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聽孩子的話
-
>
兒童教育心理學
-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學習沒有那么難(全3冊)
-
>
(文學)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紀實文學:那些家長
-
>
特別狠心特別愛.猶太媽媽德財商教育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心理醫生”:心理醫師教你養出心靈健康的孩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6347500
- 條形碼:9787576347500 ; 978-7-5763-4750-0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心理醫生”:心理醫師教你養出心靈健康的孩子 本書特色
◆孩子心理問題發生時悄無聲息,產生后就會如山呼海嘯!
◆媽媽請注意:千萬不要等到孩子心靈受傷之后!正確的預防,勝過后期一輩子的彌補!
◆三甲醫院心理科副主任醫師教你養出心靈健康的孩子!臨床經驗20年、診療人次超過20萬次!
◆抑郁、焦慮、厭學、敏感、叛逆……全身心呵護孩子的心靈,遠離心理問題的困擾!
◆*終壓垮孩子的,是哪“三座大山”?哪幾類家長,*容易傷害到孩子?如何為孩子解壓,做他的心理醫生?如何不讓抑郁癥“纏上”孩子?如何幫孩子應對校園霸凌?……這本書里會有答案!
◆本書是專業人士傾心為家長們撰寫的科普讀物。它通俗易懂、知識點全,有很強的專業指導性和可操作性。開卷有益,請試著一讀,它一定能幫到你!——李荔,北京大學醫學博士,精神科副主任醫師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心理醫生”:心理醫師教你養出心靈健康的孩子 內容簡介
在當下的環境中,孩子雖然物質生活日益豐富,但是心理問題卻變得愈發嚴重。抑郁、焦慮、厭學、敏感、叛逆……很多孩子甚至因此心靈產生創傷,被迫休學。
三甲醫院副心理科副主任醫師龔郁杏臨床經驗20年、療診人次超過20000次,積累了大量青少年的案例,她用這本書告訴家長,如何做孩子的“心理醫生”,養出心靈健康的孩子:
*終壓垮孩子的,是哪“三座大山”?
哪幾類家長,*容易傷害到孩子?
如何為孩子解壓,做他的心理醫生?
如何不讓抑郁癥“纏上”孩子?
孩子太敏感了,怎么調整?
如何幫孩子應對校園霸凌?
在當下的環境中,孩子雖然物質生活日益豐富,但是心理問題卻變得愈發嚴重。抑郁、焦慮、厭學、敏感、叛逆……很多孩子甚至因此心靈產生創傷,被迫休學。
三甲醫院副心理科副主任醫師龔郁杏臨床經驗20年、療診人次超過20000次,積累了大量青少年的案例,她用這本書告訴家長,如何做孩子的“心理醫生”,養出心靈健康的孩子:
*終壓垮孩子的,是哪“三座大山”?
哪幾類家長,*容易傷害到孩子?
如何為孩子解壓,做他的心理醫生?
如何不讓抑郁癥“纏上”孩子?
孩子太敏感了,怎么調整?
如何幫孩子應對校園霸凌?
孩子厭學,家長該怎么辦?
……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心理醫生”:心理醫師教你養出心靈健康的孩子 目錄
【目錄】
認知篇:警惕,別讓心理問題“纏上”孩子
**章 究竟是什么在“壓垮”孩子
觸目驚心的數據:孩子的心理問題不容小覷
心理問題的根源:壓在孩子心頭的“三座大山”
剖析千絲萬縷的煩惱:“三座大山”的連鎖反應
親子共長:親子教育的“金字塔”智慧
第二章 警惕!這些家長可能會傷害孩子
暴躁型家長:情緒風暴中的親子傷害與修復
強勢型家長:以愛為名的控制
心理邊界模糊的家長:別讓孩子成為“工具人”
稀缺與泛濫的家長: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
第三章 塑造孩子健康心理的黃金法則
親子教育的核心: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說服孩子的藝術:態度與方法的融合
實踐為王:實踐是*好的成長路徑
賦予意義: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
方法篇:為孩子減壓,成長為孩子的心理醫生
第四章 情緒是人生的方向盤:從認識到實踐
情緒認知:“情緒卡片”練習
情緒內核:“生命軸”練習
平衡情緒:“點對點”互動模式
應急之策:四步情緒平復法
第五章 贊美的力量:發現和表達孩子的優點
“超級忠粉養成記”:在游戲中探尋孩子的閃光點
“模擬秀”游戲:在角色扮演中發現孩子的優點
“優點連連看”游戲:每一個孩子都值得欣賞
第六章 親子溝通的藝術:如何打開親子溝通的大門
傾聽與表達:“三分鐘靜音”與“代述”
肯定與提問:“你說得有道理”
溝通雷區:避免三大誤區
第七章 家庭習慣培養:好習慣鑄就美好家庭
家庭儀式感:家庭日的設置要點
家庭平衡術:找好人生的節奏感
親子智囊團:定期復盤的設置
實戰篇:青少年心理難題的解決之道
第八章 青少年常見情緒行為問題的解決策略
孩子一說自己不開心就是抑郁癥嗎?
