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聽孩子的話
-
>
兒童教育心理學
-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學習沒有那么難(全3冊)
-
>
(文學)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紀實文學:那些家長
-
>
特別狠心特別愛.猶太媽媽德財商教育
別害怕,我有好辦法(全7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5410120
- 條形碼:9787575410120 ; 978-7-5754-1012-0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別害怕,我有好辦法(全7冊) 本書特色
提出“直面恐懼”的勇氣提升法。36年專攻焦慮問題的兒童心理學家,給你很多刷新父母認知的焦慮應對方法。比如,比起一味安撫孩子,更該讓孩子直面自己的情緒,了解自己才能應對恐懼和焦慮。再比如,我們不該說:“我覺得安全,所以你也應該覺得安全。”當身體和大腦認為環境不安全時,其他人無法強行告知我們環境是安全的。更善良和科學的說法是:“我想知道你經歷了什么讓你感覺不安全,我們一起弄清楚。”
一套孩子自己就能讀懂的心理自助書。用孩子能理解的擬人和爆笑趣事,展現復雜的腦科學、動物學、心理學、社會學知識。圖文搭配,識字就能看。
6本書的后面都分別附有給父母在日常養育中幫助孩子提升勇氣的專業方法。親子都適合讀,讓情緒管理成為全家都可以學的日常技能。
專家盛贊:北醫六院精神科人氣醫生、親子閱讀培訓總導師,分別從心理和閱讀角度力薦本書,并撰寫專家領讀,幫助父母更好地將書中方法運用到日常生活中。
湛廬文化出品。
別害怕,我有好辦法(全7冊) 內容簡介
這是一套孩子自己就能讀懂的心理自助書。用孩子能理解的擬人和爆笑趣事,展現復雜的腦科學、動物學、心理學、社會學知識。圖文搭配,識字就能看。作者是36年專攻焦慮問題的兒童心理學家,她提出,比起一味安撫孩子,真正能幫助孩子提升勇氣的方法是讓孩子直面恐懼。書中還有幫助孩子提升勇氣的養育方法,超多刷新父母認知的養育小貼士。幫助親子共讀,讓情緒管理成為全家都可以學的日常技能。本套書一共7冊,分別以7種“害怕”心理做為切入點,為孩子提供一套有趣的焦慮緩解訣竅。
別害怕,我有好辦法(全7冊)別害怕,我有好辦法(全7冊) 前言
關于科學和善良的真相
我們了解我們生活的世界。我們了解這個世界安全與否。
我們不了解其他人的世界。因此我們不該對別人說:“我覺得安全,所以你也應該覺得安全。”當身體和大腦認為環境不安全時,其他人無法強行告知我們環境是安全的。
“我想知道你經歷了什么讓你感覺不安全,我們一起弄清楚。”這樣說不僅更善良,而且更科學。
記憶回放
讀到這一章,你已經對大腦、科學和求生有了很多了解。這是匪夷所思的新科學,你已經有了許多超能力。
下次你看到一個人陷入驚恐,你就可以對他說:“大腦深處有一個杏仁狀的結構,叫杏仁核。它的工作就是隨時發現危險。你猜怎么著?它剛才就行動了。”對方一定非常震驚。
別害怕,我有好辦法(全7冊) 目錄
《當我不敢接近動物時會這樣做》把“可怕”的接觸變成有趣的進階
《當我害怕壞人時會這樣做》教你把壞人像口香糖一樣“吐掉”
《當我擔心犯錯時會這樣做》幫你在“犯錯大賽”中贏得冠軍
《當我面對陌生事物時會這樣做》讓你的勇敢像肌肉一樣越練越強壯
《當我總擔心生病時會這樣做》幫你識別大腦里的健康“假警報”
《當我總要爸爸媽媽陪時會這樣做》幫你找到獨自完成一件事的快樂
《當我覺得焦慮時會這樣做》讓知識和勇氣成為你的超能力
前言 書中的角色
“狒狒驚魂日”1:普通的一天
嗡嗡叫的心理創傷
兩根胡蘿卜的故事
活下去的動力
生存面臨的各種危險
“狒狒驚魂日”2:尖叫和咒罵
我在“狒狒驚魂日”到底經歷了什么
杏仁核和腎上腺素
“狒狒驚魂日”3:逃命
小羊和人類嬰兒的大比拼
狒狒警報系統
記憶回放
“有的人”和他們說錯的 3 件事
如何增強超能力
“狒狒驚魂日”4:*后一章
關于心理創傷的終極報告
別害怕,我有好辦法(全7冊) 節選
寫在前面:多重身份下的觀察
姜思思,北京大學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博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精神科副主任醫師
