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小書亦史:蘇州彈詞《楊乃武》與時代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5220223
- 條形碼:9787545220223 ; 978-7-5452-2022-3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小書亦史:蘇州彈詞《楊乃武》與時代 內容簡介
本書以《楊乃武》為中心,在蘇州評彈演進與江南社會變遷的互動關系中,透視一部傳統書的百年生命史。全書旨在揭示傳統時代一部長篇評彈書目發生、發展的歷程與規律,深層次地反映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的沖突與整合,探尋古老評彈藝術保護與傳承的內在規律,而這也將有助于激發評彈“文化遺產”和“藝術生產”的雙重屬性,推動評彈長篇書目的“常說常新”和“原始創新”,推動評彈藝術融入文化現代化建構。
小書亦史:蘇州彈詞《楊乃武》與時代 目錄
分序一
分序二
緒 論
一 選題緣由
二 學術史回顧
三 研究內容
**章 彈詞《楊乃武》的成書與流衍(1911—1949)
**節 清末民初江南社會變遷與評彈書目創新
一 評彈近代化呼喚書目轉型
二 譴責小說、戲曲改良的奠基與催生
二 嚴雪亭及《楊乃武》的“嚴家書”
三 《楊乃武》女藝人群體的社會透視
小結 長篇書目的創作之謎
第二章 彈詞《楊乃武》的批判與整理(1949—1966)
**節 評彈“三改”與對《楊乃武》的批判
一 **次“斬尾巴”與歷史轉折期的嚴雪亭
二 評彈腳本中的《武訓傳》
三 “李徐檔”的抵抗與潰敗
第二節 評彈“整舊”與對《楊乃武》的整理
一 蘇、滬兩地的“整舊”差異
二 李仲康的“進步”與“堅守”
三 “接尾巴”與“翻箱底”
第三節 歷史夾縫中的薪火延續
小結 政治管控下的書目之困
第三章 彈詞《楊乃武》的當代表演與傳承(1977— )
**節 “文革”落幕后的評彈傳統書目
一 撥亂反正與傳統書目的恢復
二 評彈演出市場的“斷崖”之厄
三 理論界對傳統書目的歷史反思
第二節 新時期以來《楊乃武》的整理與演出
一 金麗生對《楊乃武》的整理與傳承
二 “邢雙檔”對《楊乃武》的整理與發展
第三節 20世紀90 年代以來的《楊乃武》傳承
一 《楊乃武》的當代傳人和書場演出
二 作為非遺的《楊乃武》的保護
小結 傳統書目的當代傳承之惑
余 論
參考文獻
附 錄
附錄一:《 楊乃武》傳承人口述資料及部分傳人簡介
附錄二:楊乃武案概要及大事記
附錄三:楊乃武案部分史實資料
附錄四:楊乃武案原型人物與彈詞本人物對照表
后 記
小書亦史:蘇州彈詞《楊乃武》與時代 作者簡介
潘訊,社會學博士、文藝評論家,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江蘇省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江蘇省藝術評論學會曲藝專委會主任,入選江蘇省首批“名師帶徒”人才、江蘇省“333工程”人才、江蘇省首批中青年文藝評論人才。出版專著有《蘇州藝術家研究》(金麗生卷;邢晏春、邢晏芝卷)、《一曲琵琶凄婉絕:徐麗仙傳》、《聽聲·耳畔蘇州·評彈》、《弦索煙云:蘇州評彈口述歷史》、《夢入江南煙水路》、《被重新建構的傳統》、《小書亦史:蘇州彈詞〈楊乃武〉與時代》等,在《光明日報》《中國戲劇》《戲劇藝術》《中國文化報》《中國藝術報》《曲藝》等報刊發表文藝評論百余篇,獲中國文聯文藝評論獎、“啄木鳥杯”中國文藝評論獎、江蘇省文藝大獎·文藝評論獎等。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隨園食單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回憶愛瑪儂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