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李潔非明史書系:野哭--弘光列傳(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91574
- 條形碼:9787020191574 ; 978-7-02-019157-4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李潔非明史書系:野哭--弘光列傳(精裝) 本書特色
四百年前曠野中的哭喊明清鼎革之際的無限悲涼 從文明的高度絕望跌落 與自發性變革失之交臂 現代起跑線上中國意外摔倒 苦悶和沉陷 慘痛與剛烈——悵望華族這一歷史性悲情 從青春叛逆的秦淮河畔到畊巖絕世的“遺民”群體 少年英杰 儒冠豪俠——溫尋遠逝的精神人格 “有一件材料說一分話”“當時事,當時語”——重返歷史性的明亡時刻
李潔非明史書系:野哭--弘光列傳(精裝) 內容簡介
我對短命僅一載的弘光朝感到不能放下, 而想把它重新喚回于人們記憶,于是,鉤故索舊、大書特書!逗诙础钒褜牍獬乃兴,提煉為十個問題。《野哭》則換換方式和角度,借十余位在不同側面有代表性的人物,來加呈現。被安排于書中露面的,有朱明王朝確切的末代皇帝朱由崧,有弘光樞臣和關鍵人物史可法,有稱為“明代蘇武”的左懋第,有以兵變致南明解體的左良玉,有普遍目為南京禍根的阮大鋮,有秦淮河畔苦悶的青春叛逆群體,有時代思想高度的體現者黃宗羲,有以十七齡慷慨赴死的少年天才夏完淳,有傳奇說書家柳敬亭,有“遺民現象”的典型徐枋等……他們的身份,涉及帝王、武人、士大夫、學生、妓女、藝人、學者、隱士、起義者,還算廣泛,覆蓋了社會多個層面。
李潔非明史書系:野哭--弘光列傳(精裝) 目錄
目錄
序
朱由崧:偶然的謝幕人
左懋第:一個人的證明
史可法:拋骨竟無家
四鎮:孤城落日斗兵稀
名姬名士:革命和愛情
黃宗羲:裸葬的情懷
阮大鋮:詩與人
夏完淳:才子+英雄
柳敬亭:被刪改的傳奇
龔鼎孳:我原要死,小妾不肯
徐汧:士與死
左良玉:殺掠甚于流賊
徐枋:絕代之隱
附:辛巳、壬午開封之圍
后記
李潔非明史書系:野哭--弘光列傳(精裝) 節選
李潔非的史傳敘事往往不滿足于對史實的描述,而是把它作為“有力的思想認識方式和工具”;但是,他又很自覺地排斥以義理約束歷史敘事的方法,直接用歷史材料說明歷史。這使得他的史傳不僅克服了義理的空疏和概念化,而且區別于通俗歷史讀物的獵奇和夸張。 ——解璽璋(文學評論家)野哭·序(節選)
兩年間,都在從事關于明末弘光朝的寫作。去年寫完一本,《黑洞:弘光紀事》,是從專題的角度來寫,寫了十個問題。這一本寫人物,名之《野哭:弘光列傳》。
書名取自少年英雄夏完淳的《細林野哭》。我在《夏完淳集》里一見到,就被“野哭”兩個字攫住了,覺得有股異樣的力量。“野”在古漢語,有無家、荒蕪并兼野鄙陋文諸意。“野哭”并非只在完淳的筆下出現過,其他朝代,亦有以此為題賦詩者,如唐劉叉之七古,清沈曾植之五律等;但我感覺,似乎用于明清易代之際,這詞才格外有百感交集的況味。
弘光年,是明為清亡真正而確切的時間。中國歷史,在此面臨一個大節點。
蓋自宋代以來,中國自身文明經二千年世界領先的農業生產、社會發展所積累的物質和精神財富,已開始閃現向新的文明階段躍升或轉型的軌跡,《萬歷十五年》曾稱宋代諸多方面“已如現代國家”。惜為蒙人所滅,上述進程中斷一百年。好在這一百年,從全球范圍看,時間尚不緊迫,中國還耽誤得起。元朝被逐,重回荒漠,明繼宋起,在思想、文化以及經濟發展上,全面祧續宋人。明是個很奇特的朝代,一面很是衰邁、昏黯以至暴虐,一面又孕育著朝氣蓬勃的社會歷史因素,逮至萬歷間,各種突破跡象已十分明顯。然天不佑中華,明朝自身積攢的激烈社會矛盾終于爆發而導致嚴重內亂,同時,曾為蒙古所敗的金人后裔,在沉淪荒蠻、幾近湮滅三百年后,重獲新生,日漸具備強大破壞力,而益為明朝大患。內外雙憂,并至齊發。明遂先于甲申年(1644)失北都,復于乙酉年(1645)喪南京,終于滅亡。這是繼宋亡之后,作為漢族國家的中國第二次整體亡國。但這次后果更為慘痛,原因是同時西方的歐洲也開始其現代轉型。無論從經濟發展還是文化積累來看,東西方世界本可謂棋逢對手、銖兩悉稱,正待好好比試一番。可惜,中國卻因一個意外情形,從競賽中退出了——好比奧運會選手在起跑時卻突然退賽。
