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詩詞讀寫叢話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0224502
- 條形碼:9787530224502 ; 978-7-5302-2450-2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詩詞讀寫叢話 本書特色
1.古典詩詞入門的絕*佳好書。
詩詞之道,如何略窺門徑,如何登堂入室,如何妙手偶得,本書或許可提供一點參考。
2.提玄鉤要,要而不繁;條分縷析,深入淺出
3.本書的目的微乎其微,不是培養詩人和詩論家,而是讓活動于街頭巷尾的一般人,如果有幽微的情意,也可以利用這神州的敝帚,或讀或寫,取得或多或少的境的化。——張中行
詩詞讀寫叢話 內容簡介
《詩詞讀寫叢話》主要介紹如何欣賞詩、如何學寫詩。大膽寫詩包括三層意思:一是打破拘束,想到什么就寫什么,不問是否合于破題、承題的傳統;二是怎樣想的就怎樣寫,不問是否離時風太遠;三是講作法,有時難免觸及用心和招數,近于泄底,或說殺風景。總之是想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以期對提到的那些不恥下問的相識,以及他們的同道,舍得花錢買各種詩詞選或集來讀,并舍得花時間學寫,以求搏前月下哼自謅的平平仄仄平的,會有一點點用處。
詩詞讀寫叢話 目錄
再說幾句 1
上場的幾句話 3
家有敝帚 享之千金 6
情意和詩境 17
寫作和吟味 29
詩之境闊 詞之言長 43
讀 詩 54
讀 詞 66
古今音 73
關鍵字 84
偏 愛 98
舊韻新韻 106
奠 基 115
近體詩格律 124
變 通 137
拗字拗體 148
押 韻 157
對偶 一 165
對偶 二 178
古體詩 一 193
古體詩 二 203
古體詩 三 218
詩體余話 231
詞的格律 一 241
詞的格律 二 251
詞 韻 266
試 作 278
情意與選體 286
詩語和用典 295
外 力 310
登 程 322
捉影和繪影 333
湊 合 345
辭藻書 360
勤和慎 369
附錄 詩韻舉要 375
詩詞讀寫叢話 節選
己巳年的中秋又匆匆過去,月影淡了,人影遠了?墒巧馑坪醪]有凈盡。雖然晝漸短,夜漸長,如果面對窗外的長楊枯坐,短晝也就成為長日。所以不能不干點什么。干什么呢?也曾想改行,有時甚至想試試。結果是不能如愿,年事已高,一也;除拿筆寫些不三不四的文章以外,什么都不會,二也。語云,人苦于不自知,我接受這個教訓,把改行的心猿意馬收回,甘心守成,做本分事。于是問題化簡,只剩下考慮還能寫點什么。
先想到原則,是忙事不好說,*好談閑事。于是立刻就想到詩詞。這里要加個小注:詩指舊的,平平仄仄平一類,因為還有新的,還有所謂散文詩;詞當然指舊的,因為沒有新的。想到詩詞是有來由的。其一,還是幾年以前,滬上的公來信,說是要出什么期刊,約寫談詩詞的文章,重點要講如何寫。他有知人之明,推斷我必堅辭,于是在信的末尾說:“如不慨允則赴京,當著嫂夫人的面坐索,不得就不離開。”我只好答應寫,并想了想大致寫些什么。可是沒想到,那個未降生的期刊終于沒有降生,我也就落得個想了想而沒有寫。但終歸是想了想,心里還有個影像,現在舊事重提,多少會省些力。其二,詩詞是地道的閑事,有古人之言為證:韓文公是“余事作詩人”,項蓮生是“不為無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其三,閑事也可以有閑事之用。近證是我自己,有時候忙里偷閑,或苦中作樂,作一兩首歪詩,填一兩首歪詞,說思說夢以代替禪悟。遠證是我的一些相識,當然都是還未發白的,有時來問,想作詩詞,要怎么學。謙退嗎,人家說我是不愿成人之美;講嗎,一言難盡。這是進退兩難的燃眉之急,想救,饑不擇食,就說,等我有時間,寫出來,再全面談吧。現在是真有時間了,能還債不是也好嗎?