孩子為什么會得抑郁癥呢?
孩子得了抑郁癥,家長該怎么做?
藥物治療,會不會副作用很大?
孩子為什么會出現焦慮?
父母該如何幫助孩子調整焦慮?
孩子非常自卑,該怎么調整?
孩子太敏感了,該怎么調整?
孩子很暴躁,家長該怎么處理?
孩子叛逆,家長該怎么處理?
孩子有偷竊與撒謊行為,家長該怎么糾正呢?
孩子沉迷于電子產品,家長該怎么引導呢?
孩子太內向了,怎么調整?
孩子被同學議論或孤立,算是校園霸凌嗎?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應對校園霸凌?
孩子特立獨行、不善于與人合作,怎么辦?
孩子厭學,家長該怎么辦?
孩子已休學在家,父母該如何應對?
孩子因焦慮而影響考試成績,該怎么調整?
孩子為什么總是注意力不集中呢?
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家長該怎么幫助孩子克服拖拉壞習慣?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心理醫生”:心理醫師教你養出心靈健康的孩子 相關資料
當今時代,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備受重視,但從事兒童工作的心理醫卻非常稀缺。咨詢中,家長們經常問的問題是,我的孩子怎么了,我該如何去幫助他/她?其實,專業知識的不足,使家長們很難在短時間內學會如何幫好孩子。“心病終須心藥治,解鈴還是系鈴人。”《你就是孩子最好的“心理醫生”生》這本書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本書是專業人士傾心為家長們撰寫的科普讀物。它通俗易懂、知識點全,有很強的專業指導性和可操作性。開卷有益,請試著一讀,它一定能幫到你!——李荔,北京大學醫學博士,精神科副主任醫師,心理治療師,注冊督導師第一章 究竟是什么在“壓垮”孩子
觸目驚心的數據:孩子的心理問題不容小覷
在許多人眼中,隨著物質條件的日益豐盈,孩子們的世界應是充滿歡笑與無憂的樂園。然而,現實卻為我們繪制了一幅截然不同的畫卷。心理問題,這個看似遙遠的詞語,已悄然成為籠罩在許多孩子心頭的陰影。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如同警鐘,提醒我們:全球范圍內,心理問題已導致 12% 的疾病負擔,而抑郁癥更是以其驚人的影響力,與 46% 的疾病緊密相連。
將目光聚焦于我國的青少年群體,《2022 年國民抑郁癥藍皮書》中的數據令人心驚:青少年抑郁癥的患病率高達15%~20%,其中一半患者為在校學生,更有 41% 的學生曾因抑郁而不得不暫別校園。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研究則進一步揭示了問題的嚴峻性,我國青少年的抑郁檢出率高達 24.6%,其中重度抑郁占比 7.4%。這一串串冰冷的數字背后,是無數顆亟待關懷的心靈,是無數家庭難以言說的痛楚。
作為每天奮戰在臨床一線的心理醫生,我們見過太多被心理疾病困擾的孩子:他們面無表情,內心仿佛被厚厚的冰層覆蓋,對一切都顯得漠不關心;他們情緒失控、暴躁不安,像一顆隨時可能爆炸的炸彈;更有那些默默承受痛苦、自我傷害的孩子,他們身上的每一道傷痕,都讓人觸目驚心。
情緒是人生的方向盤:從認識到實踐
情緒管理,是決定人生幸福的關鍵因素。情緒失控,常常導致人生失控。
心理學中有一個著名的“野馬效應”,說明了情緒失控的破壞力是毀滅性的。“野馬效應”的故事是這樣的:非洲草原上有一種吸血蝙蝠,常在野馬的腿上吸血。其實,蝙蝠所吸的血量很少,就像蚊子吸我們人類的血一樣,根本不會對野馬的生命造成影響。但是,當蝙蝠在野馬身上吸血的時候,野馬會非常憤怒,試圖把蝙蝠趕走,并不停地奔跑。周而復始,野馬不停憤怒,不停狂奔,最后被活活折磨死。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因為非常小的事情就情緒失控,感覺自己要爆炸,跟失控的野馬一樣,做出沖動的事情。很多悲劇就是在不良情緒的支配下,從小事開始演變,最后惡化到不可收拾的結果。
第一章 究竟是什么在“壓垮”孩子