作為同時擁有精神科醫生、心理治療師和母親三重身份的人,我常會被問一個問題:“現在的孩子什么都不缺,為什么反而更容易出情緒問題?”事實上,我不覺得“現在的孩子各方面條件都更好”。這是一個物質豐裕撞上信息過載的復雜時代,孩子們的情緒調節能力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考驗。
“別害怕,我有好辦法”這套書讓我眼前一亮。作者唐·許布納博士是有36年臨床經驗的美國心理學會認證心理學家,這套書的內容也展現了作者扎實的專業根基和豐富的臨床經驗。
本書可以幫助父母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許多讓他們感到不安的情境,如與父母分開、擔心犯錯、對健康的擔憂以及面對新環境或新人時的焦慮。這套書的獨特之處,在于它用孩子能理解的語言,將復雜的腦科學變成了生動的比喻。大腦中的杏仁核被比作過度盡責的“保安”,常把樹葉沙沙聲誤判為危險信號;前額葉則是冷靜的“指揮官”,負責判斷警報真假。當孩子顫抖著說“我不敢上臺”時,教他用“我的杏仁核又拉警報啦”替代“我完蛋了”——這種具象化表達,讓孩子明白“害怕不是我的錯,而是大腦在努力保護我”。書中的4步情緒調節法尤其值得實踐:從用吹氣球呼吸法放飛緊張,到設計“勇氣階梯”逐步暴露恐懼,每一步都暗合心理治療原理,卻用游戲化的方式讓孩子在笑聲中建立自信。
父母的支持在孩子應對情緒挑戰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
提供安全感非常重要——當孩子表達對某種情境的擔憂時,給予他們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我知道你現在很擔心,但我們會一起面對。”
教育正確的應對方法——幫助孩子了解焦慮的本質,并教授他們有效的應對技巧。比如,教孩子使用正念呼吸法來放松自己。培養積極的態度——鼓勵孩子以開放的心態看待新事物和挑戰,幫助他們認識到每一次嘗試都是學習的機會。“你今天勇敢地嘗試了新活動,真棒!”
示范如何應對焦慮——通過自己的行為,向孩子展示如何冷靜地面對焦慮情境。比如,當自己面對焦慮時,保持樂觀的態度,并采取適當的措施。
寫在前面:多重身份下的觀察
姜思思,北京大學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博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精神科副主任醫師
作為同時擁有精神科醫生、心理治療師和母親三重身份的人,我常會被問一個問題:“現在的孩子什么都不缺,為什么反而更容易出情緒問題?”事實上,我不覺得“現在的孩子各方面條件都更好”。這是一個物質豐裕撞上信息過載的復雜時代,孩子們的情緒調節能力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考驗。
“別害怕,我有好辦法”這套書讓我眼前一亮。作者唐·許布納博士是有36年臨床經驗的美國心理學會認證心理學家,這套書的內容也展現了作者扎實的專業根基和豐富的臨床經驗。
本書可以幫助父母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許多讓他們感到不安的情境,如與父母分開、擔心犯錯、對健康的擔憂以及面對新環境或新人時的焦慮。這套書的獨特之處,在于它用孩子能理解的語言,將復雜的腦科學變成了生動的比喻。大腦中的杏仁核被比作過度盡責的“保安”,常把樹葉沙沙聲誤判為危險信號;前額葉則是冷靜的“指揮官”,負責判斷警報真假。當孩子顫抖著說“我不敢上臺”時,教他用“我的杏仁核又拉警報啦”替代“我完蛋了”——這種具象化表達,讓孩子明白“害怕不是我的錯,而是大腦在努力保護我”。書中的4步情緒調節法尤其值得實踐:從用吹氣球呼吸法放飛緊張,到設計“勇氣階梯”逐步暴露恐懼,每一步都暗合心理治療原理,卻用游戲化的方式讓孩子在笑聲中建立自信。
父母的支持在孩子應對情緒挑戰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
提供安全感非常重要——當孩子表達對某種情境的擔憂時,給予他們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我知道你現在很擔心,但我們會一起面對。”
教育正確的應對方法——幫助孩子了解焦慮的本質,并教授他們有效的應對技巧。比如,教孩子使用正念呼吸法來放松自己。培養積極的態度——鼓勵孩子以開放的心態看待新事物和挑戰,幫助他們認識到每一次嘗試都是學習的機會。“你今天勇敢地嘗試了新活動,真棒!”
