的詮釋...
本書記載了明神宗的日常活動及有關言論、文書和其時內閣大學士的奏疏...
《國語》是我國秦以前的一部歷史典籍,記述了上起西周穆王伐犬戎,下到智伯滅亡春秋時期及其前后的約500年間周、魯、齊、晉、鄭、楚、吳、越八國部分史事...
《通鑒紀事本末》一書的最大特點,是通過歷史事件的敘述來顯示作者的所謂“治道”。即如何治理國家,駕馭臣民,維護專制統治...
《北史》唐朝李延壽撰,一百卷,記述北朝從公元386年到618年,魏、齊、周、隋四個封建政權共二百三十三年的歷史。本書精選其中重要篇目,進行注釋、翻譯,以方便廣大讀者了解魏晉南北朝歷史...
《三國志》是一部記載三國歷史的著名史書,后人把它列為“正史”,是“二十四史”中的第四種...
本書選擇了《史通通釋》中的18篇,約占《史通》全書49篇的三分之一強。所選篇目,力求突出劉知幾的史學思想...
《梁書》姚思廉撰,主要記述了南朝蕭齊末年的政治和蕭梁皇朝(502—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本書精選其中重要篇目,進行注釋、翻譯,是廣大讀者了解這段歷史的上佳讀本...
《貞觀政要》是一部政論性的歷史文獻,它分類編撰貞觀年間唐太宗和身邊大臣魏徵、房玄齡、杜如晦、虞世南等四十五人的政論,奏疏以及重大政治措施等,較為全面地反映了太宗君臣論政的主要內容...
本《新五代史選注》,篇目是我們自選的,各篇正文均以商務“百衲本”為底本,參照中華書局出版的《新五代史》點校本,擇善而從...
《續資治通鑒》上起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下迄元順帝至正三十年(公元1370年),它將宋、遼、金、元史融為一體,共四百一十年之史事。全書共二百二十卷,計二百三十萬千余字。閱覽過《資治通鑒》的讀者都知道,司馬氏的書,長于封建政治史的論述,于經濟、文化部分為弱,其目的是為封建王朝提供歷代治亂興亡的歷史經驗教訓,讀過《續資治通鑒》后,你會發現,畢氏的著作,雖然仍以政事部分為多,而必要的經濟、文化以及對外關系,也都一一記錄,可以說
《二十四史》是由乾隆皇帝欽定,將《史記》、《前漢書》、《后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書》、《元史》、《明史》等24部史書合在一起的統稱,由漢武帝至清乾隆帝歷代學家精心編篡而成,歷時長達1800多年,計3259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紀傳體裁,比
中國明代偉大的旅行家、地理學家、史學家、文學家徐霞客所著的《徐霞客游記》,是古代文化寶庫中閃光的瑰寶。它的手稿,在當時就被人們爭相傳閱、抄錄,被譽為“世間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這是徐霞客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用日記體裁撰寫的一部光輝著作,它生動、準確、詳細地記錄了祖國豐富的自然資源、地理景觀和人文風貌。它為后世人的研究提供了許多重要資料,具有很高的科學、歷史和文學價值,受到國內外廣大讀者的贊賞,他們稱霞客為“千古奇人”,稱《徐霞客游
《東京夢華錄注》是作為研究北宋汴梁的重要資料而收入《中國古代都城資料選刊》的。1959年商務印書館出版鄧之誠先生的《東京夢華錄注》,到目前為止,是這部書唯一的注本,它提供了不少可以和原著相互印證的參考資料,因此,《選刊》決定采用鄧注本。在印行前,除對鄧注的個別條目作了刪除以外,其它皆未改動...
《水經注》是公元6世紀初期北魏酈道元的著作。從形式上說,全書是他對三國時代成書而不知作者的《水經》的注釋。但是在內容上,它不僅比《水經》大20多倍,而且豐富生動,所以成為一部膾灸人口的不朽名著。歷來對此書有許多崇高的評價,明末清初的學者張岱曾經評論:“古人記山水,太上酈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時則袁中郎”(《跋寓山注二則》,《娜嬛文集》卷五),《水經注》在描寫風景方面的聲譽可見一斑。《水經注》共四十卷,原是朝廷藏書,直到宋初,尚未缺佚,如
《四字鑒略》一書,是清初學者王仕云所著的一部啟蒙讀物。全書以簡潔流暢的四言韻語概述了我國由上古至明末數千年來國家的興衰、朝代的更迭,朗如列梅,易讀易記。韻文后并附有注釋和解說,可進一步加深對歷史典故、人物生平事跡的了解。此書自清初問世以后直至民國時期,一直暢銷不衰,成為三百年來眾多史學啟蒙讀物中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一部...
《禹貢》是夏朝前后時期的地理交通、生態物產、民俗資源的古籍,是中國族群國家形成的憑據,至今占據著無法替代的證據地位。本書對九州地域的劃分界域和形成貢路交通的情況西漢水與漢水的關系等諸多具體的山川河流交通問題黃河的流向和疏通的水道,闡述疏通長江和淮河的情況中國族群九州地域的物產和環境,結合當代科學研究、考古成果以及《五藏山經》的記載資料,介紹中國族群九州地域的物產和環境,探尋形成中國地域族群的原因...