觸目驚心的數據:孩子的心理問題不容小覷
在許多人眼中,隨著物質條件的日益豐盈,孩子們的世界應是充滿歡笑與無憂的樂園。然而,現實卻為我們繪制了一幅截然不同的畫卷。心理問題,這個看似遙遠的詞語,已悄然成為籠罩在許多孩子心頭的陰影。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如同警鐘,提醒我們:全球范圍內,心理問題已導致 12% 的疾病負擔,而抑郁癥更是以其驚人的影響力,與 46% 的疾病緊密相連。
將目光聚焦于我國的青少年群體,《2022 年國民抑郁癥藍皮書》中的數據令人心驚:青少年抑郁癥的患病率高達15%~20%,其中一半患者為在校學生,更有 41% 的學生曾因抑郁而不得不暫別校園。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研究則進一步揭示了問題的嚴峻性,我國青少年的抑郁檢出率高達 24.6%,其中重度抑郁占比 7.4%。這一串串冰冷的數字背后,是無數顆亟待關懷的心靈,是無數家庭難以言說的痛楚。
作為每天奮戰在臨床一線的心理醫生,我們見過太多被心理疾病困擾的孩子:他們面無表情,內心仿佛被厚厚的冰層覆蓋,對一切都顯得漠不關心;他們情緒失控、暴躁不安,像一顆隨時可能爆炸的炸彈;更有那些默默承受痛苦、自我傷害的孩子,他們身上的每一道傷痕,都讓人觸目驚心。
情緒是人生的方向盤:從認識到實踐
情緒管理,是決定人生幸福的關鍵因素。情緒失控,常常導致人生失控。
心理學中有一個著名的“野馬效應”,說明了情緒失控的破壞力是毀滅性的。“野馬效應”的故事是這樣的:非洲草原上有一種吸血蝙蝠,常在野馬的腿上吸血。其實,蝙蝠所吸的血量很少,就像蚊子吸我們人類的血一樣,根本不會對野馬的生命造成影響。但是,當蝙蝠在野馬身上吸血的時候,野馬會非常憤怒,試圖把蝙蝠趕走,并不停地奔跑。周而復始,野馬不停憤怒,不?癖,最后被活活折磨死。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因為非常小的事情就情緒失控,感覺自己要爆炸,跟失控的野馬一樣,做出沖動的事情。很多悲劇就是在不良情緒的支配下,從小事開始演變,最后惡化到不可收拾的結果。
世界臺球冠軍路易斯·?怂沟墓适戮褪且粋很有名的例子。1965 年 9 月 7 日,世界斯諾克錦標賽決賽在美國紐約舉行,參加決賽的兩位選手分別是路易斯·?怂购图s翰·迪瑞。開局沒多久,路易斯就遙遙領先,勝券在握。
然而,就在路易斯準備一鼓作氣拿下比賽時,一只蒼蠅不經意間落在了母球上。起初,路易斯并沒有在意,只是揮手趕走蒼蠅。在他第二次俯身準備擊球時,那只蒼蠅又落回母球上,惹得觀眾們哈哈大笑。兩次驅趕,都未能把蒼蠅趕走,本來情緒平靜的他開始火冒三丈,遂揮起球桿去打蒼蠅。結果,這一桿不慎碰到了母球。按照比賽規則,路易斯就算已經擊過球了,只能返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對手約翰·迪瑞上臺,抓住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一口氣把剩下的臺球悉數擊入球袋,最終獲得了冠軍。路易斯就是因為沒控制住脾氣而錯失了本來已勝券在握的世界冠軍。
現在的教育,多是“成功學”教育,孩子們都被鼓勵拼命去學習,取得成功。但真正能脫穎而出、站到金字塔頂尖的人真的太少了,我們大多數人都只是普通人而已。只是很多家長和孩子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一直固守著這個執念。他們只能贏,無法接受挫敗,導致情緒屢屢崩潰。
比如,一位上小學三年級的孩子,因為數學考試得了 93 分就要走極端。他說他們班最高分是 95 分,自己不如他,所以未來就沒有希望了。他沒有想過,2 分之差決定不了未來,因為未來還有無數的考試、無數的考驗,可能有無數次的挫敗,也可能有無數次的機會。因此,想讓孩子平平安安、順順利利度過這一生,親子教育中最不能缺失的一課就是情緒管理。
情緒認知:“情緒卡片”練習
父母是孩子情緒產生的根源,也是孩子學習情緒管理的啟蒙老師。然而,有些家長自己不認識情緒,不知如何照顧自己的情緒,又怎能幫助孩子識別、管理情緒呢?