示范如何應對焦慮——通過自己的行為,向孩子展示如何冷靜地面對焦慮情境。比如,當自己面對焦慮時,保持樂觀的態度,并采取適當的措施。
面對負面情緒,不僅需要方法,更需要智慧。就像酸甜苦辣咸都是味道,高興、焦慮、恐懼、憤怒也都是情緒。每種情緒都有其功能,比如焦慮、恐懼幫助我們遠離危險,憤怒則幫助我們保護自己。情緒本身并無好壞。因此,出現負面情緒本身,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如果負面情緒不大,你大可以引導孩子以“看到、接納”甚至“順其自然”的方式應對。但是當負面情緒特別嚴重,或者遲遲不肯離去時,就需要使用一些情緒處理的方法來應對了。
正如本書作者強調的,心理治療的目的不僅僅是拼命消除問題,更重要的是教會孩子如何應對困境,與環境相處。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父母可以巧妙整合東西方養育智慧。作為美國作品的譯作,文化差異必然存在,值得正視。作者用“鞋盒里的蜜蜂”比喻心理創傷,既承認被蜇的疼痛,也傳遞“打開盒子釋放蜜蜂”的勇氣;中國父母則完全可以將其本土化,結合《西游記》中的“通關文牒”,把挑戰變成師徒四人取經般的冒險。書中的正念呼吸法,本就是東方智慧,若與二十四節氣結合,便能讓孩子記錄“驚蟄時杏仁核蘇醒”“冬至日勇氣生長”——讓傳統智慧與現代心理學共振。
*后,我想對每一位翻開這套書的父母說:養育孩子,也是一次重新養育自己的機會。本書非常適合父母與孩子共讀,一起學習和討論,共同吸收和批判。當孩子舔著橙子味棒棒糖顫抖時,當他在秋千架上被“狒狒警報”嚇落手機時,這些瞬間不是成長的絆腳石,而是心靈的年輪。真正的勇氣,從不是無所畏懼,而是清醒地分辨烏云和彩虹,是允許自己盡嘗情緒的五味,是自主的決定:此時此刻,我要逆流而上,或是順流而下。
從害怕到勇氣:打造孩子情緒韌性的親子閱讀指南
毛丫,繪本育兒指導師培訓總導師、繪本 多元智能課程體系創始人
在我指導父母們做親子閱讀的近10年里,經常有父母咨詢如何應對孩子的各種害怕:孩子害怕小狗、不敢獨自睡覺、過度擔心分離、面對新事物畏縮不前……很多父母面對孩子的恐懼和焦慮時常常陷入兩難,安慰他“不用怕”,卻無濟于事;順著他的恐懼走,又擔心強化了他的不安。漸漸地,本該輕松的日常場景變成了全家的挑戰。
當我發現“別害怕,我有好辦法”這套書時,我感到欣喜,因為它正好能幫助父母和孩子更好地應對這些挑戰。7冊圖書以溫和而專業的方式,分別從害怕動物、害怕壞人、分離焦慮、害怕犯錯、擔心生病、害怕嘗試新事物及其他焦慮等角度,為孩子提供了系統的情緒管理工具。
對于幼兒園到小學中年級的孩子,我鼓勵大家親子共讀這套書。因為即使孩子已經認識字,通過父母的參與引導,書中的概念才能更好地被孩子理解和內化。這種共讀方式蘊含三重價值:幫助孩子認識和表達自己的情緒,幫助父母更深入地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同時也為父母提供情緒管理的智慧和工具。
這種親子共讀不僅對孩子有益,對父母同樣是一次成長機會。在當今壓力重重的社會環境中,許多父母也在不同程度上經歷著焦慮和不安。通過與孩子共同閱讀這套書,父母能夠:
了解焦慮的心理機制,認識到“害怕并不等于危險”。
學習實用的情緒調節技巧,如呼吸法、正念練習等。
反思自己可能無意中強化了孩子焦慮的言行方式。
建立更健康、更開放的親子溝通模式。