《王夫之著作:讀通鑒論(套裝全3冊)》是明末清初卓越思想家王夫之閱讀司馬光的歷史巨著《資治通鑒》的筆記。全書30卷,其中秦1卷,西漢4卷,東漢4卷,三國1卷,晉4卷,宋、齊、梁、陳、隋各1卷,唐8卷,五代3卷,另附《敘論》4篇為卷末。是王夫之有關古史評論的代表作之一...
《吳越春秋》,東漢趙曄撰,是一部記述春秋時期吳、越兩國史事為主的史學著作。《吳越春秋》著錄于《隋書經籍志》和《唐書經籍志》,皆云趙曄撰,十二卷。然而今本只有十卷...
《后漢書》是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上溯王莽時期,下至漢獻帝劉協時期。該書主要包括帝王、皇后及諸侯大臣的本紀和各式人物的傳記,共計九十卷,為南朝劉宋時期的范曄所作。《后漢書》與《史記》《漢書》及《三國志》合稱“正史”的“前四史”,在中華文化研究的發展過程中占有舉足輕重的歷史地位。此書繼承了《史記》和《漢書》中紀傳體的書寫方式,以人物描寫為中心,采用《春秋》編年體式的系年系事之法,疊加以類相從的故事板塊,雜用插敘、倒敘等敘事手法,形成了一個以
《尚書》,“尚”即“上”,《尚書》就是上古之書。它是我國第一部上古歷史文獻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匯編,其中保存了大量極為珍貴的先秦思想、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歷史資料,戰國時總稱為《書》,直到西漢時期才改稱為《尚書》。 《尚書》一直被視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政治哲學經典,既是帝王的教科書,又是貴族子弟及土大夫必遵的“大經大法”,在歷史上具有較為深遠的影響...
《明史選譯(修訂版)/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是一套以文史為主的大型的古籍名著今譯叢書。考慮到普及的需要,考慮到讀者對象,就每一種名著而言,除個別是全譯外,絕大多數是選譯,即對從該名著中精選出來的部分予以譯注,譯文力求準確、通暢,為廣大讀者打通文字關,以求能讀懂報紙的人都能讀懂它。 《明史選譯(修訂版)/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敘述了明王朝將近三百年間的歷史,從政治、經濟、軍事、文教、民族,乃至中外關系、文化交流等各個角度,向人們展
《左傳紀事本末》是以章沖所做《春秋左傳是類始末》為基礎,加以補充 擴展而成的。他以春秋時期各國諸侯為中心,在每個國家之內,把重大事件標目成篇,一篇也就是一卷。計有:周四卷,魯十一卷,齊七卷,晉十一卷,宋三卷,衛四卷,鄭四卷,楚四卷,吳三卷,秦二卷和列國一卷...
《天工開物》的書名取自《易·系辭》中“天工人其代之”及“開物成務”,天工開物這4 個字,是用“巧奪天工”和“開物成務”兩句古成語合并而成的。其主旨是:只要豐富提高自己的知識技能,遵循事物發展的規律, 辛勤勞動, 就能生產制造出生活所需的各種物品,其精美的程度勝過天然。...
★《史記》開創了史學家編寫紀傳體史書籍的先河。 ★ 敘事藝術條理清晰,精妙絕倫。 1、有因有果,敘述元素豐富,情節飽滿。 2、人物記述有時間線索,卻又不拘泥于此,有以類相從的原則。 3、開創“紀傳體”通史。 ★人物描寫精彩飽滿。 1、視角立體,不單一,人物記述方向多元。 2、個性明朗有特色。 3、傳記不再是貴族專利,引入平民人物。 ★風格雄渾,有歷史感。 1、傳奇式的繼續方式。 2、有場景感、有畫面感、層次豐富、意境深邃...
《戰國策》一書可以說是許許多多三寸不爛之舌的群英會,其中的機智的言談,讓它成為兩千年來散文家學習的榜樣。它語言流暢,論事精辟,傳神的寫人方法,還善于運用寓言故事和新奇的比喻來說明抽象的道理,具有濃厚的藝術魅力和文學趣味...