我們于中國因被清朝所主所遭受真正損失的解讀,不在民族主義方面或感情。這當中,過去不太注意或很少談論的,是新統治者與中國文明之間有很大的落差。隨之,帶來兩個后果,一是本身創新能力已然不足,次而,作為異族入主者又勢必采取精神思想的高壓與箍束。兩個因素交織,造成各種羈絆,令中國活力頓失,而嚴重拖了歷史后腿。
事實證明,有清一代,中國雖能秉其發達農業之優勢,以及在東方暫無敵手之地利,續其強盛國勢至康雍乾時期,但在思想、制度和經濟上,卻無變革跡象。清朝的好處是,總算比元朝能識良莠,虛心接受、學習和融入高等的文化;而它的問題是,受制于自身高度,只能亦步亦趨,照搬照抄前朝,論創新的能力,實在不足觀。這對中國,無形中是多大拖累,后人很難設身處地體會到。實際以明代*后五十年思想、政治、社會的情形來看,若非這一干擾,中國經過當時業已啟動的思想啟蒙,得以進入制度變革、完成歷史蛻變,可能性相當大。然而,異族統治尤其是文化落差,突然間扭轉了歷史方向。中國落在西方后頭,關鍵就在這二百余年。
野哭·序(節選)
兩年間,都在從事關于明末弘光朝的寫作。去年寫完一本,《黑洞:弘光紀事》,是從專題的角度來寫,寫了十個問題。這一本寫人物,名之《野哭:弘光列傳》。
書名取自少年英雄夏完淳的《細林野哭》。我在《夏完淳集》里一見到,就被“野哭”兩個字攫住了,覺得有股異樣的力量。“野”在古漢語,有無家、荒蕪并兼野鄙陋文諸意。“野哭”并非只在完淳的筆下出現過,其他朝代,亦有以此為題賦詩者,如唐劉叉之七古,清沈曾植之五律等;但我感覺,似乎用于明清易代之際,這詞才格外有百感交集的況味。
弘光年,是明為清亡真正而確切的時間。中國歷史,在此面臨一個大節點。
蓋自宋代以來,中國自身文明經二千年世界領先的農業生產、社會發展所積累的物質和精神財富,已開始閃現向新的文明階段躍升或轉型的軌跡,《萬歷十五年》曾稱宋代諸多方面“已如現代國家”。惜為蒙人所滅,上述進程中斷一百年。好在這一百年,從全球范圍看,時間尚不緊迫,中國還耽誤得起。元朝被逐,重回荒漠,明繼宋起,在思想、文化以及經濟發展上,全面祧續宋人。明是個很奇特的朝代,一面很是衰邁、昏黯以至暴虐,一面又孕育著朝氣蓬勃的社會歷史因素,逮至萬歷間,各種突破跡象已十分明顯。然天不佑中華,明朝自身積攢的激烈社會矛盾終于爆發而導致嚴重內亂,同時,曾為蒙古所敗的金人后裔,在沉淪荒蠻、幾近湮滅三百年后,重獲新生,日漸具備強大破壞力,而益為明朝大患。內外雙憂,并至齊發。明遂先于甲申年(1644)失北都,復于乙酉年(1645)喪南京,終于滅亡。這是繼宋亡之后,作為漢族國家的中國第二次整體亡國。但這次后果更為慘痛,原因是同時西方的歐洲也開始其現代轉型。無論從經濟發展還是文化積累來看,東西方世界本可謂棋逢對手、銖兩悉稱,正待好好比試一番?上В袊鴧s因一個意外情形,從競賽中退出了——好比奧運會選手在起跑時卻突然退賽。
我們于中國因被清朝所主所遭受真正損失的解讀,不在民族主義方面或感情。這當中,過去不太注意或很少談論的,是新統治者與中國文明之間有很大的落差。隨之,帶來兩個后果,一是本身創新能力已然不足,次而,作為異族入主者又勢必采取精神思想的高壓與箍束。兩個因素交織,造成各種羈絆,令中國活力頓失,而嚴重拖了歷史后腿。
事實證明,有清一代,中國雖能秉其發達農業之優勢,以及在東方暫無敵手之地利,續其強盛國勢至康雍乾時期,但在思想、制度和經濟上,卻無變革跡象。清朝的好處是,總算比元朝能識良莠,虛心接受、學習和融入高等的文化;而它的問題是,受制于自身高度,只能亦步亦趨,照搬照抄前朝,論創新的能力,實在不足觀。這對中國,無形中是多大拖累,后人很難設身處地體會到。實際以明代*后五十年思想、政治、社會的情形來看,若非這一干擾,中國經過當時業已啟動的思想啟蒙,得以進入制度變革、完成歷史蛻變,可能性相當大。然而,異族統治尤其是文化落差,突然間扭轉了歷史方向。中國落在西方后頭,關鍵就在這二百余年。
......
李潔非明史書系:野哭--弘光列傳(精裝) 作者簡介
李潔非,生于安徽合肥。畢業于復旦大學中文系,先后在新華社、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供職。
李潔非明史書系:
《龍床:明六帝紀》
《黑洞:弘光紀事》
《野哭:弘光列傳》
- >
巴金-再思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推拿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