在我的繪本育兒課程里,我常常對學員們說:當我們教導孩子情緒管理時,我們也在重新教育自己。這種共同成長的過程,不僅幫助孩子發展情緒智慧,也在潛移默化中塑造著更具情感智慧的家庭文化。
接下來,我將分享5個讓親子共讀發揮*大效果的實用策略。
1.選擇時機。
不要等到孩子處于情緒爆發的高峰時才拿出書來讀,選擇孩子相對平靜的時刻一起閱讀,可以讓信息更好地被吸收。如同《當我覺得焦慮時會這樣做》中所說的,當“嗡嗡叫的蜜蜂”安靜時,大腦才能正常思考。選擇平靜的時刻一起閱讀,不僅是學習,也是建立親子連接的美好時光。
循序漸進。閱讀這套書時,建議采取“小步走”的策略循序漸進,不要急于追求“讀完一本書”的形式感,而是要注重理解和內化,讓書中的心理學概念和實踐方法真正轉化為孩子的認知和能力。
兒童情緒管理是一個復雜的成長過程,需要分步驟、有節奏地引導。每一種情緒技能的建立都需要時間和練習。而且,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有不同的認知能力和情緒挑戰,父母需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靈活調整難度和進度。
要知道,這套書不是“讀完就忘”的讀物,而是成長路上的常備指南。當孩子面臨新挑戰時,可以重新翻閱相關章節;當他克服了某個恐懼,也值得回顧,慶祝這份成長。同一本書在孩子不同年齡階段閱讀,會有完全不同的收獲和啟發。
互動閱讀。在跟孩子一起閱讀這套書時,切忌照本宣科地一味往下讀,而要在適當的時候停下來,與孩子進行互動交流。
比如,讀到《當我擔心犯錯時會這樣做》中描述“吹氣球呼吸法”時,可以跟孩子一起假裝吹氣球,來練習這種呼吸法;對于《當我害怕壞人時會這樣做》中的“口香糖”比喻,可以真正拿出口香糖,讓孩子體驗從強烈到平淡的味道變化,理解“咀嚼恐懼”如何讓可怕的想法逐漸失去力量;在閱讀《當我不敢接近動物時會這樣做》時,可以和孩子討論“害怕”和“不舒服”的區別,幫助孩子認識到害怕并不等于危險,許多時候只是對未知的不適應。
這些互動不僅讓閱讀變得生動有趣,更幫助孩子通過感官體驗和個人聯系,真正理解和內化那些抽象的心理概念。
生活應用。閱讀之外,更重要的是將書中方法真正帶入日常生活。比如,《當我總擔心生病時會這樣做》中提到的 “呼吸法”和“正念活動”可以成為日常練習,這些方法不僅適用于擔心生病的場景,當孩子感到焦慮、害怕或情緒波動時,都可以隨時運用。通過日常的反復練習,這些方法能幫助孩子建立情緒調節的“肌肉記憶”,讓他們在需要時自然地運用這些技巧,幫助大腦安靜下來。
當孩子害怕嘗試新事物時,可以應用《當我面對陌生事物時會這樣做》中的“三步法”,先用魔力之問:“我感覺緊張是因為它很危險,還是因為它很陌生?”,再關注真實存在,*后通過挑戰從沒做過的事來練習勇敢。
通過這樣的方式,書中的概念不再只是故事,而成為孩子面對學習、社交、表現等實際挑戰時的得力助手。
父母示范。孩子學習的*大來源不是聽到我們說什么,而是看到我們做什么。當你面對挑戰時,可以有意識地運用書中的技巧,并告訴孩子:“媽媽現在有點緊張,我要試試書里的深呼吸方法。”在家庭會議中,坦誠分享自己也有不安和恐懼,以及你是如何應對的。