本書的特點:顧名思義,這是一本史料書,但又不是單純的史料,為史而史,而是有它獨立的見解、歷史的評價。它反映的是,中國農村合作(集體)經濟組織的整個發展過程及其歷史得失。從20世界50年代初開始的農業互助合作的興起,中經農村人民公社時期的曲折發展,后到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開始的農村改革開放時期的農業合作的創新飛躍,這樣3個不同歷史時期的系統而生動的史實評述。很少有理論上的抽象,更不是政治論文;而是以事實為據,用事實說話。這是本書的基本
每次私鈔發行的興盛時期,都是戰后經濟拮據的之時,也正是國家財政危機之日。如,第一次興盛時期正是鴉片戰爭失敗后,簽訂《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賠款2100萬銀元之時。第二次興盛時期正是中日甲午戰爭失敗,簽訂《馬關條約》割地賠款2億兩之時。第三次興盛正是辛亥革命、國內軍閥混戰、群龍無首之時。戰爭的失敗使大量金銀被掠奪一空,國家只有靠發紙幣維持生機,因國家紙幣發的太濫而失去信譽使地方私鈔得以發展。本書收錄從乾隆元年(1736)到宣統三年(19
老學衡茅底,秋毫敢自欺? 開編常默識,閉戶有余師。 大莭艱危見,真心蘿寐知。 唐虞元在眼,生世未為犀。 這是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字務觀,號放翁,公元三五一二○九年)自題其讀書室老 學庵的一首詩(見劍南詩稿卷五十)。老學庵的命名,大約在淳熙之末(一一九○年),陸游退居故鄉山陰(今浙江紹興鏡湖以后]。庵在鏡湖邊上,只有茅屋兩間,但背繞青山,面臨碧水[二],對詩人來說,倒也是個讀書寫作的好地方。陸游又自敘其老學
《后漢書》由我國南朝劉宋時期的歷史學家范曄編撰,記載了從光武帝劉秀起兵推翻王莽新朝起,至漢獻帝讓位,曹魏代漢止,東漢一百九十五年的發展歷史,分十紀,八十列傳和八志(司馬彪續),敘事生動,簡明周詳,是一部杰出的私修斷代正史...
《智品》一書為明朝人樊玉沖撰寫,於倫增補。樊玉沖,黃岡(今湖北黃岡)人,明朝萬歷年間進士。樊玉沖為官清正廉明。根據《湖廣通志》的記載,樊玉沖擔任商城令期間,嚴肅法紀,“按誅大豪,余蠹不敢犯”。當宦官到商城借采礦之事搜取民間財富時,樊玉沖答曰“無礦”,并且嚴詞抗爭,致使宦官快快而去,保護了當地的老百姓。樊玉沖后調昆山,為官依舊如此。當他去世后,深受商城、昆山百姓的懷念,歲時祭之...
《貞觀政要》是一部非常著名的典籍,主要記述貞觀年間唐太宗君臣關于治理國家問題的一些議論和思考,內容包括國家治理中內政、外交的方方面面,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倫理、教育等各個方面。從思想內容上說,其中所提出的“國以民為本”、“善始善終”、勇于納諫、憂患意識、禮樂教化等思想對社會治理都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是研究中國政治思想史、社會思想史、經濟思想史、倫理思想史和軍事思想史等學科的重要史料,同時也是了解唐朝初年社會基本狀況的不可或缺的歷史文
《資治通鑒》是古典史書中的一部巨著,司馬光畢生心血,凝聚成了這樣一部浩大卻精致的作品。《資治通鑒》實際上是一部中國政治史,按年編次,條陳始末。它著重記述朝代的興衰、宮廷內部派系紛爭、政治軍事斗爭、重要大臣的活動與奏疏、政治和經濟制度的變革、中央政府與邊疆少數民族的關系等。本書編選時選用的版本是中華書局1956年版的胡三省音注本...
《史記》既是一部史學巨著,也是一部文學巨著。它開創了中國傳記文學的先河,把中國的歷史散文創作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司馬遷以極具表現力的語言,塑造了藺相如、廉頗、荊軻、項羽、劉邦、韓信等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們的事跡數千年來仍廣為傳頌。本書是選本...
在我國唐代(618-907)佛教界中,有兩位杰出的人物,一位是玄奘法師(604-664),一位是揚州江陽人鑒真法師(688-763)。前者西行求法,后者東渡傳法,對佛教事業和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不朽的功績。 公元742-753年,鑒真應日本天皇朝廷和佛教界之請,為傳律法六次東渡,經歷了人們難以想象的艱辛與困頓,始終跟隨鑒真的僧人思託詳細記錄了六次東渡的全過程。鑒真逝世后,日本天平時代的文學家真人元開在思託所記基礎上,用中文撰寫
《清通鑒》清代300年歷史的詳細記載 《清通鑒》是按照《資治通鑒》的體例寫作的第一部編年體清史,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清史,使我國古代的“通鑒體”編年史終成完璧。按照我國的史學傳統,往往是后繼的政權為前朝修史,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民國政府在短暫的38年間,沒有也不可能完成清史的編纂任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不久,毛澤東、董必武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就提出了新中國要完成“隔代修史”的任務。 《清通鑒》用淺易文言書寫,文風力
《資治通鑒》由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司馬光主持編撰,歷時19年。書名、序文為宋神宗皇帝所賜,取意“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從宋神宗的賜名,我們可以知道《資治通鑒》一書的編纂絕不僅僅是記錄1362年之中所發生的大大小小的歷史事件,而是為了總結這1362年之中政治統治的經驗教訓。實際上,《資治通鑒》是一部中國古代社會的政治史、是一部歷代王朝的興衰史。《資治通鑒》是我國第一部規模宏大的編年體通史巨著。全書294卷,記載了上起周威烈
王充閭著
劉爭爭
沈從文
老王子
曾琦云 評注
泰戈爾
京ICP備09013606號-3京信市監發[2002]122號海淀公安分局備案編號:1101083394
營業執照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京出發京批字第直11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