而說起還債,就不免很慚愧。詩詞,我念過一些,也有所見,或說偏見,即喜歡哪些,不喜歡哪些,以及為什么要這樣。這所見未必對;即使還有些道理,而眼高手低,東施效顰,寫出來總是不像樣。這是為天資、性情和學力所限,著急也無可奈何,F在要人之患在好為人師,行嗎?但既已決定掙扎著上講臺,只好勉為其難,多由如意處著想。這是無論如何,曾經有偏見,曾經效顰,就以之為還債的資本,也許能夠招架一陣子吧?蓋偏見,在異口同聲高喊民主的時代,和欽定的意見一樣,也可以供參考,而效顰,就說是亦步亦趨吧,總是步了趨了,也就會多多少少窺見其中的一些奧秘或說偷巧之道,這對于喜讀而尚未有偏見、未曾效顰而也想效顰的人,不會毫無用處。這樣考慮的結果是大膽寫。深挖,這大膽還包括三種意思:一是打破拘束,想到什么就寫什么,不問是否合于破題、承題的傳統;二是怎樣想的就怎樣寫,不問是否離有大力的時風太遠;三是講作法,有時難免觸及用心和招數,近于泄底,或說殺風景。總之是想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以期對上面提到的那些不恥下問的相識,以及他們的同道,舍得花錢買各種詩詞選或集來讀,并舍得花時間學寫,以求樽前月下哼自謅的平平仄仄平的,會有一點點用處。所有這些,有的偏于介紹常識,有的偏于抒發偏見,都分題寫,排個次序,算作正文。
正文之后還有個“附錄”,是借王力先生之光,把《詩詞格律》后附的《詩韻舉要》印在后邊,目的很明顯,是看了此書真就效顰的人,有時難免要查查詩韻,就不必另翻一本了。
己巳年的中秋又匆匆過去,月影淡了,人影遠了?墒巧馑坪醪]有凈盡。雖然晝漸短,夜漸長,如果面對窗外的長楊枯坐,短晝也就成為長日。所以不能不干點什么。干什么呢?也曾想改行,有時甚至想試試。結果是不能如愿,年事已高,一也;除拿筆寫些不三不四的文章以外,什么都不會,二也。語云,人苦于不自知,我接受這個教訓,把改行的心猿意馬收回,甘心守成,做本分事。于是問題化簡,只剩下考慮還能寫點什么。
先想到原則,是忙事不好說,*好談閑事。于是立刻就想到詩詞。這里要加個小注:詩指舊的,平平仄仄平一類,因為還有新的,還有所謂散文詩;詞當然指舊的,因為沒有新的。想到詩詞是有來由的。其一,還是幾年以前,滬上的公來信,說是要出什么期刊,約寫談詩詞的文章,重點要講如何寫。他有知人之明,推斷我必堅辭,于是在信的末尾說:“如不慨允則赴京,當著嫂夫人的面坐索,不得就不離開。”我只好答應寫,并想了想大致寫些什么?墒菦]想到,那個未降生的期刊終于沒有降生,我也就落得個想了想而沒有寫。但終歸是想了想,心里還有個影像,現在舊事重提,多少會省些力。其二,詩詞是地道的閑事,有古人之言為證:韓文公是“余事作詩人”,項蓮生是“不為無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其三,閑事也可以有閑事之用。近證是我自己,有時候忙里偷閑,或苦中作樂,作一兩首歪詩,填一兩首歪詞,說思說夢以代替禪悟。遠證是我的一些相識,當然都是還未發白的,有時來問,想作詩詞,要怎么學。謙退嗎,人家說我是不愿成人之美;講嗎,一言難盡。這是進退兩難的燃眉之急,想救,饑不擇食,就說,等我有時間,寫出來,再全面談吧。現在是真有時間了,能還債不是也好嗎?
而說起還債,就不免很慚愧。詩詞,我念過一些,也有所見,或說偏見,即喜歡哪些,不喜歡哪些,以及為什么要這樣。這所見未必對;即使還有些道理,而眼高手低,東施效顰,寫出來總是不像樣。這是為天資、性情和學力所限,著急也無可奈何,F在要人之患在好為人師,行嗎?但既已決定掙扎著上講臺,只好勉為其難,多由如意處著想。這是無論如何,曾經有偏見,曾經效顰,就以之為還債的資本,也許能夠招架一陣子吧?蓋偏見,在異口同聲高喊民主的時代,和欽定的意見一樣,也可以供參考,而效顰,就說是亦步亦趨吧,總是步了趨了,也就會多多少少窺見其中的一些奧秘或說偷巧之道,這對于喜讀而尚未有偏見、未曾效顰而也想效顰的人,不會毫無用處。這樣考慮的結果是大膽寫。深挖,這大膽還包括三種意思:一是打破拘束,想到什么就寫什么,不問是否合于破題、承題的傳統;二是怎樣想的就怎樣寫,不問是否離有大力的時風太遠;三是講作法,有時難免觸及用心和招數,近于泄底,或說殺風景。總之是想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以期對上面提到的那些不恥下問的相識,以及他們的同道,舍得花錢買各種詩詞選或集來讀,并舍得花時間學寫,以求樽前月下哼自謅的平平仄仄平的,會有一點點用處。所有這些,有的偏于介紹常識,有的偏于抒發偏見,都分題寫,排個次序,算作正文。
正文之后還有個“附錄”,是借王力先生之光,把《詩詞格律》后附的《詩韻舉要》印在后邊,目的很明顯,是看了此書真就效顰的人,有時難免要查查詩韻,就不必另翻一本了。
另,這個“正”字,與大量的所謂正一樣,其中不免藏有歪,或私。且說這里的私是想留一席地,把自己的效顰之作《說夢草》也印出來。又,效顰之作,估計有些詞語,去日苦少之士會感到生疏,所以酌量加了注。注限于典實,多數是古的,來于古語古事,少數是今的,來于今人今事;至于意義,董仲舒云:“詩無達詁,樂春之男見花,悲秋之女見淚,六經皆我注腳可也。”
詩詞讀寫叢話 作者簡介
張中行(1909-2006),原名張?v,字仲衡。著*名學者、哲學家、散文家。1909年1月生于河北省香河縣一農家。1931年畢業于通縣師范學校。1935年畢業于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曾任教于中學、大學,亦曾編過期刊。1949年后就職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從事編輯工作。
先生涉獵廣泛,遍及文史、哲學諸多領域,是20世紀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與季羨林先生、金克木先生合稱“燕園三老”。著作先后出版有《文言津逮》《佛教與中國文學》《作文雜談》《負暄瑣話》《文言和白話》《負暄續話》《禪外說禪》《詩詞讀寫叢話》《順生論》《談文論語集》《負暄三話》《說夢樓談屑》《橫議集》《說書集》《流年碎影》《說夢草》《散簡集存》《張中行全集》等。其中或記舊人舊事,或談學論理,或探究人生,見識深邃,文筆獨特。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唐代進士錄
- >
經典常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