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中國繪畫. 元至清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92867
- 條形碼:9787208192867 ; 978-7-208-19286-7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繪畫. 元至清 本書特色
·著名美術史家巫鴻帶你重新認識中國繪畫史
·摒棄簡化與單一視角的論述桎梏,聚焦媒材發展、畫派分化與地域間互動
·在歷史原境中重新勾勒元、明、清三代繪畫的發展軌跡
中國繪畫. 元至清 內容簡介
本書嘗試跳出傳統畫史寫作的窠臼, 在宏觀的歷史語境中展開對元、明、清三代繪畫作品的細讀, 不止圍繞名家名作展開, 亦不僅探究形象與風格之特點, 重視媒材、內容、樣式、畫家、觀者、社會環境等諸多因素, 以朝代史框架結合分層敘事的模式, 揭示繪畫在不同時期的發展狀況, 剖析文人畫、宮廷繪畫與商業繪畫的交融互動, 以及地域文化對繪畫發展的影響, 以更全面、系統的視角重新理解中國繪畫。
中國繪畫. 元至清中國繪畫. 元至清 前言
總 論
本卷涵蓋的時期——元至清(1279—1911年)——構成中國古代繪畫史的第三段也是*后一段。
從歷史發展的宏觀角度看,元、明、清三朝構成中國朝代史的*后一個時期。元與清分別由蒙古人和女真人建立,之間的明代由漢人掌權,但這三朝都是以儒家政治思想為主導的統一國家,政權的交替也沒有造成以往歷史上如南北朝、五代十國那樣的長期分裂局面。因此在這個長達六百余年的歷史過程中,作為多民族共同體的國家不斷重組和擴大,包括視覺藝術在內的中華文明持續發展,以卷軸畫為主的中國繪畫也適應著社會、政治、文化、商業的諸多變化而不斷更新。這一朝代史框架中的持續發展在19世紀中期被打斷:此時,已進行工業革命近百年的歐洲走上了擴張的道路,加劇了中西之間的政治沖撞和文化滲透。隨著中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攝影、石印、畫報等新型視覺形式通過通商口岸和租借地被引進,迅速地重塑了中國視覺文化的面貌。
中國繪畫. 元至清 目錄
總 論 1
元代繪畫 9
元代前期繪畫 15
元初北方畫壇 16
元初南方畫壇 31
南北交流與新畫風的創造 56
元代后期繪畫 82
為宮廷和權臣服務的繪畫 84
以雅集為紐帶的文人畫 92
元四家 100
元代后期花鳥畫 127
明代繪畫 135
洪武斷層 142
明代早期繪畫 158
宮廷繪畫的重建 158
明代繪畫中的兩個基本維度 176
明代中期繪畫 200
蘇州畫壇的復興 200
狂士與青樓繪畫 230
明代晚期繪畫 248
繪畫文化中的三個潮流 248
“古”與“奇” 274
清代繪畫 303
清代早期繪畫 308
遺民繪畫 311
清初個性派畫家 325
師古派與“四王” 376
清代中期繪畫 407
宮廷繪畫 412
揚州畫派 437
18世紀畫壇的三個現象 470
清代晚期繪畫 485
從“以碑入畫”到“金石書畫” 486
海派群體 493
女性畫家和女性圖像 506
元、明、清壁畫 535
寺觀壁畫 540
元代 540
明代 558
墓室壁畫 576
中國繪畫. 元至清 作者簡介
巫鴻(Wu Hung),著名美術史家、批評家、策展人,芝加哥大學教授。
1963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1972—1978年任職于故宮博物院書畫組、金石組。1978年重返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攻讀碩士學位。1980—1987年就讀于哈佛大學,獲美術史與人類學雙重博士學位。隨即在哈佛大學美術史系任教,于1994年獲終身教授職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學亞洲藝術教學,執“斯德本特殊貢獻教授”講席。2002年建立東亞藝術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兼任該校斯馬特美術館顧問策展人。2008年被遴選為美國國家文理學院終身院士,并獲美國大學藝術學會美術史教學特殊貢獻獎,2016年獲選為英國牛津大學斯雷特講座教授,2018年獲選為美國大學藝術學會杰出學者,2019年獲選為美國國家美術館梅隆講座學者,并獲得哈佛大學榮譽藝術博士,2022年榮獲美國大學藝術學會“藝術寫作杰出終身成就獎”。成為大陸赴美學者獲得這些榮譽的第一人。
- >
姑媽的寶刀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我與地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朝聞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