舉個例子吧。一位媽媽帶 13 歲的女兒來就診,說孩子不跟家長溝通。我們提醒她,家長需要變成那個值得溝通的大人,孩子才會跟我們溝通。這位媽媽說:“我很愿意溝通的,雖然我現在剛剛生完二胎,還在坐月子,我公公婆婆都不管我,老公也忙著上班,我一個人帶孩子,還要管這個大女兒,也常常失眠……”她一邊說,一邊流淚。我說:“你確實不容易。”她說:“沒事呀,我沒什么的,只要孩子好就行。”這位媽媽的情緒已瀕臨崩潰了,孩子甚至都在擔心她了,但是她自己卻一點覺察都沒有。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哪里還敢跟她說自己的抑郁焦慮呢?所以,家長自身要認識情緒、學會管理情緒,才能給孩子提供穩定的情緒環境,防止孩子出現情緒問題,也可以在孩子出現心理問題時,更好地幫助孩子。
管理情緒,從認識情緒開始。
“情緒卡片”練習,是認識情緒簡單而實用的方法。在進行情緒卡片練習之前,我們需要準備一套情緒卡片。這些卡片可以在網上購買,也可以自己動手制作。如果自己制作,可以在網絡上搜索情緒的相關詞語,然后寫到空白的卡片上。
情緒卡片上分別寫有不同的情緒詞語,如快樂、悲傷、憤怒、驚訝、恐懼等。每張卡片上還可以配上相應的表情符號或圖片,以便孩子更直觀地理解每種情緒。此外,還需要準備紙和筆,以便記錄孩子的思考和發現。
具體練習方法:
1.情緒的命名:認識情緒
讓孩子從卡片堆中隨機抽取一張情緒卡片,觀察并大聲讀出卡片上的情緒詞語,同時模仿或表達出相應的情緒。我們也可以輪流抽取情緒卡片中的一張,然后做出卡片上的表情或動作,讓對方猜猜自己表達的是哪種情緒。
2.情緒的感受:情緒給我們帶來了怎樣的感受?
情緒的感受包括身體感受、心理感受和行為表現。比如,當孩子抽到“沮喪”卡片時,我們可以這樣問孩子的身體感受:“當我們沮喪的時候,身體會有什么感受呢?”孩子可能會說:“我感覺身體發麻,頭暈暈的。”
我們還可以這樣問孩子的心理感受:“那沮喪的時候,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呢?”孩子可能會說:“我感覺心累,不開心。”行為表現可以用肢體形式表達。親子間可以相互模仿,或者用你做我看、我做你看的方法來練習。
3.情緒的分析:情緒的來龍去脈
(1)我們在什么情況下有過這種情緒?
以“沮喪”卡片為例,我們可以問孩子:“什么事情曾讓你感覺沮喪呢?”孩子可能會說:“我考試沒考好,所以感到很沮喪。”
(2)是什么信念導致了這種情緒?
以“沮喪”卡片為例,我們可以問孩子:“你為什么會沮喪呢?”這樣的提問可以幫助我們挖掘出隱藏在情緒背后的信念。孩子可能會說:“我覺得成績差說明我笨,沒有希望了。”這就是導致他沮喪的信念。我們還可以借助圖表或游戲的方式進行復盤,把激發情緒的事件、情緒背后的信念羅列出來。
(3)在情緒的支配下,我們說了什么、做了什么?產生了什么后果?
把情緒支配下的言行顯現出來,是掙脫情緒控制、做情緒主人的重要步驟。比如,孩子說:“沮喪的時候,我什么都不想說,什么都不力?可能是考試時太緊張了?”我們可以幫助孩子看到事情的另一面,分析具體的改進方法,而不是只關注最終的結果。
我們還可以設計角色扮演游戲,讓孩子扮演一個處于這種情緒狀態的角色,而父母則扮演另一個角色與之互動。這樣做,可以讓孩子看到,對于同樣的事情,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想法,有不同的應對方式。這個練習也有助于提高孩子理解自己和共情別人的能力,為他們未來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此外,我們還可以跟孩子一起練習情緒調節的其他技巧。例如,深呼吸、走路、聽音樂或與朋友聊天等。
記住,在每次練習結束后,我們要與孩子一起回顧整個練習過程,并總結經驗教訓。總結內容包括:我認識了幾種情緒?情緒對我們的身體、心理和行為有什么影響?是什么信念導致我有這樣的情緒反應?如何調整我的信念?有什么方法可以幫助我調整自己的情緒?練習新方法后,我的情緒有什么變化?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心理醫生”:心理醫師教你養出心靈健康的孩子 作者簡介
龔郁杏
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碩士,三甲醫院心理科副主任醫師,佛山市心理衛生協會常務理事,佛山市社會心理體系建設專家,臨床經驗20多年,診療人次超200,000次。
擅長治療焦慮抑郁、強迫癥、兒童情緒行為障礙等心理問題,以幫助成人及孩子重拾生活的快樂與和諧。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姑媽的寶刀
- >
隨園食單
- >
山海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