這種真實的示范傳遞了一個強大的信息:情緒管理不是“修復缺陷”,而是每個人都需要掌握的生活技能。當孩子看到父母也在努力應對自己的情緒時,他們不僅學到了具體的應對技巧,更重要的是,他們明白了感到害怕或焦慮并不是軟弱的表現,而是人之常情。通過你的示范,孩子學會的不只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更是面對問題的勇氣和態度。這種身教勝于言傳的力量,會在孩子的心中扎下根,成為他們終身受益的情緒智慧基礎。
我相信,這套“別害怕,我有好辦法”系列將為許多家庭帶來改變。它不僅僅是七本解決問題的書籍,更是幫助孩子建立情緒韌性的指南。
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里,我們無法為孩子鋪設一條沒有恐懼的平坦道路,但這一套書可以給孩子一張情緒導航地圖。當孩子學會辨識、接納并管理自己的恐懼和焦慮時,他們就擁有了穿越任何情緒風暴的能力。這種能力將伴隨他們一生,成為比任何物質財富都更珍貴的禮物。
別害怕,我有好辦法(全7冊) 作者簡介
唐·許布納
從業36年的心理學家、父母教練。
致力于父母和孩子的焦慮心理的治療,開發了將認知行為技巧轉化為兒童可以輕松掌握的方法“七步應對焦慮法”。
屢獲殊榮的暢銷書作家,她的書已被翻譯成23種語言在全球已暢銷超過100萬冊。
在《今日秀》、CNN 以及 WebMD 等中擔任顧問。
在TEDx的演講《反思焦慮:學會面對恐懼》于YouTube上被觀看了超過100萬次。
莉薩·史蒂文斯
畢業于劍橋藝術學院,獲得兒童書插畫碩士學位。
唐·許布納
從業36年的心理學家、父母教練。
致力于父母和孩子的焦慮心理的治療,開發了將認知行為技巧轉化為兒童可以輕松掌握的方法“七步應對焦慮法”。
屢獲殊榮的暢銷書作家,她的書已被翻譯成23種語言在全球已暢銷超過100萬冊。
在《今日秀》、CNN 以及 WebMD 等中擔任顧問。
在TEDx的演講《反思焦慮:學會面對恐懼》于YouTube上被觀看了超過100萬次。
莉薩·史蒂文斯
畢業于劍橋藝術學院,獲得兒童書插畫碩士學位。
致力于兒童發展研究,包括兒童的心理健康和依戀障礙。
她是插畫、手工娃娃和木偶高手,在這三個領域都舉辦過展覽。
薩莉·多諾萬
獲獎童書作家。
英國雜志編輯協會和專業出版商協會的年度商業專欄作家。
被授予英國官佐勛章。
埃米·斯米德
童書插畫家,重視插畫傳達的故事、圖書的讀者對象、插畫信息的多元化和包容性,喜歡在插畫中加入幽默和隱喻,讓孩子們知道自己并不孤單,他們并不奇怪。
獲荷蘭阿納姆藝術學院美術學士學位、英國法爾茅斯大學美術學士學位、英國布萊頓大學設計和插畫碩士學位。
[譯者簡介]
陳芳芳
英語語言文學碩士,副編審,一級翻譯,安徽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翻譯方向碩士生導師,翻譯圖書100余本,近1000萬字,其中少兒文學、少兒科普圖書60余本,在接力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安徽少兒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出版發行。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煙與鏡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推拿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